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蒋介石发现冀西空虚,并断定中共首脑机关,毛泽东等人就在冀西时,即命傅作义与阎锡山,从北京与太原两处发兵夹击偷袭石家庄的兵马,并不少于司马露,石家庄这里并无部队守卫,“红色首都”西柏坡的警卫武装,也不过几百人,当然是空城了!
这的确是蒋介石的一步好棋。如果真的实现了他这个偷袭石家庄与冀西的计划,中共首脑机关,及毛泽东等人,即使不被消灭掉,也要经受一次极大的危险。他完全像司马董事一样,大军已兵临西城之下,见了西城大开城门,即拨马而回,害怕中计,倒中计了。
如今,蒋介石的大军,也已兵临城下……
毛泽东使用何"计"了呢?他只在傅作义的兵马,由北平南下,进至保定附近时,亲自写了两篇报道,由新华社播发了。这南下的大军,听到了这两篇报道的播音之后,拨马而回,又急急撤回了北平。就跟司马擎的大兵倒退40里,是一个意思。只不过他们退的还远,总有400里。阎锡山由太原向东出击的大兵,让一兵团的徐向前给打退了。
两篇报道为何能吓退傅作义的大军呢?这其中有个原因。他们这次行动是秘密的,使用的是“突然偷袭”。因为石家庄和冀西这一带无解放军,他们要乘虚而入。如果中共得知了“偷袭”计划,他们从北平出发,解放军从平西出发,他们就乘不了“虚”,也偷袭不了啦。甚至还有可能遭到埋伏和被歼。目前他们所处的形势,守还怕守不住呢,这次出击,也是为了以攻为守,冒了很大的危险。
结果在这两篇报道中,把他们的计划和行动,揭了个淋漓尽致。中共方面,比他们这些已经出动的军长们,对他们偷袭的计划,了解得都清楚。他们听了能不害怕吗?谁不怕中埋伏被歼灭。最后,连坐阵北平指挥的蒋委员长都害怕中计,而同意下了撤退命令。随后,蒋便得到可靠情报,“冀西确实空虚”时,后悔莫及,因为再出兵已经来不及了。就差这么一两天时间,平西解放军已经调回了冀西。就跟司马董事退兵40里,又确知西城空虚时,却未敢再复进西城,因为诸葛亮已经把兵调到了。
毛泽东为何能把敌方的计划和行动,掌握得那么及时准确,而又那么细致呢?这是傅作义女儿傅冬的功劳。那时她已是中共北平地下党员。她爸的计划和行动,她是容易掌握得到的。当然,那时的华北剿共总司令傅作义,决不会知道自己的女儿是共产党员。
写此章节之前,我曾到杨成武将军家中采访了他,写时又参考了他的回忆文章。“空城计”的事,是在1977年到成都灌县753研究所,采访的汪导海所长,他是当事者之一,那时他在西柏坡中央机关工作。他除详细讲了当时的情况,还让打字员将毛泽东写的那两篇报道,全文打出来交给我。
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写到他的文章里时,把两篇报道改成了一篇述评。并说毛泽东写述评时,唱了一嗓子空城计,意为毛泽东此刻有意识在用空城计。文学不是历史,包括纪实文学,这么变动一下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一篇述评,话说得再厉害,也吓不退敌人的大军;这本来就不是计,毛泽东也不会想到他是在使用“空城计”。
实则,如实写来,却更加真实生动。为何要那样变动,可能有其变动的原因,别人不知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