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匪,“必须用大炮讲道理,用刺刀去教训”
新疆虽然和平解放了,时局却错综复杂。国民党起义部队本来就鱼龙混杂,就在陶峙岳、包尔汉宣布起义后,1949年9月28日,驻哈密的国民党官兵叛乱,四处抢劫烧杀,还抢走中央银行哈密分行库存的12箱金银,以及从兰州银行运来的500多公斤黄金。随后,国民党部队驻鄯善、吐鲁番等地的一些官兵也发生了残杀百姓、奸淫妇女的叛乱行为。1950年3月,已改编至王震麾下的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叛乱。这支部队原为国民党骑兵第五军,曾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的嫡系王牌军。叛乱时,共有17个连队2511名官兵,在迪化地区六个县市先后发动了七次武装叛乱,与新疆当地的一个土匪头子乌斯满遥相呼应。
乌斯满是哈萨克部落头领,又是国民党高级官员,同国民党的哈密专员尧乐博斯、国民党特务贾尼木汗相互勾结。1950年3月,趁着各族群众还不太了解共产党,而解放军官兵又忙于大生产的时机,乌斯满等人在昌吉、呼图壁、玛纳斯、阜康、奇台、木垒、巴里坤、伊吾和迪化的南山等地发动武装叛乱,匪徒连同被胁迫的民众一度达到4.5万人。蒋介石在台湾得知消息后,精神大振,立即委任乌斯满为“新疆反共司令”,封尧乐博斯为未来的“哈密王”,妄图进行反扑。到1950年12月,这股叛匪杀害各族群众1175人,抢劫各类牲畜34万多头,粮食5300多石(当时1石约为100斤)。
乌斯满不但是惯匪,还是美国的武装间谍。早在他发动叛乱前,1949年9月,美国前驻迪化副领事马克南就悄然离开迪化,跟乌斯满会合,共同谋划。
面对叛军、惯匪、特务、境外势力相互勾结的嚣张气焰,王震果断决定派兵围剿。对骑兵第七师的叛乱,王震交给第十七师政委袁学凯去平叛。叛军很快被歼灭,其头目被击毙。对乌斯满势力,则组建了剿匪指挥部,王震任总指挥,同时还成立北疆剿匪前线指挥部,由第六军军长罗元发任总指挥。这支剿匪部队以第十六师为主力,配备了41 辆装甲车、240辆汽车、一架侦察飞机等。王震的策略是,对这些土匪,能争取的要争取,如果争取不过来,则“必须用大炮讲道理,用刺刀去教训”。
然而,乌斯满熟悉地形,适应沙漠荒原气候,且善于骑射,不需要后勤供应。据参战老兵回忆,乌斯满势力比国民党还难对付,“架起机枪打也打不死几个”。此时,苏联方面表示愿意支援王震剿匪,因为乌斯满曾多次窜到苏联边境作乱,苏联深受其害。但王震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在权衡了军事上、政治上的利弊之后,他答复苏联说:“请朋友们相信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我们有把握在短期内平息叛乱。”
王震命剿匪部队兵分四路,日夜兼程进逼乌斯满的老巢红柳峡。这里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夜里气温能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乌斯满对匪徒吹嘘:“现在形势对我们有利,解放军害怕我们,不敢打了。凭我们熟练的骑术,精准的枪法,一定要和他们见个高低。”没想到,1950年4月15日早晨,解放军冒着风雪,突然杀入。乌斯满仓皇逃走。被他胁迫来的哈萨克牧民也丢下牲畜逃跑了。
此时,王震执行了争取人心的政策。他命令部队,缴获的畜群一律不没收,要物归原主,被乌斯满胁迫的牧民回来后也一概不予追究,还要允许他们保留猎枪。这些政策使得哈萨克各部落的首领和牧民渐渐明白:解放军不是乌斯满说的那样。他们陆续回来,四处流窜的乌斯满被彻底孤立了。此后,经过100多次大小战斗,乌斯满等匪帮终于被剿灭。
1951年4月29日,迪化各族各界群众8万余人在人民广场举行公审大会,审判乌斯满的叛乱罪行,乌斯满被执行枪决。到1952年6月,新疆全境彻底肃清了国民党长期豢养的反革命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在剿匪战斗中,共毙伤土匪1083人,俘虏6983人,投诚627人,解放被胁迫的牧民3.1万多人,夺回牲畜17万多头。从此,新疆社会进入稳定期。
对各族百姓,让耕者有其田
剿匪完成后,安全形势虽然好了,但经济上百废待兴。新疆有的地方还存在农奴制残余。全疆地主每人占有土地相当于中农的七倍、贫农的11倍、雇农的120倍,贫困和被虐待是新疆老百姓的生活常态。王震决定从减租反霸入手,改变这种悲惨的状况。
1951年7月,在迪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的大会上,王震提出减租反霸的许多细则,“对于两种民族形成租佃关系的地区,减租时,一般应采取双方协商的办法进行,不应采取斗争方式,以免引起民族间的仇视”;“对于宗教寺院出租的土地,一般均应按照减租条例依法减租,但在执行中……群众要求减则减之,愿少减者则可少减,不愿减者可暂不减”。
