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业余报道的头两年,我写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消息。随着“写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我对写消息渐渐不满足了。报纸、电台上那些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通讯,不断地叩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渐渐产生了学写通讯的欲望。
学写消息的教训使我变得聪明起来。我懂得,学习写通讯,也要同学习写消息一样,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通讯?各种通讯的特点是什么?写作的基本要求又是什么?通过求师和学习,我对这些问题也逐渐地有所了解,并将一些基本的东西正正规规地抄录在本子上,时常翻阅翻阅,不断加深认识……
大概从1973年开始,我迈向了通讯写作的门槛。我考虑到小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便先练习写一个场面、一个冲突、一个情节的小故事。以后,由写人物通讯逐渐扩展到写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从普普通通的战士到师、团的领导干部,从平平凡凡的工人到工程局的局长、处长,从抗震救灾的英雄连队到开山劈岭的先进集体,都在我的采访之列。和消息相比,通讯反映人物、事件更细致详尽,更具体生动,更具有感染力。因此,也就更需要有比较高超的表现手法。这方面,我是“盘子吃饭——底子浅”,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再困难,这条路我也要走下去,像幼儿学步那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真没想到,在我摇摇晃晃地走了十多个年头以后,竟在全国二十多家报纸、电台上发表了各种类型的通讯一百多篇!
当然,现在回过头来向身后看一看,这些通讯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之处。尽管下面附录的例文,大多数是从发表在全国性新闻媒体上挑选进来的,也只能算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吧。
抓住时代特征 反映时代精神
我开始写的人物通讯,多数是“好人好事录”,70年代的报道,仍然是60年代的特征,70年代的人物,依旧是60年代的精神。一位报社的编辑向我指出:“你写的这些‘过时货’,怎能见得了报呢?”
在他的指教下,我才懂得,写人物通讯,一定要抓住反映当今时代特征的主题,反映时代精神,表现先进人物的思想风貌。当年老孟泰那种爱厂如家的主人公思想,鲜明地体现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翻身解放了的中国人民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尽快恢复生产的时代精神;王崇伦那种争做新纪录创造者和技术革新闯将的行为,鲜明地体现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提高生产率,全国人民焕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极大热忱的时代特征;王进喜那种“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鲜明地体现着6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在天灾人祸面前,奋发图强,为国分忧的时代特征……每个时代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先进人物身上又总是体现着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如果我们所报道的人物,他的事迹、他的思想不能体现他所处时代的精神,那他就不能成其为先进人物,稿件当然也就没有时代感,没有多大新闻价值了。
我1985年年初采写的《“口不离”瓜子创牌记》,如果在70年代,肯定难以发表,因为它不是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征,不符合那个时代的精神。1984年前后,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各地出现不少企业和个体户联合经营的做法,有的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我觉得,这些企业领导的举动,是搞活企业、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值得提倡,很值得宣传。于是,我尽力寻找这方面的人物典型。我当时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习,从上海经济区了解到,上海铁路分局综合服务公司昆山分公司经理沈荣祖,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早地与全国闻名的个体户“傻子”瓜子创牌人年广九联合办厂,创出了“口不离”瓜子这一小有名气的新食品,经济效益跃居上海铁路局同类型企业之首。我想,如果更多的企业领导人能像沈荣祖那样,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就可以大大加快企业的经济发展速度。通讯《“口不离”瓜子创牌记》,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采写出来的。
这篇反映企业家勇于改革、开拓前进的时代精神的报道发表后,在铁路系统内外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全国三四十家工厂写信给沈荣祖,向他取经,还有一些企业领导人从几千里外登门向他学习有关经验。
附:
“口不离”瓜子创牌记
“北有狗不理,南有口不离”,从去年下半年起,上海市场上 出现了一种名叫“口不离”的瓜子,大有与年广久的“傻子”瓜子 分庭抗礼之势!
创出“口不离”这块牌子的,是上海铁路分局综合服务公司昆 山分公司经理沈荣祖。
请“傻子”传艺
春节前,笔者到昆山访问了沈荣祖。
此人 40 刚出头,脑子灵,反应问题快,见面不到一分钟就谈上 了正题。提起小厂的腾飞,沈荣祖淡淡一笑道:“这不是我个人有能耐, 关键是不怕担风险,敢于请‘财神’,用‘财神’。”
1983 年夏天,上海铁路分局综合服务公司昆山分公司为了解决 30 多名职工家属就业问题,决定开办一个集体性质的瓜子厂。担任 分公司经理的沈荣祖左右一掂量,感到千难万难,缺乏人才是第一难。 恰在这时,他得知全国闻名的“傻子”瓜子创牌人年广久,由于犯 了一些错误,在芜湖生意不顺利,准备转移“阵地”。沈荣祖眼前 一亮:这样的“财神”打着灯笼也难找呀!他马上跑到芜湖,对年 广久说:“我给你高收入,愿不愿意到我们厂?”他又一口气谈了 具体意见:“双方投资,联合经营。工厂负责采购原料、销售产品, 你负责加工,并实行承包制,每加工出一斤合格的瓜子得到二角五 分钱。”年广久暗自一算,凭自己本事,月收入将近万元,随口吐 出一个字:“干!”
