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岷州的时候,他虽然知道二方面军来的时候,企图是受了障碍,但并未放弃这个企图,要我当副书记,我利用了这位置做了相当的工作。 于是国焘就尽其最后的尝试,经纯全来对我说两方面军首先要一致。纯全要我首先召集二方面军的干部会,来求取“一致”。他的企图,是想利用这样的会议来找出一部分同行。我敢说,那时候如果召集了那样的会,那么争取四方面军的进步干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反对这会议的召开,因为造成上层的对立将要使工作更困难。但国焘就非开这会议不可,我就说:“如果二、四方面军态度尖锐我不负责任”。国焘才吓倒,再不召集这会议了。 到了哈达铺以后,我看到很难继续这种情形,于是二方面军便单独出去了。 北上的过程中,国焘的意图是明显的,不是和一方面军会合的。我便问国焘,出了草地之后怎样办呢?在那里创造根据地?国焘始终没有答复我。他口头上只说岷洮西,可是并无这样的实际布置。他是准备由齐哈玛过河的,我对这点提出三点理由:1、两广事件起来了;2、应配合一方面军突破张学良的“围剿”;3、配合全国作用放在黄河河西不行。因此国焘放弃了这企图。 但是后来国焘的布置,还是用主力去夏洮,次要在西固方面的部署。那时我觉得这部署是不对的,我主张主力出岷州配合一方面军。这也顺利了,主力全部后来出岷州。后来二方面军便出于右翼了。这看出,国焘的北上,目的基本意图是过黄河以西,并拒绝与一方面军的会合。在这过程中争论的问题,不详说了。 这当中要说明的,当着二方面军会合再不起前梯队作用的时候,就想拉二方面军一路向西去。国焘这意图是失败了的。 我这里要指出,这会合提高了二、四方面军指战员的士气,四方面军的动员也很大。双方战士是很亲热的。国焘意图的失败,我们还争取了三十二军。 这简单说明二、四方面军的会合,国焘确是实行了一些军阀的办法,可是没有结果。 第二、国焘路线的实质和恶果。 同志们指出,这机会主义的错误确是有其根源的。在八七会议前后,他表示出:关于农民土地斗争问题,党提出(武汉中央会议)要发动农民土地革命,他对土地革命的了解是不能领导这斗争的,以为土地革命的发动会引起党内的分化,许多学生党员会反对土地革命。 南昌暴动中,国焘主张三百亩以上土地才没收,并且还想停止这暴动。六次大会中,发生“左”右两种倾向。左的代表是秋白,比较接近国际的。右的领导者是国焘,罗章龙等。当时争论的主要问题,大体上,是:决议案中提出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国焘派就反对了这意见,以为广暴以后革命浪潮会继续低落下去的。而国焘的提议,便是停止国内农民的暴动。在会上几乎通过了,只差一票了,后来国际代表说话了,才把这提议打下去。 这说明国焘在八七会议到六大会议当中是代表极右的思想的,他到国际后才发表了声明书,承认自己的错误。国焘对中国革命从右的方面估计,在方法上,机械的分析问题上是他自己承认。后来我们关于统一战线的争论,他以为这是幻想。我们当时争论的最好目标便是东北军。后来关于蒋介石问题,他更发展了幻想的骂法。争论便更加扩大了。他只是说一点可能也没有。我们便说他根本不相信统一战线。 于是乎他便发挥一种理论,以为机械唯物论总会比唯心论好一些。因此他估计形势总是由机械论出发,他总不晓得如何估计阶级力量的变动。他做了许多工人运动,便从此来反对初期的国共合作;后来国民党叛变,便由反对土地革命至反对革命高潮很快到来的估计;他看不到阶级力量的变动,于是乎他对统一战线始终是怀着不相信的态度;他看到红军数量少了,便唯有向西退却,他主张退到西康西宁,再有机会才出来。 这是看不到革命的形势,看不到阶级力量的变动,于是乎看不到革命的力量,因此不相信群众的力量,战略上不能不向西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