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周恩来的民主精神是大家公认的,毛泽东曾赞赏周恩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同党内外都有最广泛的联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善于设身处地考虑问题。在工作中,他乐于同大家商量,虚心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即使错误的意见,他也不会随意指责,而是耐心说服,循循善诱。
民主就是多谋,只有多谋,才能善断。相比较而言,周恩来在工作中失误较少,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民主精神。这一点特别是在他对重大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作决策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周恩来说过,政治家就是能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制定政策,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政治家是集中群众智慧代表群众讲话的。他要求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要敢于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仅是被动地听,还应该主动地去“发现”、“寻找”,创 造条件使人家能够发表意见。他认为“许多问题在国家工作中总有各意见”,“有不同意见,才有统一意见;有不同呼声,才有共同呼声,有矛盾,才有互相切磋,才有进步”。建国初期,政务院每周开一次会议当时4名政务院总理非中共党员2名;15名政务委员中非中共党员9名,中共党员只有6名;34名部长和主任委员,非中共党员l5名。这样政务院会上可以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因此,作出的决策比较全面、正确比较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民盟负责人罗隆基深有感触地说:少听一次周总理在政务会议上结束时的讲话,对自己实为无可弥补的损失。他还说:从周总理主持政务会议的实践中,看到了原来很生疏的民主集中制是怎么一回事,看到了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真谛及其积极效果。周总理的结论使写会的委员们人人感到“他中有我”,从“我”中出而又无数倍地高于“我”,周总理把共产党的领导工作导入了化境,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而又毫无高低之感。
我国核事业的伟大成功,是和周恩来的名字分不开的。钱学森在谈自己的工作感受时说,周总理作风民主,舍得花时间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他每次开会都注意把持不同意见的人找来,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并一再问“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等大家都讲完了,他才讲自己的意见。而且他的意见允许大家再讨论,还可以推翻,有时还专门召开“挑毛病”会,直到大家都认为方案万无一失时,才作出决定,付诸实施。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两弹”事业花钱最少,死人最少,发展很快,成果显著。1961年,再一次国务院全体会议上,周恩来主持讨论手工业产值的计算口径和方法问题。当时,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意见不完全一致。财政部负责同志讲完意见之后,杨波代表国家统计局发表了不同意见。听了双方的发言,周恩来表示基本上同意财政部的意见,对杨波的意见略有批评之意,但未作最后结论。于是,杨波再次发言,申述不完全同意财政部的意见。这时,周恩来指示两家会后再商量一下,尽快把意见统一起来。会议结束后,到会同志留下吃午饭。杨波心里不安,他想总理讲话后不应再站起来讲不同意见,所以吃饭时坐在饭厅的角落里。刚开始就餐,忽听总理叫他的名字,杨波立即站起来,周恩来邀他到身边一起就餐。周恩来亲切地说:“为什么坐得那么远,不要紧张,你敢于讲不同的意见,这好嘛!我们讨论问题就是要听不同意见,不然还讨论什么?有不同意见的争论,就可以把要决定的问题考虑得更周到些。”杨波听后,为周恩来的民主作风深为感动,逢人便讲,大家一致称赞周恩来是坚持党的民主作风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