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传珠、宋裕和、韩振纪研究,决定由供给部副部长叶进明、军工部副部长吴师孟进入被日伪统治的上海,办了一个“振兴贸易公司”,在此掩护下,这些同志冒着生命危险采购大批被日军禁运的军需、卫生、军工原材料、机器工具及配件等物资,通过秘密渠道运回华中抗日根据地。这个公司实际上是一处重要的地下兵站。宋裕和,1926年参加革命,曾在红4军“古田会议”上当选为前委委员,是一位相当严肃认真又有能力的老资格后勤领导干部。
上海地下党组织给予新四军军工大力支持。例如王纪华(又名王文清),1936年初经胡乔木、王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与沙千里、李少甫及共产党员雍文涛、顾准等同为职业界救国会的骨干成员,后职业界救国会改为职业界救亡协会(职协),他担任党团书记。王纪华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沪三五钟表厂经理,他利用业务关系为新四军采购、运输军工器材,做了许多贡献。敌人怀疑该厂采购原料与实际使用不符(一说被叛徒出卖),王纪华因而被捕,在日本宪兵队经受老虎凳等各种酷刑折磨,坚不吐实。由于他多年搞统战工作,社会关系较广,经多方营救出狱。新中国成立后,王纪华在新闻出版战线上工作,并担任民建中央常委等职务。
那时,军部首长对兵工生产抓得很紧,《赖传珠将军日记》中有多处记述:
4月18日,飞来敌机2架轰炸冈门及大冈。饭后孙湘(注:赖传珠夫人)已来我处,后到供给部裁衣,碰到韩(振纪)部长已到达。晚上听韩(振纪)对军工部工作报告。
4月19日,晴。上午发生警报,躲飞机。谈后到隐蔽的地方开会,开会讨论军工部工作至午。抽调干部充实军工部。试射仿造子弹及手榴弹,效能一般可以。
中央军委对各大区的兵工建设非常重视,据文献记载,仅于1941年就有3次全面的指示。1941年4月23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兵工建设的指示》:
(一)在与日寇战斗中,枪械弹药之缴获较少,而国民党不会再发弹药。因此我各根据地,对兵工建设应有正确的原则与注意。 (二)在山地抗日根据地上,应设立中等后方(在内战时只应有小后方,修理枪械,反对大后方主义),即是说因为弹药无来源,必须自行翻造,但过大的后方,对我根据地之坚持是不利的,在平原上只能建立很小的、分散的、秘密的后方。 (三)兵工建设应以弹药为主,枪械为副,在现在条件下,我兵工建设只能充实我军技术装备,即补充弹药(步机枪弹与大量制造手榴弹),改善枪械。希望我兵工建设把我军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一步是不可能的。假若把我兵工厂弄得过分庞大,这对战争是不利的,也是不可能的。但弹药无来源,如不翻造步机[枪]弹与大量制造手榴弹,则无补充。因此对兵工建设特别是弹药厂的建设的消极也是错误的。 (四)在兵工建设上,应注意收集专家,给以负责工作,如厂长、所长等。依延安经验,应以新来的精通技术的干部为厂长,不设政委,另以老干部二人为副厂长,对技术工作不加干涉,也不负责监督技术的责任,而只进行行政与政治工作,收效很大。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4卷第7~8页,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
《赖传珠将军日记》摘录:
5月5日,今日是马克思生日。早晨韩(振纪)部长来谈军工部移动问题。 5月8日,韩(振纪)部长看房子已回来了。 5月15日,敌人进攻黄河两岸甚烈,韩(振纪)部长来谈一些问题。 5月16日;下午开会,小姚(饶漱石)报告很精彩,完全与国际路线一样。邓(逸凡)、韩(振纪)在此吃晚饭。发现财经部有内奸5人。
1941年5月20日,东南局与中原局正式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驻地盐城。刘少奇为书记,饶漱石为副书记。8月,邓子恢到4师任政委兼淮北区党委书记,饶漱石代理新四军政治部主任。5月22日,刘少奇、陈毅通令中央军委华中军分会组成,根据中共中央电令,以刘少奇为书记,刘少奇、陈毅、张云逸、邓子恢、赖传珠为委员。
《赖传珠将军日记》摘录:
5月20日,吃饭后韩(振纪)部长来此谈问题后回去,我送其子弹10粒、衣1件。因我的马比他的强些,故未换。
