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仗就要打响了,我们华北部队如何支援?请你们二位来,共同商量。”周恩来说完,毛泽东又接着说:“晋察冀野战军的六个纵队,现决定改组为华北野战军的两个兵团。三纵、四纵和二纵的一个旅,组成第二兵团,并统一指挥冀热察的地方部队,由杨得志同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委,耿飙任参谋长。一纵、六纵和二纵的两个旅,组成第三兵团,并统一指挥晋绥的第八纵队、内蒙的两个骑兵师,以及晋西的地方部队,由杨成武同志任司令员兼政委,李天焕任副政委。”毛泽东点了一支烟,看了看杨成武说:“成武同志有何意见,可以提出来。”
杨成武本来想提个建议,一时又没说出口,毛泽东便接上说了:“你们第三兵团准备进军绥远,开辟新的战场,配合东北作战。”
杨成武从接到电报以后,即考虑配合东北作战的方式,他设想了许多,比如佯攻平津,攻占山海关,甚至连攻打大同都想了,唯独没有想到让他出兵绥远。他又一次叹服中央几位总指挥的精明,因为绥远是……只听毛泽东又接着说下去:“绥远是傅作义的根据地,说句俗话,那儿是傅部的老窝儿,我们出兵绥远最使他头痛了。也就是说,这是我们牵制华北敌军,最有力的一步棋。你们会把他的主力,拉住在平绥线上,调动他们向归绥转移,而不能够出兵东北,援助卫立煌。"
朱总接着讲了,第二兵团要出击冀东,一部在承德、北平之间配合,另一部在北平至张家口的铁路线上移动,配合三兵团在绥远作战。
周恩来讲徐向前、周士第的一兵团,仍在山西境内作战,对付阎锡山。这样就可以完全保证东北我军作战的胜利。
这时,毛泽东看着聂荣臻和杨成武,问:要你们20天以内,完成一切准备,有没有困难?
“没有困难,保证完成任务。“杨成武回答。
“不对,出兵绥远,困难是很多的户毛泽东微微一笑说。
少奇接着说:“不会没有困难的,而且困难还小不了。事先要考虑周到,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才会把困难减少,到时也便容易克服了。”
任弼时说:“有什么要求可以提提嘛,我们会尽量帮助解决的。”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杨成武说:“这不是让你在毛尔盖过草地,那个时候你带一个团,不过2000人。现在你带的是一个兵团,4个纵队,还有骑兵部队,地方武装和上万的民工,合起来有10多万人。别的不说,光粮食要吃多少?你能没有困难吗?”
杨成武“过关斩将”的事情很多,比如他带领先头团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后来人都已在电影电视里见到了。因为变成了“作品”,杨成武的名字让虚构名代替了,但却正是杨成武的经历和生活,那真实的经过,并不逊色于电影,因为电影只能刻画出那么一点儿。他所经历的那许多艰苦、惊险、曲折、复杂的斗争,一部短作品是无法全部表现出来的。
还有,在抗日战争中,杨成武率部队在太行山击毙日军中将,被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使日本朝野震动。这些事,毛泽东都不提,为何单单提个个毛儿盖呢?
毛儿盖是红军翻过几座大雪山之后,由杨成武等率领的先头团打下来的。随后,中央军委,毛泽东、周恩来等即进驻毛儿盖。大批红军到了这儿,却没有吃的。
毛儿盖是川北藏民居住的一个重镇,红军到来之前,反动军队强迫藏民把粮食藏起来躲走了。红军只能挖野菜吃,有的挖了蘑菇吃后中毒了,有的发现喇嘛寺被人毁坏的"泥塑"是面粉做的,搬来吃,虽然发黑发酸了,总还能充饥。可是,上级发下通知,要保护喇嘛寺,不准再吃。
还有更艰苦的事在等着他们。红军前面的路,就是荒无人烟,茫茫一片沼泽的草地了。要走4天4夜,才能走出那个气候异常,忽冷忽热,忽晴忽雨,又能陷人的泥潭草地。过草地之前,必须要把吃的备足,不然更过不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在毛儿盖召见了杨成武。主席跟他客气地打招呼、握手之后,对他说:“前面就要过草地了,这一次仍派你们红四团为先头团。有意见,有困难吗?”
“没意见,没困难。”杨成武回答。
接着,毛泽东问他是否备足了过草地的粮食,找到向导没有。还告诉他草地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最后说:“希望你们踏出一条红军北上的路线!”临走,分吃了毛泽东的半顿青裸面晚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