9 月初,年广久带着 20 名徒弟来到昆山。沈荣祖要工人在建厂 工作中听从年广久指挥,并处处给他撑腰,使年广久的才能充分得 到发挥,顺利地解决了建厂中的各种困难,工厂当月投入生产。接 着,沈荣祖又让年广久指挥生产。这当儿,有人说:“‘年傻子’ 犯错误全国都知道了,老沈又让这个‘傻子’掌权,真比傻子还傻!” 沈荣祖回答说 :“年广久犯错误这是事实。但是,我是用他的才干, 不是用他的‘错误’,出了问题我负责。”
年广久当技术领导,瓜子质量真是没说的,以“傻子”为牌子 打进上海,头 1 个月就获得纯利 1.8 万多元。到年底,产值达到 150 多万元,获得纯利 6.7 万元! “年广久每月收入多少?”在采访中我问沈荣祖。
“将近 1 万元。”
“他得这么多,那你们厂不是太吃亏了吗?”
沈荣祖嘿嘿一笑“你不让人家多赚一点,他能给你干吗?他收 入多,我们也不少呀!双方都合算,何乐而不为!谈不上谁吃谁 的亏。”
要有一批“瓜子精”
年广久一进昆山,沈荣祖心里就盘算开了:现在各企业都在抢 “财神”,老年来昆山很难呆得长久,要抓紧时间把他的技术学到手,尽快培养出一批自己的“瓜子精”。因此,从生产第一天起,他就 号召工人向年广久拜师学艺。为了激励大家学技术的欲望,沈荣祖 用考核业务的方法给职工定级,按不同技术评定出二、三、四、五 这 4 个级别。月工资最低的 25 元,最高的 170 元。和切身利益联系 起来,这一招很灵,大家不分昼夜地苦学苦练,技术水平一月一个样。
不出沈荣祖所料,1984年 7月,年广久被安徽省请回芜湖,当“傻 子瓜子公司”经理。年广久走后,产品质量并没有下降,因为不少 工人都掌握了年广久的一些“绝招”。
沈荣祖求才不惜花本钱,年广久离厂时,他又用高薪“拖住” 了年广久的 6 个徒弟,每人都给高工资。沈荣祖听说有个“高徒”30 出头还没成亲,马上给工人布置了一个“紧急任务”:尽快在昆山 帮他找一个对象。不到半个月,工人们就在昆山县城替他找了一个 城市户口、有正式工作的对象,很快结了婚,使他在厂里扎下了根。 留下的这些徒弟在福利待遇上和厂里的工人一样,回家探亲还可以 报销路费,一个个心情舒畅,干劲十足,尤其是那个“高徒”,被 放在主要技术岗位上,更是专心致志,施展所长,顶得上半个年广久。
另外,沈荣祖还从外单位聘请两名优秀教师给工人上文化课, 请技术员给大家讲技术理论,使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又提高了一步。 现在,全厂所有工人都能熟练地做自己分管的工作,并且每个工种 都有了一至两名技术“尖子”。
创出自己的牌子
年广久离厂,瓜子自然不能再用“傻子”牌号。这会不会影响 瓜子的销路?一些工人也为以后的生意担忧。沈荣祖气粗胆壮地对 大家说:“咱们不能靠别人的牌子吃饭,咱厂现在翅膀硬了,凭技 术和条件,完全可以生产更好的产品,创出自己的牌子!”
这话不是吹牛。他带领技术人员和工人通过征求顾客意见,采 众家之所长,研制出一种用茯苓粉和甜叶菊等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的 新配方,同时还在加工技术上进行了改革,生产出来的瓜子不仅香 甜交融,略带咸味,而且一嗑三开,老幼皆宜。改变配方后,成本 提高了,有人说划不来,可沈荣祖说:“以质取胜,赢得信誉,就 可薄利多销,是一本万利的事。”果然,1984 年 9 月,1 万斤瓜子 第一次以“口不离”为新牌号投放上海,3天就销售一空。由于质量好, 扩大了市场,”口不离”瓜子一举成名,不仅在上海、江苏站住了脚跟, 而且销路迅速扩展到浙江、山东、江西、湖南、广东等省,挤进了 特区深圳。10 月,在上海市举行的 1984 年集体企业“一厂一品”( 每 厂拿出一个最好产品 ) 评比中,“口不离”瓜子压倒群芳,成为所有炒货中唯一获得“优质”荣誉的产品!
与众不同的管理方法
沈荣祖在管理上狠抓两条:一是岗位责任制,二是重奖重罚。 他当过兵,对工人上班要求像练兵打仗那样严。迟到、早退的时间 在半小时以内,扣除 10元至 20元奖金,超过半小时按旷工算,扣除全月奖金。工作时聊天、擅离岗位,都按情节轻重罚款。这样一来, 每个工人都有一种紧张感。上班时间一到,工人一个不少,每人就 像操炮的战士,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
我随沈荣祖来到厂房,还没有见过这么热闹的炒瓜子场面:车 间正中,炒瓜子的炉子一溜儿排开,个个炉火通红。炉灶前,两人一伙,配合默契,一人备料上料,一人快炒快拌,10 多秒钟就出一 锅;车间旁,运输工肩扛笆斗,你来我往;拌料房,工人们双手不停地筛选、拌料,只听瓜子响,不闻话语声。整个厂房,紧张繁忙, 秩序井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