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稻茬地不好种,稠稀掌握不好,就要影响产量哩!”
任弼时因为有病,出来散步时,常常坐在路边上歇一歇。现在他还坐在地边上,接上了话:
“你要告诉他一亩地下多少种子,他会掌握好的,你就放心让他种吧!”
朱老总又接上说:
“我已经观察过了,稻茬麦种得晚,要比园子地种得密一点儿,现在一亩地种7升,再晚几天种,怕要种8升,对不对?晚种1天要迟出3天。晚麦不孳杈儿,所以要多下些籽儿,对吗?”
总司令说着已经摇耧种开了,阎树荣想挡也挡不住。他只能跟总司令交替着扶楼,两个年轻人一直拉下来。
太阳下山,正好种完。他们相跟着往家走。任弼时说:
“我听老乡们说句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现在过寒露了吧?”
“过五六天了。”阎树荣回答。
“你家里的麦子种完了吗?”朱总问。
“种完了。这是最后一块。”
“没种完的户还多吗?”朱总又问。
“不多了。”
“有缺少人手的,你就告诉我。可以动员我们的人来帮帮忙。”
“夏季割麦时,你们来那么多人帮忙,还真顶了大事儿。秋季的活儿拉得时间长,谁家也于得过来,不用再找帮忙的了。”
“不用客气,就把我们当西柏坡人吧。谁家需要帮忙就说话。我们的年轻人很多,不会都让总司令来帮忙的!”任弼时说。
他们真像一个村里的老乡,一起下工回来,?边走一边说着话。天色刚刚发黑的时候,他们各自走回了自己的家。
后来,在过了28年之后,朱总已是90高龄。在他临终前的20天,还记着西柏坡。那是1976年的6月16日,他给他的秘书说:
“我们那套金属桌椅还有吗?”
“还有。”秘书回答。
“那是我在西柏坡用过的,还送回到西柏坡吧。”朱总嘱咐秘书。
“只是不齐全了。原来是一张金属桌、四把金属椅,现在只有一张桌、两把椅了。差两把椅没找到。”
“那就先把找到的送去。另外两把椅子找到了,也要送去。”
这是怎么回事呢?那还是淮海战役尚未打响的时候,朱德总司令由西柏坡出发,亲临前线视察,与前线指挥员一起研究部署这场大战役。在临返回西柏坡时,陈毅送了他这套金属桌椅。
一套桌椅有什么希罕?从淮海前线到西柏坡,这么大老远的,为什么要送这么几件家具?原来是陈毅到西柏坡的时候,看到总司令办公室里,只有一套从西柏坡老乡那里借来的旧桌凳,办公很不方便。正好他有这么一套,虽是金属制做,却并不笨重,而且可以折叠,携带很方便,所以送给总司令了。这是他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敌中将师长张灵甫的。也就是行军携带方便,并不高雅贵重。
在转送给西柏坡的时候,康克清又捎了句话:
“请代问西柏坡的乡亲们好!……总司令一直在记着西柏坡。他说,我们在延安住了10多年,解决了半个中国的问题;在西柏坡住了两年,主席、恩来和粥时仅仅住了10个月,却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解决了整个中国的问题。西柏坡是我们最光辉的时期,我们决不可以忘记了西柏坡!”
在20天之后,当他90岁高龄时,对西柏坡说的这些话,刚刚传到西柏坡的时候,这位“人民的公仆”,受到中外人士所尊敬的总司令,已经与世长辞了!
但他在西柏坡村边,吆着毛驴耕地的形象,以及在那广阔的稻田中间,扶耧播种的影子,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在西柏坡的山坡上,以及路边、河边,由总司令培育的树苗,植下的杨柳与松柏,也将是万古长青的!
他的枪法百发百中
毛泽东喜欢整夜工作,周恩来没有自己的喜好,为了需要,昼夜都要工作,朱德却喜欢正常有秩序有规律的工作。也就是说,毛泽东上夜班,朱德上白班,周恩来是昼夜兼顾。
这只是他们的喜好和习惯。因为在西柏坡这一段时间,情况特殊,10个月指挥24个较大战役,仅其中的辽沈、淮海和平津3个大战役,即交错连续进行了4个月零18天。这个总指挥部的5位二总指挥,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