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走出屋来,在卫士的耳边悄悄说了几句什么。
五大书记本来都是在中灶食堂吃饭的,就为了解决这种特殊情况,专为毛泽东立了个小灶。在此特别紧张的时候,在他顾不着吃饭,也不想吃饭的时候,专为他做些爱吃的饭菜。
毛泽东虽然不讲究吃喝,也不要求给他做什么好吃的饭菜。但一个人,即使是家常便饭,即使都吃粗粮野菜,也总各有各的喜好。周恩来早知毛泽东那点微不足道的爱好:一是不管什么饭,顿顿必有辣子,二是喜欢吃大肥肉,肥猪肉朦子,还要红烧。
工夫不大,卫士李银桥从小灶上端来肥肥的一大碗红烧肉,另加一碗小米加大米的两米饭,热气腾腾放在了毛泽东的办公桌上。然后说了一声。
“主席,你该吃饭了。”
毛泽东趴在桌子上,正在起草一份电报,听了卫士的话,有点不耐烦的样子,很可能又要说“真麻烦”了,卫士没等他说出口,就又加了一句:
“主席,你还是趁热吃吧!”
毛泽东不耐烦地抬头看了一眼,但立即被这香喷喷的红烧肉味“感染”了。他放下手里的毛笔,再看看那烧得发了红色的大肥肉块子,像小孩子见了好吃的东西似的,一下子笑了。当然他不会笑出声来,但从他的笑容里可以看得出来,突然间变得是那么开心和高兴,由不思饮食,突然变得胃口太开了。
他不仅没说“真麻烦”三个字,而是一反常态,主动把饭菜端在跟前,一阵“秋风扫落叶”,“唏哩呼噜”,一扫而光。饭碗上没留一个米粒儿,肉碗里也没剩一点汤儿。吃完以后,还用于擦了一下嘴巴。是吃得满意的表示。
自此,几个卫士找到了窍门儿(实际在陕北时,他们就发现了毛泽东爱吃肥肉,只不过一时忘记用此来开他的口味了)。就让小食堂每天做一顿肥肉。要在平时,毛泽东一定会指责太浪费了,在这么紧张的时候,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觉得刚刚吃过了,有点舍不得再吃,就让卫士去送给朱老总,再一天又送给刘少奇,或者又送给任弼时。隔几天他才吃一次。
卫士们认为他一定是吃多了嫌腻,就让警卫员们抽空出去打些鸽子、斑坞什么的,让小食堂做给他吃。他虽然也吃了,却不像吃肥猪肉那么感兴趣。他给几个卫士说:
“不用为我的吃饭费那么大的事。以后每星期给我做两次红烧肉就可以了。两次足矣,不用再多。”
他吃饭虽然多了一些,睡觉却仍然很少。直到淮海前线传来捷报:黄维兵团12万人,行至安徽宿县双堆集一带,被我6个纵队全部包围。黄伯韬兵团17万人,已被我军全歼,黄伯韬被打死。
毛泽东读完电报以后,才美美地睡了一大觉。
衣服进了博物馆
在日常生活里,人们看到自己的朋友或熟人的衣服或什么东西,太旧太破了,会说一声"该送博物馆了!"可是谁的衣服也没送,只有毛泽东的衣服,真的送进了中国历史博物馆。而且不单单因为他是主席,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衣服真是太破了。破得像旧社会的那些穷苦老百姓,缸里无粮,肚里无食,更无钱买布做衣的穷苦人家,所穿的那种补丁摞补丁的衣服。
可他又不是那样的穷人,而是中央主席,还是指挥数百万大军,取得了“天下”的“英雄”“功臣”,历史的“风流人物”。所以,博物馆将他这破旧衣服,当做珍贵文物,保存起来了。其中或许有着值得后人思考和研究的东西。
毛泽东的卫士班本来只有3个人,可是,李银桥还多管了一个19岁的女兵。那就是负责照顾李讷的阿姨韩桂馨。这一天,毛泽东工作累了,走到院子里来活动身体。下午和晚上他连续工作的时间长,所以中间常常到院子里活动那么10来分钟。又没有什么活动身体的设备,他只好还是来回地甩甩手,扭扭腰。
李讷又悄悄在爸爸的后头跟着扭。韩桂馨进屋把毛泽东那件补过多次的衬衣,拿出来缝补。她坐在院子角落的小板凳上,把衬衣放在膝盖上,翻过来折过去的不知该如何下手。刚刚补好的一个洞,才穿了几天,那个洞又破到补丁外面了。是拆了重补,还是再压上一块?一件单衣,补的都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