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的决定传达后,大大地振奋了党心、军心。全军士气高昂,待命挥戈北上。中央红军进行了整编,把笨重的辎重、行李扔掉,精简机构,充实战斗部队。全军除留一干部团外,整编为十六个团:红一军团编为两个师六个团;红三军团编为四个团;红五、红九军团各编为三个团。这样,实际上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野战军,既有利于作战行动,又加强了部队的战斗力量。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的指挥下,采取声东击西,忽北忽南的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一反过去被动挨打的局面,进行了四渡赤水战役,迅速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遵义会议后,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出湖南同红二、六军团会合,调集一百五十多个团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逼近包围,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两省边境地区。针对这一情况,经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的精心策划,朱德以红军总司令的名义,于一月二十九日三时发布了《一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的命令(见《朱德选集》),命令野战军于二十九日拂晓前与敌脱离接触,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西进,并指示各部队分别由猿猴(今元厚)、土城下游、土城上游,至迟于二十九日十二时渡过赤水河。中央红军遵照命令,于同日经土城、猿猴渡过了赤水河,向四川的古蔺、叙永地区前进,准备在四川的宣宾、泸州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这时,蒋介石命令川敌十二个旅沿长江两岸布防,滇敌三个旅向毕节、销雄等地急进,企图截击红军。中央军委考虑渡江的可能问题,朱德于二月六日一时,发出《命令一、三军团向扎西靠近》(见《朱德选集》),以便迅速集中,在川、滇、黔边作战,争取创造新的根据地。二月十日,红军占领扎西。这时,敌人估计红军一定会渡过长江北进,但红军突然掉头东进。二月十一日二十时,朱德同毛泽东、周恩来研究后又发出命令,命令各军团向赤水河东发展,争取渡河先机,相机占领古蔺城,使敌人完全摸不清我军的意图。二月十五日二十时,朱德发布《二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的命令,命令部队东渡赤水河,以消灭黔敌王家烈部为主要目标,先由林滩经太平渡至顺江场地段渡过赤水,然后向桐梓地区前进。红军遵照命令,于二月十八日至二十日二渡赤水河,迅速占领桐梓地区。接着,于二十六日发起奇袭,占领了娄山关,歼敌一部,并数次击溃进攻娄山关之敌,又相继攻占了板桥、黑神庙、观音阁等地。二十七日,击溃敌三个团。二十八日,再次占领遵义。在这次遵义战役中,共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干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三月一日十二时,朱德又发布命令,指出这次胜利“开展了黔北的新局面;造成了创造云、贵、川新苏区的更有利的条件,使围攻我军之敌不敢轻进。”指示“望在桐梓城及其附近多贴此项捷报,并要桐梓革委会召集群众开祝捷大会,以扩大红军影响,提高群众斗争勇气与决心,更可增加接敌恐慌。”
遵义战役后,蒋介石飞往重庆,急忙调兵遣将,亲自策划新的围攻。他改变战法,南守北攻,采取堡垒主义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术,企图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地区。三月四日,中央军委在鸭溪成立前敌司令部,任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以直接加强对红军作战的领导。
三月十三日,朱德致电各军团长,指出:“依据目前情况党中央政治局决定,我野战军战略方针仍应以黔北为主要活动地区,并应控制赤水河上游以作转移枢纽,以消灭薛岳兵团及王家烈部队为主要作战目标。对川、滇敌人须在有利而又急需的条件下,才应与之作战,求得歼灭其一部。”“军委以此方针决定:我野战军应向西南转移,求得在转移中与在消灭王家烈部队的战斗中,调动周(浑元)、吴(奇伟)纵队,实行机动,并迅速夺取与控制赤水上游的渡河点,以利作战。”
针对蒋介石新的部署,朱德和毛泽东、周恩来等研究了对策,决定将计就计,故意让红军在遵义地区徘徊,以便吸引更多的敌人前来围攻,当敌军重新逼近时,又掉头西进。朱德根据集体研究的意见,于三月十六日十八时下达《三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的命令:“我野战军决于今十六日晚和明十七日十二时以前,由茅台附近全部渡过赤水河西岸,寻求新的机动(见《朱德选集》)。”在毛泽东、朱德等的指挥下,我野战军按原指定的时间、地点,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摆出北渡长江的姿态,将敌人主力引向赤水河以西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