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董必武除了繁忙的工作,到底能干些什么活儿,交这15斤小米的任务呢?
那个时候的解放区,吃饭穿衣都靠的两只手。这便有活可干了,可以在种地上做打算。当然不是帮老乡种地,那是义务劳动,也是任务,分文不取。
他们在中央局大院的里面,开了8分地的菜园子。以大、中位的炊事人员为主,中央几位领导人也参加,包括董必武。虽然没给五位书记规定要交多少斤小米任务,但他们必须要参加生产“小米”的劳动。当然?这是他的自己给自己的规定,谁也不会强迫他们几个。可他们只要能挤出一点空子的时候,甚至是利用休息的时间,都自动来跟其他人员一起参加劳动。
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决不是为了摆样子、起带头。朱老总刚才就跟中灶管理员康少庭、炊事员王维,一起挑大粪给蔬菜灌肥。挑完以后,朱总回去了,剩小康、老王两个在西红柿畦里插树枝儿搭架。
这时候,又来了一位,看模样50岁,高个头,灰制服,制服很旧了,膝盖上打了两块补丁。这是谁呢?康、王二人,都来西柏坡不久,这个大院里不认识的人还很多。他们俩猜测,可能是书记们的秘书或参谋。总司令已经见到了,听说任弼时是满脸大胡子,这也决不会是主席、周副主席和刘少奇的。两个人正在悄悄地猜测,来人却走进了西红柿畦内,拿起树校也帮他们插起来?
“咱们这块西红柿能收多少斤呢?”来人显然是在问他们两个,因为近处再无他人。
“谁知道哩,搞了多少算多少呗!“王维是个粗人,说出话来特别难听。
“你是愿意多收还是少收呢?“来人又问。
“谁不愿意多收!“炊事员老王回答。
“这就对了。不能摘多少算多少,也就是说,不能听天由命。你不种,它就一斤不收,种了,它就能收几百斤,再管理好些,就可能投1000斤。这跟我们打仗是一个道理,不能说,‘管它哩,胜败谁能知道呢!’这就要打败仗。如果心里有数,创造条件,仗就可以打胜。你说对吗?“来人一边干活,一边跟他们两个说话。
“是这个道理。“管理员小康接上说,”这一小块西红柿,我们争取要收1000斤,也不知行不行,只是个计划。”
“有计划就有可能实现。1000斤够我们的食堂吃吗?”
“吃不清!中灶儿、大灶儿,包括主席的小灶儿,都吃也吃不完!”老王说。
“那好。食堂吃不完,还可以分给大家生吃。当水果吃。西红柿的营养很好哩!”高个头的人说。
这时有位年轻战士走来,走在高个头人的身边,说了几句什么,他立即走向那个二道土围墙里面了。
这个年轻战士接着大个子干的活儿,继续干起来。小康听人喊过这个战士“小李子”,于是便说:“小李子,刚才跟我们一起干活的,这是谁呢?”
“你们怎的连他都不知道呢?”
“我们来的时间短。莫非他就是……”小康已经往这里猜了,又没说出口,还是怕说错了。
“你可能猜出来了,他就是毛主席。”
老王吃惊地吐了吐舌头。可能还后悔他对主席说的话太粗鲁了。
这时董必武来了,他帮他们搭完了这个西红柿架。
董老不用询问管理员,便知这块菜地的收益。如果能多开这么几块地,他们的小米任务便不愁完不成了。可是,不管大院的里外,都再没有这样的地可以开垦,哪能都种得严严实实。就是这一块,也是老乡搬往村西头以后,感到再到中央局大院里面种地,有些不方便,才放弃掉。或者说,是让给中央机关种菜了。因为这乡村里并没有卖菜的,机关要不种,毛泽东他们连菜都吃不上哩!
这一块菜地,有多少人来劳动,收入再多,每人也超不过三五斤米价的收入。必须另辟途径,再寻别的劳动收入。
吃穿靠的两只手,种菜是吃,那就再从穿上打主意吧。穿也不是小问题,因为不仅是机关和百姓,还有数百万的解放大军哩,他们的服装和鞋帽,也靠的是两只手。
八年抗战,主要靠了妇救会的支援。解放战争,已经建起了少量的军工生产。朱老总来到西柏坡之后,不是在距此不远的北冶河建起七八个制造炮弹、子弹的小型军工厂吗,随后又建起了军服、军鞋厂。那时候的军鞋,没有皮鞋和胶鞋,全部是布鞋。鞋的底子,没皮底、没胶底,也全是布底。这就费功夫了,全部要人工纳鞋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