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银笙>>正文
他的歌声沾满“三边”风沙
2022-11-11 10:33:53
作者:银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提起信天游,我可是从白痴到喜爱,那个过程多亏一本书。我的家乡处于陕北南端的小城,与真正的“陕北”生活习性、语言等有很大的 “隔",自然对什么信天游一无所知。直到1961年去延安求学,同学中自然有不少陕北孩子,耳闻目染,略微有识。学友告诉我,了解陕北,你必须去读《王贵与李香香》,急切地买了一本,不料想一读而不可收。谁知毕业后开始记者生涯,突遇“文革”,那本书毫无例外地被“横扫”的烈火化为烟尘。稍稍从惊恐中平静,我从资料室借来当年的《解放日报》,意外看到原作,就认认真真在笔记本上抄录下来,成为我偷偷学习陕北的范本。1964年,担任《人民文学》主编的李季派小说散文组组长涂光群老师来延安组稿,我们这些年青的文学爱好者写了一批散文,我的那篇《南泥湾来客》和其他4位作者的文章第一次登上国内最权威的刊物,涂老师自然成为延安文学创作烈火的点燃者。这次约稿使我对诗人李季更加无限崇拜,也不时探究他创作的道路。

    李季是河南人。10岁母亲病逝,后妈的冷漠让他另外找到 “鼓儿词”和 “曲子戏”的精神寄托。当他1936年考入中学时,正是民族危亡的时代,大批平津流亡学生的到来,唤醒了他心中爱国感情,在小学老师黄子瑞的指引下, 1938年夏天,李季踏上奔赴延安的征程,不畏酷暑,步行百余里,来到桐柏县城的亲戚家借宿。16岁的孩子,将离家千里,父母很是心疼。他的父亲带上家里几十年的积蓄,骑毛驴追赶到桐柏县城给李季送盘缠钱(当时秘密上延安抗日是要自筹路费的)。

    李季在地下党的带领下,与一批进步青年翻山越岭,冲破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重重刁难,步行两千余里于1938年9月底到达后来成为“世界优质苹果基地”的延安市洛川县,在八路军随营学校学习,11月26日加入党组织。38年冬天到晋东南八路军一支游击队当文书,不久提升为连队指导员,才刚刚17岁。别看年纪小,但他很会来事。给养非常困难,冬天的棉衣棉鞋少,他3个冬天不领棉衣,让给战士们穿。有人拉肚子,他把锅巴擀成细面面冲水喝,得到战友的信赖。

    他还在北方局党校工作近两后,于1942年2、3月间,被调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鲁迅艺术学校工作。同年9月18日,他离开这个学校,通过晋中日寇占领区的封锁线奔向延安,以鲁艺太行学校学生身份到延安准备上鲁艺,但并没有显露文学才华,未被录取,把他分到三边当教师。 “三边”是哪里?包括靖边、定边、安边和吴起、盐池等城镇和它的乡村,在陕北面积还是蛮大的。那一带有望不到头的沙漠,南部有连绵的山脉,人烟稀少。他先在靖边县靖镇小学当教员,这是个半似城市半似乡村的小镇,不少学生比他年龄还大,有的还是红军战士、指挥员或手持梭镖、红缨枪的赤卫队,给他讲经历过的战斗故事,唱土地革命时期的民歌。他此后的岁月一直怀念那段日子。后来他先后当过县政府秘书、三边专署石印的《三边报》编辑等。那时别说汽车、连自行车也没有,他常常靠双脚步行几十里地奔波,碰到一些脚户在旷野里架锅做饭,听他们吼着信天游,开始他不大喜欢这些歌,觉得简单、粗糙,有一次到学生家访问,那家婆姨抑扬优美的吟唱让他惊呆了,那样新鲜、大胆,逐渐有了兴趣。这里的农民对公家人特有好感,也很风趣。你要讨碗水喝,婆姨们会热情地唱道:“山丹丹花来背洼洼开,孩子他舅你从哪里来?”有时连普通的说话、问路都能编成小曲即兴唱出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季耳闻目染,也学会了不少信天游。1944年春,他调到三边行署教育科编写教材,又分配专抓乡村教育,为办冬学,他背着挎包跑遍三边的山川沟壑、沙漠草原,组织农民学习,进行教、认、辅导,一起抓粪撒种、收麦打谷,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感情,无怪乎他写诗道:“千里的黄沙连山川,好地方还数咱老三边。亲不过爹娘一片心,三边是咱的命根根。”

