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么一来,谁胜谁败,那就决定在打法了。哪一方指挥得好,计谋多,哪一方就会胜利。实力相当,决定智慧!
因为关系到南京政府的生死存亡,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坐卧不安,睡无眠,食无味,苦思冥想,寻找对策。毛泽东在西柏坡的土坯房内,精神振奋,通宵达旦,忘吃忘喝,运筹帷幄。
这就够忙活的了,还要忙上加忙。淮海大战刚开始23天,平津战役又打响了。打响前10天,毛泽东给东北野战军总部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发出一封电报:
一、傅作义经过彭泽湘及符定一和我们接洽起义。据称傅作义大致已定,目前考虑者为起义时间、对付华北蒋军及与我党联系等问题。现符定一已到后门,明后日即可见面。我们拟利用此机会稳定傅作义不走,以便迅速解决中央军。
二、望你们立即令各纵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全军或至少八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并争取使中央军不战投降(此种可能性很大)。
三、望你们在发出出发命令后,先行出发到冀志指挥。
四、我们已令杨得志、罗硝卿、耿飚在阜平停止,并准备出张家口附近协助杨成武阻止傅作义西退。徐向前、周士第巳复电同意停攻太原。
五、如何部署盼复。
从这封电报里得知,林彪与罗荣桓在东北指挥的100万大军,"突然'?开进了华北,跟华北的几十万解放军一起,打响了平津战役。傅作义在平、津、唐的守军是60万。双方部队合起来超过200万。淮海战役双方参战部队不到200万,但仅解放军一方动用的民工,推小车、抬担架、送弹药粮食的即有250万。别的战役不说,仅这两个同时万炮齐发的战役,参战人员大约超过700万!
有谁听说过,古今中外,在一个国家内发生过这样的大战役!可以想象得出,双方的总指挥,都不会轻轻松松逍遥自在地过日子。
平津战役,西边打下了个新保安和张家口,东边打下了天津,把两边一堵,将傅作义的60万大军关起来了,想逃都逃不掉。所以毛泽东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南边。淮海这里的对于精兵强将多,并不那么好对付。打到最激烈的时候,胜败难解难分之时,毛泽东连饭都顾不得吃了。
在他身边昼夜值班的有李银桥、马武义和张天义3个卫士。这几个卫士负责他的吃穿、睡觉和工余活动。他忙起来就忘记了吃饭,要卫士再三催促,才吃一次。如果到了战事发展到“难解难分”之时,再三催促,他也是不会吃的。到了这个情况下,他一天只吃一顿饭;在这整个战役打响到结束期间,一天大都吃两顿饭;到了战役结束之后,精神比较轻松的时候,才能全部接受卫士的催促,一天吃三顿。
这个人对吃饭“不感兴趣”,并不完全是因为战事的紧张,他平时对吃饭也不大讲究。他虽然爱吃他的家乡饭菜,但从不要求食堂,要给他做湖南风味,还是四川风味,做出什么他就吃什么,只要吃得肚子不饿就满足。
这跟他的农家出身,俭朴习惯是有关的。这一天中午,马武义给他打来一碗米饭,一盘白菜炒肉,一碟辣子,一碗菜汤时,他可能是饿了,没像往天一再催促,放凉了还不吃。今天是端起来就吃,“呼啦呼啦”吃得很快,很香。因为快,掉到桌子上两个米粒,他伸手去捏,一下又没捏起来,马武义说:
“桌子上不干净,只有两个米粒……”马武义知道他这个习惯,是劝他不要再捏起来吃了。
毛泽东吃得兴致勃勃,他用手捏起米粒,放进嘴里后,念出了这首诗:
“锄禾自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武义,你读过这首诗吗?”
“没有。”
“你应该读会,读懂。”
“是。”
“你们不是一天要学3个字吗?这首诗通俗好学,学了诗又学了字。”
马武义还没学,已经听出其中一点意思,以后,毛泽东又捏掉在桌子上的饭粒时,他没有再劝,只是把桌子擦得比以前更干净了。
淮海决战的第一阶段,解放军重点向徐州以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