(二)有中国特色的行政雄才
早在少年时代,周恩来同志就牢固地树立起报国之志。他13岁时,回答老师读书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时就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为了中华之崛起!”这句名言至今仍广泛流传,给广大青少年以极大勉励和鼓舞。数不清的大、中、小学的教室和图书馆、室,在最醒目处标出此语。事实上,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正是为实现这一雄心壮志而努力奋斗,并作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周恩来同志长期的革命生涯是众所周知的,“为了中华之崛起”,他选择了艰苦、危险、复杂、曲折的革命道路。综观他的革命历程,别人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对他来说,真是易如反掌和垂手可得,而他却视同粪土,不屑一顾,矢志不渝地走自己的路。这种大革命家的豪迈气魄和高风亮节,永远为世人敬仰。他的雄才大略完全彻底地用于中国人民的革命、解放和建设事业。
仅以建国后的情况而论,新中国面临的,是一个民穷财尽,国民经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也就是说,旧中国是个贫而且弱的大国,要想脱贫致富和转弱为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形势下,出任政府总理,肩头所负重担也不难想象。然而,周恩来同志不仅勇挑重担,而且连续日日夜夜、风风雨雨、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在位26年。若非行政雄才,不能当此重任,亦难久于其位。
事实充分证明,周恩来同志是真正伟大的爱国者。“为了中华之崛起”,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杰出的行政全才、雄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要进行荡涤,新中国的建设要积极开展。而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却是那样的困难重重,几乎每前进一步,都要作较大的努力。时间考验着高层领导者们为国为民的热忱、决心、勇气、毅力、钢铁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解决这么多人口的温饱、安居乐业、受教育等问题,是前无古人和举世无双的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而当时的处境,前已述及。管好这样的“家”,不是一切现成,要啥有啥,而是从头开始,还要披荆斩棘,突破种种干扰、障碍。我们所说的雄才之雄,正在于此。现在一提起周恩来同志,年长的中国公民无不肃然起敬和深刻怀念也在于此。
人们惯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旧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应该认为是很恰当的。但是,腐败的政治,产生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腐朽的统治扼杀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机活力;生产力得不到解放;资源得不到开发;人的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发挥不出来。有人把旧中国之穷比作“拿着金饭碗讨饭”,也是有道理的。周恩来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深知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对一个国家来说,弱和贫有直接联系。旧中国虽然在幅员和人口方面,是东方大国,可是积弱太甚,饱受列强欺侮。新、老、大、小帝国主义都参加宰割这块“大肥肉”。它们发动侵略战争,强迫订立不平等条约,霸占中国领土,强建“租界”,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支持封建军阀掀起内战,等等。这些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奇耻大辱和深重灾难,周恩来同志是铭记在心的。可见,凡事之大者,必有强烈的愿望、正确的指导思想、积极的努力和相应的才能,然后有所成就。周恩来同志“为了中华之崛起”的一生,深刻地、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还可以领悟到,不经过在伟大事业中大有作为,也不足以显示雄才。读“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诗)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郭沫若词)等句,我们体会到能为民除害的才能真正的英雄。
(三)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奇才
说周恩来同志是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奇才,主要不是指他一生中有许多传奇故事,而是根据他常能如兵法所说的“出奇制胜”而言。一般人用一般的方法办不到、办不好的事情.他能令人感到意外地办到、办好,也因而令人惊叹、佩服。一些似乎无法摆脱的困境或别人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他却能够处理得很巧妙。比较突出的,是他善于“转”、“化”的功夫和无私无畏的气概。先说“转”。指的是转变局面或态势的本领,如人们常说的“转危为安”、“转弱为强”、“转败为胜”、“转祸为福”、“转守为攻”,等等。还有转变孤立、被动、消极等状态为朋友遍天下、主动、积极之类。具体事例在党和共和国的历史和周恩来同志的传记以及各种回忆录中,都有较详盼记载和描述。这里虽没有必要作过多的引证(以下同),但不妨将重点放在建国以后。最近出版的《周恩来总理生涯》一书,有参考价值。
再说“化”。实际上是“转”的另一种习惯说法,如人们常说的“化险为夷”、“化整为零”(需分散时)、“化零为整”(需集中时)、“化敌为友”、“化难为易”、“化干戈为玉帛”、“逢凶化吉”、“化腐朽为神奇”,等等。还有如现代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制度化、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之类,则更非反映于一时一事和少数人、局部地区,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和人民全面、根本和长远的利益,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社会进步。
周恩来同志的行政奇才,是与他的有胆有识、勇谋兼备分不开的。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敢于碰硬和不信邪。在对内对外重大事务的处理中,他常表现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从容不迫、处之泰然、沉着、镇定、格外冷静、从不慌乱。这种素质和风度,绝非纯属“天生”,亦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长期锻炼和考验的结果。一位长期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的同志所著《风雨四十年》(第2部)一书,从周恩来同志出任开国总理之前的“协商大政,策划开国”的一系列重大活动说起,直到“最后的光辉,永恒的丰碑”,作了忠实可信的回忆,读后感人极深。非常可喜的,是我国行政学界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开展研究。除前述关于《周恩来的行政哲学》等课题外,还有很多不断出版的各种论著,如关于“人民公仆”、“思想及理论贡献”、“管理艺术”、“思想艺术”等等。例如,《周恩来的行政方略》(简称《方略》)一书就比较集中地环绕“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二位被世界友人称之为‘行政奇才’的杰出的行政管理大师”(引自罗青长同志为该书所作的《序》)这一主题进行的。
只要看看《方略》中的主要内容,如“周恩来的行政方略与中国现代化”、“行政领导”、“行政体制”、“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用人”、“行政效率”、“经济行政”、“文教行政”、“外交行政”和“廉政”等,即可知其重点所在。周恩来同志在长期实践中,“以其卓越的才智、深邃的思想、高超的艺术为治理国家和推进社会发展不断地筹谋、策划、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方略”。其现实指导意义,应予以高度重视。
刚刚结束不久的党的十五大,在江泽民同志所作的报告中,一开头就提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个“承前”和“继往”,就包括继承和发扬一切优良传统和宝贵的成功经验。在具体内容如对各方面的情况、问题、任务、方针、政策、理论、原则等的论述中,便都体现了上述精神。当然,决非为继承而继承,“承前”正是为了“启后”,“继往”正是为了“开来”。也就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同“行政管理思想与政府建设”这个主题直接有关的,似乎只有“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但与周恩来同志相联系,则是全面涉及不待具体细说。仅就“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而论,周恩来同志的有关思想和实践,尤其是精神风范,很值得深入学习。即以反对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倡导勤政、廉政为例,其精神、原则就必须坚持弘扬。还不说对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构想和宏伟蓝图的绘制等所作的积极贡献。
我们注意到,经党的十五大作部分修改的党章总纲中,在分别先后谈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时,都表明“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闭幕式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谈到党的十五大开得很成功时,也提到“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点。其中必然包括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因此,以认真和热烈研讨其“行政管理思想与政府建设”来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颇有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