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来到西柏坡以后,住在村子东头的第一家,任弼时住第二家,两人为邻居。往西隔一家,并有一块小小的空地,便是少奇和朱总住的那个院子。
工作了一天,在太阳快要沾上西山顶的时候,几个人常常一起出来散散步。今天是周恩来和总司令走到了一起。朱总经常出来走走,打完了石家庄回来,又恢复了他的老习惯。周恩来却难得出来一次,他好像不需要散步,也没这个工夫,今天是总司令把他叫出来了。他刚来到这里,还没顾得欣赏这里的山川风光,就埋头在工作里了。
今天刚刚下过一场春雨,所有的山坡树林都冲洗得干干净净,连空气都显得格外清新。周恩来好像刚刚才注意到,村前是一块平展辽阔的麦田,油绿的麦苗,随风起伏,正如波浪滔滔的大海。麦海的尽头,紧紧靠在滹沱河的南岸,是一座青蓝色的驴山(据说张果老骑驴走过此山,故叫驴山。原来称做梨山,或许是长过很多的梨树)。村北面还有座杏山。驴山像扇美丽的大屏风,远远地挡在村子的正南面。
周恩来并没兴趣欣赏这个景色,仍然琢磨着他的事情。他眼瞅着犬牙交错、形状各异的山顶,对总司令说:"我们这场战争的转变,正好像在爬山。这一年多,我们是从山下往山上爬,现在已经到山顶了,往后那就要居高临下了!"
"你说的这座‘山',比这个驴山恐怕要高一点,骑头毛驴怕是上不去的!"
"比泰山、黄山、喜马拉雅山都要高一点,比征服珠穆朗玛峰还要费些劲。"
"依靠了我们的部队和老百姓,总算登上来了!"
"从上到下,是一次大转折。可是,前面的路仍有悬崖峭壁,并不平坦哩!"
是啊,即使登上了认为最高最险的天都峰,再向前走,不是仍有许多山峰和峭壁需要翻越吗,即使要下了,有时不是仍然需要上一上,甚至遇上再一个"鲤鱼背"吗,肯定还有一番又一番的拼搏!
两个人在村边园子地的田间小路上走着,两个警卫员离开有几十米远,跟随在后面,看不见带的枪支,好像也在散步,各不相关似的。两人走出没有多远,周恩来便说要回去了,朱总也不拦,他知道恩来给自己规定的这个休息时间,决不超过一刻钟。
后面那两个警卫员自然也分了手,一个跟随副主席返回村,一个尾追总司令奔村南苇塘边的小柳树林来了。
苇塘边上,有条小河,河的两岸,以及塘边,尽是一排排、一行行的垂杨柳。在那细长的柳枝上,刚刚吐出嫩绿色的新芽,远远便看到了一片鲜艳淡黄的绿色。
柳树林里,正有人在忙活着。中央机关中灶食堂新来的年轻炊事员小王,爬上一棵合抱粗的大柳树,一直爬到只有胳膊粗的细柳枝上。他跟老乡家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各把一枝,用镰刀勾住细柳枝,猛力往回一拉,嘎叭一声,柳枝折断,掉在树下。
管 理员小康和给总司令做过多年饭的炊事员老李,还有房东老大娘和她的小孙女儿,都在树下捋柳芽儿。他们边说边捋,一手握住柳枝,一手攥紧柳条,嗞啦一声,便是满满一把嫩嫩的柳芽儿。
小王站得高,眼力又好,他远远望见沿着塘边的柳荫,走过一个人来。他魁梧的身材,笔挺的胸脯,穿一身灰布军装。衣服虽旧,却洗得干净,压得平展,穿起来整整齐齐,格外显得精神。走近了,才看清来人两鬓的白发。小王不认识此人是谁,可他认定准是一位首长。
首长照直朝这棵柳树下走来。树下的人都站起来向他打招呼,他欣喜地对他们说:
"你们干得好,这一来我们的吃菜问题可以解决了。"显然,他是赞扬他们捋柳芽儿。
"你不是年年要我们给你弄柳芽菜吃吗,今年没等你指示,我们就下手弄了。"炊事员老李接上说。
"这很对嘛!以后不用等我‘指示',反正年年都要吃的。这也算我们一条传统吧!"他说着跟他们也一起捋起来。一边还打问老大娘的家庭情况。临走,嘱咐老李,把捋过柳芽的柳枝,给老乡送到家里去。他走出了儿步,又返回头来嘱咐: "你们做好了柳芽菜,可别忘了给我吃!".
“忘不了!"老李回答。
在树上扳柳校的新炊事员小王,想从他们的话里听听这位首长是谁,可谁又不称呼他什么。他自己猜想,很可能是管理他们生活的负责人。他刚来那天,还看见这位领导去他们伙房来呢。于是他便肯定,这一定是行政处长,要不他怎会关心生活上的事呢。在他下了这个断定以后,便冲着小康问:"管理员,这位老同志是……是谁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