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由陕北到西柏坡途中,曾住在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阜平县的城南庄与花山。而且因为走漏水牛,还遭到了一次很危险的空袭。
才隔了一个6 月、7 月,城南庄的军政机关早已没有了。由晋冀鲁豫合并过来,变为华北人民政府与华北军区,地址迁到了平山县的烟堡村。
聂荣臻仍担任华北军区的司令员。他在城南庄,陪同毛泽东一起,遭受那一次空袭。到了烟堡没多少天,又遭受一次更大规模的空袭。两次遭受空袭的间隔是5 月中到8 月末。敌人追踪很好紧!
蒋介石追踪的不是聂荣臻,而是毛泽东。他们的特务人员,在城南庄发现了毛泽东,及中共中央机关:随后又在烟堡发现了“中共的重要机关”。顺理成章, 合理推测, 毛泽东及其中共首脑机关, 已经来到了平山烟堡。
所以, 蒋介石调动了大批轰炸机, 欲将毛泽东及其首脑机关, 一举全歼。结果, 虽然把一个“村庄”炸平了, 却只炸死了一人。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叫斗争艺术。因为敌中有我, 我中有敌, 毛泽东到城南庄, 及军区迁烟堡, 让“我中之敌”发现, 才两次遭受空袭。但, 敌人的二次空袭计划, 让中共的地下人员掌握了情报, 飞机未到, 情报先到了。
那么, 为什么“我中之敌”没把毛泽东和中央机关进驻西柏坡的消息报告敌人, 而把华北政府当成了中共中央机关呢? 这说明了中央机关的保密工作做得好, 也说明了住在滹沱河两岸20 多个村庄的中央直属机关中, 并无" 我中之敌", 还说明了这20 多个村庄的老百姓, 特别是早已知道毛泽东等五大书记来到西柏坡的老百姓中, 也无“我中之敌”。所以, 那一次毁灭性的轰炸, 便炸错了地方。
西柏坡是个无名小村, 即使在毛泽东和中央机关居住的时候, 也没有名。而且并未暴露, 外地人并不知西柏坡住了什么机关。在后来拍摄的个别电视剧和作品里, 将西柏坡描绘的戒备森严, 分外神密。如说, 到了滹沱河北岸, 岗哨路卡盘查如何严格, 根本到不了西柏坡等, 好像人人都知道毛泽东在西柏坡, 知道这是中共首脑所在地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 那“我中之敌”也早把情报传过去了。蒋介石的炸弹, 也便不会撂在烟堡, 炸死那个病号, 而是要把那大批的炸弹, 倾泻到西柏坡了。
由烟堡到西柏坡
杨成武的部队, 驻扎在平西与晋北一带。这是大决战的统一部署。东北的辽沈战役, 已经部署就绪, 很快就要打响了。华北的解放军驻扎在平、津、张、唐的附近, 就是为了牵制华北的敌军。
东北双方决战的形势是:共产党一方, 由林彪、罗荣桓指挥100 万军队, 除已解放哈尔滨, 大都驻扎在小城镇与乡村;国民党一方, 由东北剿共总司令卫立煌, 指挥48 万人马, 分守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地。
在1945 年的8 月, 毛泽东与周恩来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刘少奇主持中央工作时, 发现了这个“千载一时之机”, 迅速调山东司令员罗荣桓,率13 万人马,进入东北当时没有管的广大地区。后来, 苏联红军将东北几座大城市, 交给国民党的几十军队时, 解放军已经在那广大农村与小城镇扎下根来。
只过了一两年,13 万大军, 已经变成了百万大军。而且完全是在东北生长壮大起来的。这就是这次东北辽沈战役决战的主力。跟卫立煌指挥的48 万人马相比, 兵力超过一倍, 武器虽稍差, 战斗力却不低, 尤其是士气很高, 取得决战的胜利, 几乎是有着百分之百的把握。
但是, 跟东北紧紧相连的华北, 还有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所指挥的60 万大军。大部驻扎在平、津、唐, 包括山海关这条通道, 都掌握在傅作义与卫立煌的手中。山海关与锦州紧紧相连, 可以说, 傅、卫二人虽占据的是关里、关外两个地盘, 却又是连在一起的。
如果他们看透了中共在大决战中要走的几步棋子儿一一由北向南,拾掇了东北,然后再拾掇华北或中原,进行“个个击破”的话。他们便有可能放弃东北, 坚守华北, 或放弃华北坚守东北。他们两地的兵力合起来是108 万人, 解放军能不能在一个战场一次歼灭这么多的敌人呢? 至少, 这样便破坏了个个击破的战略计划, 会给大决战增加很大困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