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是本世纪最有光彩的伟人之一,其领导艺术是他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精神财富。这种垂范后世的领导艺术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是他领导艺术的内在动力。深入调查,求稳务实,实事求是,是他领导艺术的出发点。公正无私,诚挚宽厚,作风民主,是他领导艺术的内核,虚心好学,严于律己,锐意进取,是他领导艺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众所周知,他那内悉国情、外度世界大势的能力,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极为罕见。他同国内同事研究工作,往往使这个领域的专家答不出他所提的问题。他接见外国客人的谈话,经常使客人为他对自己国家情况了解的深度和精度而发出惊叹!他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精于运筹谋划,善于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表层与深层的关系,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集中精力加以解决,从而使各种复杂矛盾迎刃而解,堪称“处理各种难题的高手”。他的精明举世公认,非一日之功力,而勤奋好学,活到老,学到老,是他渊博知识和非凡能力的源泉所在。他又是完善人格的化身,“礼披于外而力蕴其中”,严于律己而宽于待人,是他高尚品质和领导风格的直接表现。
他的优良品质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他的早年。他生长在一个经济捉襟见肘、生活江河日下的败落官宦家庭。这个书香门第、相互扶持的家族,以及从小四处漂泊的生活和温馨的母爱,是他一生中乐与人处,而且诚恳温和、谦逊朴实、富有人道主义思想感情的开端。从青少年时代起,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继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陶冶自己的性格。参加革命后,他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人生修养标准:要具有“中华民族的谦逊实际,中国农民的朴素勤勉,知识分子的好学深思,革命军人的机智沉着,布尔什维克的坚韧顽强”。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而且十分自然地融合到他的领导工作实践中。
从周恩来待人接物的印象中,人们往往更多地看到他温和谦逊的一面,如果据此即认为他缺少勇敢刚毅,近于世故,就不公正了。从总体上看,他属于勇于所当勇、退于所当退的革命家。这种寓刚于柔、融韧于忍,或许就是古代圣贤津津乐道的那种外圆内方的人格品质吧。古人常用“刚”与“柔”来评判人物的性格,即:刚包含着勇敢果断、坚强不屈;柔包含着通权达变、谦和忍让。“太刚则折,太柔则卷,圣人则在刚柔之间。”这两者在周恩来身上兼而有之,而且结合得很好。
周恩来在中国现代革命家中,无论道德品质、领导艺术和工作作风,都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影响。这个人格典型说明:在政治和道德的双重天平上流芳千古的伟人,除才干、智慧和贡献之外,还必须留下一些别的“财富”,比如说怎么做人。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国度里,似乎更不应该忽视。因为具有视“立功”与“立德”为一体的传统的中国人,既重视事业上的建功立业,同样重视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周恩来在这两个方面都交出了完美的答卷,人们自然会把他塑造在人格境界的颠峰上,以景仰和效仿。
本书从多角度、多层次上展开,力图阐明:周恩来的领导艺术,蕴含着他的个性特征,是同他自身的品德情操、思想风格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和作用的。他那高尚的人品、渊博的学识、良好的性格,使他的领导艺术光彩照人;而他卓越和富有成效的领导艺术,又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二者有机地融合,交相辉映,产生了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凝聚力,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领导工作的效率。这种神奇的力量,就是我们所称道的周恩来的魅力,而且是保留在亿万人民心目中永恒的魅力!
见《永恒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