孙象涵、李仲麟、王新民、田汝孚、吴运铎的回忆文章中介绍: 不久,日军又轰炸大佑棉垦三区,军工部奉命于5月间迁往盐城西小阜庄一带。
这里说的是军工部第二次转移的情况,军工部先是转移至大佑棉垦区,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就是老垦区,主要产棉花,也在盐城区域内,是日敌破坏的重点地区之一。敌人派出不少奸细,专门侦察军工部的位置,致使军工部驻地暴露,敌机又来轰炸。韩振纪又率领军工部转移至盐城西小阜庄,领导各厂生产了大批地雷、手榴弹和八二迫击炮弹。在小阜庄期间,韩振纪指示军工部子弹厂成立包铜子弹头车间,吴运铎任车间主任。军工部工务科曾设火药组,组长马步青,副组长金岗,他们在雷汞配制,改进黑火药和研制硝化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程望《对一师军工部的回忆》: 5月间,军工部发起大干“红五月”的生产突击,派我到制造手榴弹的2队帮助工作,主要是协调他们的生产,研究扩大产量的办法。2队离军工部机关较远,驻在古基寺前后的两个村庄。
(新四军研究会:《铁流》第3集)
八二迫击炮是一种曲射炮,个头儿小,配备步兵作战轻便灵活,操作简便,炮弹从炮口装填,炮弹下滑后靠撞针强迫击发。迫击炮弹由弹体、尾翼、火药、引信4大部分组成,要求有一定的自重,对火药的要求比较高,一是能够发射到目标,二是能保证落地炸开。
由于新四军的设备、技术条件差,制作火药的环境具有危险性。为此,韩振纪领导制定安全操作条例,在原料选择、火药配比、工艺程序、组装监督等环节都做了有针对性的严格规定。这样,原本是可以避免损失的,可军工部下面的工厂还是发生伤人事件。他对大家的革命拼劲是赞成的,但坚决批评蛮干,出了事故,他总是首先自我检讨,然后寻找原因,认真总结教训,和大家一起解决问题。
开始,他们制造了一些简单的生产工具。后来,韩振纪认为靠原始办法不行,于是就亲自下功夫画了设计图纸交给他们,鼓励他们研究改进。朱遵三、吴运铎等同志根据韩振纪的图纸,经过反复努力,制造了两三部车床。这种车床体积小,靠人工动力,携带、安装、生产都方便,是战争环境下无电、油动力的特殊机具,有了它,新四军军工部的生产能力大为提高。
到1941年6月初,军工部的各种中大型机器设备逐渐增加到十余台部(机器3部、车床1台,发动机1台、木器车床数台),工人发展到300余人,技术逐渐熟练,政治水平逐渐提高,并有进一步的分工。到6月底,军工部生产能力提高到每月生产子弹2500余发、迫击炮弹66发、手榴弹600颗。
1941年6月,韩振纪参加新四军军分会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再次强调了新四军是共产党绝对领导之下的人民军队。
在新四军军工部指导下,6师在江苏省无锡县张缪舍乡成立了军实科,并于9月份生产出来第一批手榴弹,到1941年年底,月产量达到600颗的能力,职工也扩大到近100人。在此期间,7师供给部在安徽省无为县大俞家岗成立了修械所。
由于日军即将大举“扫荡”盐阜区,6月18日,军部决定离开盐城向湖垛东北、上冈以西地区转移。
6月19日,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代军长陈毅、参谋长赖传珠电示各师,要求迅速“研究与制造大批地雷、鱼雷”,其中鱼雷是专门在水网地区打击日军武装汽艇的。韩振纪领导兵工厂完成了这项任务,他们生产的这批武器,在反“扫荡”和封锁敌伪据点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时,战局不断变化,汉斯•希伯受邀给军部干部们作有关德苏战争问题的报告。韩振纪去听过一二次,从而了解到国际形势严峻。这时,德军已经占领苏联一些边境地区,德军飞机大规模轰炸苏联城市,并加强对苏军阵地的进攻。
6月29日,赖传珠参谋长乘划子到军工部,和韩振纪一起召开军工部领导干部会议,并到就近各个工厂察看,下午2时,又接着开会,针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至晚8时结束。赖传珠说:
“军工部工作有了很大进步,生产力提高了,工人情绪高涨,改进水雷,取得成绩,缺点是不够严密,配合不甚好,尤其材料不能及时供应,实是困难之至。” (《赖传珠将军日记》)
四、军工部打鬼子汽艇
