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长河展新卷,革命征途重描绘。
柏坡连北京,坡前竖下里程碑。
(这是早年那首纪实诗末尾一段中的两句)
1948年5月,毛泽东与中央机关刚到西柏坡的时候,周恩来派中央机关保卫科一位穆科长,到建屏县任公安局长时,对他说:
“你的主要任务是保卫西柏坡……”
并反问:
“你知道西柏坡是什么地方吗?”
接着又告诉他:
“西柏坡是中国的红色首都!”
天下有哪一个"坡"做过首都?别处没有,只有西柏坡。故后来有人说:西柏坡冠天下群坡之首,故称天下第一坡。
一个县公安局长,为何要负责首都的安全?因为首都在西柏坡,西柏坡在建屏县的管辖之内,公安局长的首要任务,当然是保卫西柏坡。(建屏县由平山县分出,后又并入)
1973年2月26日,周恩来在一份有关西柏坡的文件上批示:
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周恩来
1973.2.26
这一次,周恩来把话说“谦虚”了,没说“红色首都”也没说“中共中央所在地”和“解放军的总司令部”、“解放全中国的总指挥部”,说成了“指挥所”并加了一个“农村”和“最后一个”。这里包含了中共所领导的中国革命,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中国的过程,而且说明是在这里最后获取胜利的。
为什么呢?因为在这里指挥了大决战,即三大战役,并获得全胜,又在这里召开有名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了建立新的国家,使中国的历史,进行了一次伟大的转折。
试想,天下有哪一个“坡”,担负过如此重大的责任?没有。除了西柏坡。故此,人们把它称为“革命圣地”“红色首都”“天下第一坡”。
甲申三百零五年
1948年的9月12日至11月2日,毛泽东和其他4位中央书记,在西柏坡指挥东北野战军,进行了辽沈战役。为什么说毛泽东指挥呢?因为是他制定的作战方针和战略部署,在战役打响之后到结束,他起草了46封电报,即指挥命令,发往前线指挥部(加打响之前起草的电报,共为77封),连从哪儿“开刀”,他都说到了。
辽沈战役从拧响到结束,共用52天,林彪的部队,虽然伤亡6.9万余人,却换取了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的胜利。
辽沈战役结束后的第4天,即11月6日,毛泽东等在西柏坡指挥华东与中原两大野战军,打响了淮海战役。前线指挥部接到毛泽东起草的电报命令共64封,其中包括作战方针和各个阶段的作战部署。到第2年,即1949年的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消灭国民党军队55万多人。可以说,这是国共双方,最关键的决定胜负的一次大战。
在淮海战役打响后的第8天,毛泽东在为新华社写的一篇评论中公布“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这就是说,胜败已经决定,而且停止战争也是很快的事情了。
比淮海战役晚23天,11月29日便开始了平津战役,又比淮海战役晚21天,即次年的1月31日结束。毛泽东发往平津前线的电报命令是89封,共打了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
到此,战争虽然还未结束,大局已经定了。毛泽东由陕北刚刚到达华北,住在阜平城南庄、花山时的设想就要实现了。即在“五一”劳动节口号中提出的,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事。
为此,于1949年的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有名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讲,在新形势下,工作重心必须实行战略转移,即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他还特别讲了,在胜利面前,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他为什么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呢?这跟300年前的那个甲申年,有着一点儿关联。那→年有个李自成进北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