    爱上了三边和信天游,他就时时刻刻学着、记录着。他会跟在骑驴赶牲口的队伍后边,听脚户们拉长尖细的声调唱那拖长悠远的信天游;有时藏身在沙柳的后面,听那些村妇们毫无顾忌地纵情;有时又站在窑窗的外边,听婆姨们一边做着针线,一边唱着哀怨缠绵的对外出男人的思念……他发掘着、记录着,用粗糙的马兰纸本子记录了十几本,成为他时时参阅的宝贝疙瘩。

    23岁时他担任盐池县政务秘书并代理县长。白天,他要处理离婚、打架、民事诉讼等工作,晚上,他沉浸在诗歌的乐园中。这个县太爷生活没有奢侈,只有清苦。人们看到,他来盐池时,身上背着一条白羊毛毡,一块河南织的花格子土布被子,没有褥子,还有几本书和几个小本本,就是他的全部家当。李季的被子短,盖在身上盖不住脚,只好用一截绳子将被子下部扎住,勉强能够保暖。后来,县里给李季发了一块呢被面,一块白布里子,让他做新被子,但他舍不得做,一直在文件柜里放着。办公室兼宿舍是一间面南的土平房(地址在今盐池宾馆院内),靠后墙是一盘土炕,地中间有一台土砌的火炉,四周放几个小凳,陈设极其简陋。土炉子没有烟囱,一是因为忙,二是怕煤烟,所以他很少往炉子里添煤,全凭一领没有面子的老羊皮袄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就是为了让自己受冻,半夜里醒得早,起来好学习、写稿子。在发表《王贵与李香香》之前,他已经在《解放日报》等报刊发表了通讯《在破晓前的黑暗里》以及短篇小说《老阴阳怒打虫螂爷》和通俗唱本《小掌村演义》等。

    他和几个同志曾到基层调查过一件案子。一个贫农,在家中是个独子,和妻子、寡妇老母一起生活。后来妻子在一个地主儿子引诱下同地主儿子结了婚,气愤不过,这个农民以为主管干部丧失立场,犯了严重的阶级路线错误,上告到县上,但政府还是按照边区婚姻制度判这个贫农输了,他一气之下,就骑了地主的马向白区跑,在途中被地主追上,地主的佣人一时失手将这个农民打死在沙滩里。事后,有个叫王有的放羊老汉,也是贫农,因为没有认真地了解事实真相,凭着贫苦农民的阶级感情,认为当时在任的县长政策水平不高,一定存在办案不公的倾向,就将这件事编了首叫《寡妇断根》的民歌。其中有一句:“某县长,太年轻,这个官司你断不清”,还有批评区、乡干部徇私枉法的情况,“某干部,吃不够,小炒羊肉和烧酒”等受贿行为的歌词。县上以污蔑政府罪把王有抓了起来,王有不服,也提出申诉。王有编写的这首民歌在描述案件的起因、过程和矛盾的本质方面确实存在着与事实不大一致的地方,但是,这首民歌已经在群众中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了。

    这件事使李季认识到民歌的作用太大了,不仅长于表现青年男女相爱的真挚感情,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势的发展,还能表现伟大的革命感情和雄奇的生活场景,同时还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李季专门来给王有做工作,对他进行了民歌创作上的辅导,劝他:“以后对政府不利的事不要编,不要创作影响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形象的歌。”王有与李季熟悉了,慢慢地成了朋友。李季有事就到四墩子王有家,俩人盘腿坐在热炕上,一杆羊骨烟锅,一袋水烟,相互轮换着抽,谈农事,唱民歌,李季粗糙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王有编唱的民歌。王有进了县城,就去看李季,俩人屈蹲在火炉边,彼此谦让,品尝着边区米酒和山苦菜,一同拉家常,说政策,编小曲,王有也喜欢上编新歌。

