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张国焘在香港写了一部《我的回忆》,在《明报月刊》上连载。这部书共分一、二、三册,有90多万字,对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和第一、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前夕,讲了不少情况。《明报月刊》编辑部认为:“张国焘先生是中国共产党发起人及组织者之一”,张国焘所写的这些文章“连载以来,受到中外读者的重视”,因而印成单行本出版。1980年11月,在中国大陆,现代史料编刊社也将这三册作为“供内部参考”印刷出版。
为廓清历史真相,辨明是非曲折,作者智惠先生积多年研究之心得,爬梳考证,条分缕析,于最近完成了大作《驳张国焘的“我的回忆”——长征篇》。此书即将由香港中华儿女出版社出版。本刊特从中遴选部分章节先期发表,以飨读者。
张国焘其人其事。1973年,周恩来在接见美籍华人陈平景先生时,曾经谈到了张国焘的这本书
张国焘,又名张特立 ,1897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县(今萍乡市)上栗市。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10月加入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了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21年7月下旬至8月初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委员,任组织部主任。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1922年被选为中共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翌年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5月,在北京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变节自首。出狱后,向党隐瞒了变节行为。1925年被选为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曾兼任中央军事部部长。1927年5月被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曾追随陈独秀向国民党右派妥协让步。同年7月任中共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1928年被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后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不久从苏联回国,被派往鄂豫皖苏区,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由于他的战略指导错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主力于1932年10月被迫离开鄂豫皖苏区。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创建川陕苏区。1934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他在鄂豫皖和川陕苏区工作期间,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在肃反中诬陷和杀害了许多革命干部。1935年3月,他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同年6月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与朱德等率左路军抵达阿坝后,他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北上的战略方针,并电令右路军南下,企图危害党中央。后率左路军南下,于同10月另立“中央”。他在军事上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的情况下,经党中央再三督促和教育,以及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人的斗争,才被迫同意北上,于1936年6月宣布取消另立的“中央”。7月率部与第二方面军会合北上,10月与第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等地会师。1937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举行扩大会议,批判了张国焘的反党分裂主义错误。之后,张国焘任陕甘宁边区副主席。1938年春,张国焘逃离陕甘宁边区,投靠国民党特务集团,同年4月18日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1949年逃往香港。后定居加拿大。1979年12月3日病逝于多伦多市。
张国焘的《我的回忆》出版后,1973年5月,美籍华人陈平景访问北京,周恩来总理于5月16日接见他时,谈到了这本书。
陈平景:总理,您看了张国焘的那个回忆录没有?
周恩来:那个没有什么看的,他只知道1938年前的一些情况。长征的时候在红军里面,因为他的军队多,他就要搞独立,完全不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办。当时我们批判他,批判得比较凶,但是毛主席还是争取他。后来他在祭黄陵的时候跑了。那时,我们还比较天真,还去劝他回来,他不回来。当时四方面军人多一点,听到他走了没有人跟他,连个警卫员都不跟他跑,跑回来我们西安办事处。在那个回忆录里还有一段说到我,更是胡扯,根本没有那些事情。当然,他那是为了卖钱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