在减租反霸的过程中,王震心很细,把13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考虑到了。比如,他和群众见面,依习惯握手问候;到群众家里时,听从主人的招待,不在水渠里洗脸洗衣服,不甩手除水,不吃本地民族禁吃的食物,不说本地民族忌讳的话;他还要求土改工作组努力学 习维吾尔族语言,不干涉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
经过种种努力,新疆的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顺利进行。1953 年底,全疆九个专区、57个县约400 万人口完成土改,农民分到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对共产党的认同感进一步加强。一些农民在清真寺做乃玛孜(伊斯兰教礼拜)时也为“救星共产党、恩人毛主席、靠山解放军”祈祷。当时哈密的农民说:“把天下的树变成笔,天下的河变成墨,即使天下人都会写,也写不完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
兴修水渠,用爬犁拉石头
发展农业就必须兴修水利,尤其在新疆这样的地方,每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有些地方甚至终年无雨。新疆的很多地方本是汉代屯垦的沃野,但岁月沧桑,都变成一片茫茫沙漠。所以,找水、兴修水利工程成为王震主抓的大事。
兴修水利需要专家。1949年,王震抵达迪化没几天,就约见了水利专家王鹤亭。1944年,军阀盛世才主政新疆时,王鹤亭受国民党政府委派,带领水利勘测队来到新疆,担任新疆水利局第一任局长兼总工程师。1949年12月,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他仍担任水利局局长。
但是,1951年底“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开始后,有人检举王鹤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利用职权贪污了若干两黄金,这使得王鹤亭坐卧不安。对此,王震非常慎重,他亲自登门向王鹤亭了解情况。王鹤亭深受感动,热泪滚滚:“我向司令员(王震)保证,贪污黄金的事情我连影子也不知道。”为了减轻王鹤亭的压力,王震把他调到了石河子荒原去工作,直到查明检举缺乏事实根据后,才派人把他接回来。王鹤亭再见到王震时,王震只是问他开垦石河子的事情,只字不提黄金的事,这让王鹤亭再度落泪。从此,在天山南北的高山上、大漠里,都留下了这位水利专家的身影。
1951年5月,王震在库尔勒十八团大渠放水典礼上,兴奋地跳进水渠中
另一名修渠的老工程师樊宝云也被王震深深感动。1947 年,时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在迪化修建了一条43 公里长的和平渠,但由于工程质量差,渗漏严重,无法满足下游垦荒的需要。王震很重视和平渠,想让驻守迪化的第十七师把和平渠整修成70 公里长、防渗漏的大水渠。于是,他请老工程师樊宝云来设计。樊宝云犯了难:修这条渠,光两岸的干砌片石就需7000 方(立方米),一方若按3000 斤计算,用100 辆汽车也得运一个月,当时新疆军队没几辆汽车,根本行不通。樊宝云把困难跟王震一说,王震哈哈大笑:“咱们没汽车,可有‘拖拉机’嘛!五天之后,请你看‘拖拉机’吧!”
王震口中的“拖拉机”就是爬犁。仅十几天时间,第四十九团就制造了1400多架爬犁。1950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初五,迪化三甬碑至红山嘴之间20多公里的雪路上人山人海,人们往爬犁上装石头,在雪路上奔跑。而跑在最前面的,就是穿着旧棉军衣的王震。他和大伙一起拉石头,干劲十足。有了王震的带头作用,地方机关工作人员也纷纷上阵,不到几天工夫,他们拉运的石头已堆积如山。
樊宝云被深深感动了,他在日记里写道:“王震司令员提出用人力拉石头,我口不说心里却想,简直是笑话。嘿!事实和我想的完全不同,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军队。营长、团长、师长,乃至军长、司令员、政委,都同战士一起拉石头,这是天下的大奇迹!”靠着官兵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到1950年底,新疆部队在天山南北各地共修建水渠32条,总长1235公里,可灌溉耕地127万亩。
搞水利建设难免损伤底层民众的利益。王震是农民出身,了解农民,对各族底层民众充满感情。军队在修建库尔勒十八团大渠时,按设计,渠道本来要穿过一户维吾尔族群众家的院子,但因为有一些果树,这家人始终不愿意搬迁。王震知道后说:“部队搞生产绝对不能侵犯群众的利益,尤其是要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最终,渠道改线,绕过这户人家,但承诺修好后仍然给这家人供水。此事一传开,少数民族群众都说:“解放军亚克西(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