    《王贵与李香香》是从靖边开始孕育的。那时还在靖边完小教书,听到一个同志讲的土地革命时期的民间故事:刘志丹率领红军打靖边城的时候,不少贫苦农民纷纷参加红军。一个青年没参加红军以前,与一个富裕人家的女子相爱,但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最后两人相约逃跑并参加了红军。这一对青年那种倔强和反抗性格,那质朴纯真的爱情深深感动了他,他原准备写一个长篇小说,但概括不起来,迟迟没有动笔。直到在盐池工作,多次参加当地民歌演唱,猛然闪出灵感,何不用信天游来写呢?形式确定了,但要进入创作,那一番折腾却是艰辛的。男主人公叫王贵,可那个可爱而纯真的女孩叫什么呢?为了她的名字,他反复考虑,一张粗糙的纸头上,密密麻麻开列了一百个农村女娃常用的名字,却都不能使他满意。一天晚上,小通讯员又来找他问字了,那小鬼刚跨出他的房门,他就琢磨起来:这个小鬼头为什么今天问几个字,明天问几个字?他把那些字连接了起来,原来是一封给他乡下对象写的书信,那女孩的名字叫香香。香香,多动听的名字呀!他的眸子闪烁着兴奋的光彩,长长松了一口气,急忙拿起钢笔,在那张小小纸头上一百零—个名字下边加了“香香”二字,他边写边自言自语地说:“王贵的爱人就叫香香吧!”

    1945年隆冬,北风怒吼,天寒地冻。在盐池县政府一间小小的工作室里,李季就着昏暗的麻油灯,挥笔疾书。手冻僵了,脚冻麻了,就到炕边的炭火盆前去烤一烤,接着再写。前后将近一月,真奇怪,他几乎没费多大气力,写的那么自如、流畅,仿佛有神灵相助,一篇用信天游形式写出的长达近千行的叙事诗——《红旗插到死狼湾》诞生了。李季利用饭后茶余或下乡的机会,不厌其烦地念给盐池县委、县政府的干部和群众听,虚心征求大家的意见,包括标题多次修改。对一个人物的名字他都再三思考,可想他对故事、语言、情节、更是苦心安排,精雕细刻了。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多姿,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又采用经过提炼加工过的陕北农民口语,通俗易懂。如:“马蹄落地嚓嚓响,长枪,短枪,红缨枪。”“山丹丹开花红娇娇,香香人材长得好。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露水珠在草上淌。”“王贵是个好后生,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庄稼地里顶两人” ……语言中浓缩了内涵丰富的民间故事,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叙事节奏如行云流水,行文韵味通俗优美,即便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这篇作品,也不禁为之赞叹。

    1946年夏天,长诗先在石印的《三边报》上发表,很快在同事、脚户、和农妇中传唱。延安的文艺工作者获得了长诗的片段,汇报给《解放日报》,引起了重视。社长博古当即问作者是什么人?并说这首诗很有创意,很了不起。副刊编辑冯牧、黎辛立即操作,并和作者协商把原标题由《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改为《王贵与李香香》,黎辛写了《从《王贵与李香香》谈起》分三次于9月22日刊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潇洒上战场 讴歌新时光——怀念“中国短篇小说大家”王汶石
·下一篇:无
·潇洒上战场 讴歌新时光——怀念“中国短篇小说大家”王汶石
·彭老总在陕北
·艾青常青
·自有诗心如火烈——献给我心目中的散文大师杨朔
·那个秋季依旧亲近
·小楼遐想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春回延安
·人民的骆驼——怀念我党杰出的领导人任弼时同志
·银笙:人民的骆驼——怀念我党杰出的领导人任弼时同志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他的歌声沾满“三边”风沙
潇洒上战场 讴歌新时光——怀念“中国短篇小说大家”
胡澄:国失肱股 党念忠良!——痛掉马列主义老战士张
特稿:国失肱股 党念忠良!——痛掉马列主义老战士张
中医食疗的三大基本原则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高艾到访
怀仁爱之心,做群众满意的好医生——记邯郸市中医院
中红头条:张全景部长出席中红网组织和参与的红色文
临武县农业农村局党支部开展“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
临武县农业农村局党支部开展“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