6月30日,早上下了雨,赖传珠复信给韩振纪说,事先侦知情报,敌人正准备“扫荡”苏北,军部决定10日开始转移,要他作好准备。7月1日又下雨,赖传珠抽时间听吴师孟汇报军工部的工作。7月10日那天,仍然下雨,赖传珠一大早就乘着福特牌的划子,疾驰而来,韩振纪陪他察看了兵工厂装备,落实军工部转移事项。当天,刘少奇、陈毅、赖传珠等率军部及华中局部分工作人员撤离盐城,移驻到湖垛(今建湖镇)北左家庄。
程望在《对1师军工部的回忆》一文中记述:
7月初,日军发起对我盐城军部的“扫荡”,并侵占了离2队驻地仅5公里的湖垛镇。2队停产,将设备装船转移隐蔽。
1941年7月19日,日伪军共1.7万余人,向东台、兴化、射阳一带集中,20日,分四路进攻盐城。此时,韩德勤等顽军也趁机进逼我阜宁、盐城交界之东沟、益林,扬言收复失地。新四军处于日顽夹击之中,形势异常紧急。这时,军工部在军部统一安排下,进行第三次转移。
这次军部转移,并不像后来有人说得那样“潇洒”,尽管我军有所准备,但敌人大规模行动是闪电进行的,攻击面积之大,使我应对不及。当时,由于军直机关庞大,移动不便,曾发生军直、师直及地方机关拥挤一团阻于黄河的情况。“鲁艺”、“抗大”、医院、江淮银行、印刷所及军工部均有损失。其中,军工部的损失是不得不丢弃了一些大型机器,没有人员伤亡。
当晚,风雨交加,韩振纪遇上复杂情况,从来镇定应对,不慌不乱。这时,他命令炮弹厂、修械厂和3分队分散转移,化整为零,各自为战,将小型器材随身携带,少数笨重机器因埋不及,多沉于河中。大家先把工具、原材料以及半成品搬上木船;随后,职工、家属大人和小孩也被保护着上了船。这时,日军汽艇围上来,韩振纪命令警卫部队用机枪火力掩护撤退。日军到了厂子门口,只发现一个搬不动的6尺车床的床身,因怕埋有地雷,也不敢入内,就远距离用炮轰。鬼子上岸后,在车床身上绑上炸药,将其炸毁。
军工部转移的第二天清晨,200余名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师生向盐城西南转移,与日伪军遭遇。在战斗中,邱东平等牺牲,70多人被俘。邱东平早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来到新四军后当过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的秘书,写过不少优秀的通讯报道文章。
日军占领冈门后,于7月22日占领盐城。建阳之日军分路会攻上岗;刘庄、白驹之日军集中于大中集,28日占领阜宁,29日进袭东沟、益林。新四军部队转入日军侧后,展开游击作战。
韩振纪把年轻力壮的干部和工人集中起来,给每个人发了枪支、手榴弹,大家都作好了奋战牺牲的准备。韩振纪指挥这些没经过军事训练的军工战士,分乘若干民船,组成游击分队迂回河汊之中,与敌巧妙周旋。
鬼子不熟悉地理情况,被军工游击分队引诱着转来转去,韩振纪趁有利时机,派出警卫部队从暗处猛然出击,一阵排子枪把鬼子被打得晕头转向,鬼子开着汽艇想撤又被游击分队堵住后路,只好被动挨打。在敌我装备、人数相差悬殊的情况下,韩振纪命令各分队迅速撤出,等鬼子缓过神来,我们的军工战士早已无影无踪了。日本鬼子没占着新四军军工部的便宜,还死伤了十几个人。韩振纪是军事经验丰富的首长,跟着他搞兵工,大家心里踏实。新四军军工部老同志姚大伦在《忆新四军军工部和3师军工部》一文中回忆道:
7月上旬,日伪军对盐城水网地区进行扫荡,新四军军工部奉命转移。韩振纪急令将大型设备弃入水中或埋进地下,小型器材随身携带,全体人员乘民船转入河港之中,还不时派武装出击,打得敌人分不清东西南北。军工部近400名工作人员在韩振纪等率领下,经过一个月的斗争,胜利避开了日军的围追堵截,在阜宁县的瓦屋许、蔡家舍一带集结待命。
7月29日,刘少奇与陈毅率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到达阜宁陈家集西北的岔头。7月31日,刘少奇和陈毅分两路活动,刘少奇、赖传珠率直属队向阜宁县大高庄、张家码头等地转移,“负华中全责”,陈毅留在阜宁县硕家集地区,“负责处理军直”。8月4日,刘少奇和陈毅会合,决定乘日伪军转兵苏中时实行反攻,相继收复阜宁、东沟、益林等地。
在这一时期,韩振纪仍奉命参与新四军的一些战事。据《新四军文献》第2卷第407页:1941年8月4日,陈毅、刘少奇、赖传珠致电黄克诚、韩振纪、王必成、刘培善、冯定、洪学智、谢祥军并告粟裕、刘炎,就关于配合苏中反“扫荡”、袭击盐城外围据点的部署问题,进行了5条具体磋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