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讨会上发言
朱德外孙、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少将与刘少奇女儿刘爱琴在西柏坡参加“中国梦·赶考行”研讨活动
朱德总司令到西柏坡后亲自领导建设的沕沕水水电站——新中国第一盏明灯从这里点亮
朱德总司令在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陪同下亲临华北前线白洋淀视察,为攻克石家庄、进行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作准备。照片中戴草帽、手持猎枪者,从左至右,分别为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司令员。后排中间穿军装站立者为朱德总司令贴身警卫员管开智同志。(此照片由管开智提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媒体的朋友们:
西柏坡曾是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纵横捭阖、乘风破浪的革命圣地。“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这里颁发,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两个务必”在这里提出,进军全国的号角在这里吹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是我们“赶考”精神的发源地。能够来到老一辈曾经战斗过的西柏坡参加这次“中国梦•赶考行”研讨活动,我非常高兴,深感荣幸。学习“赶考”精神,践行“中国梦”要求,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敢于担当历史责任的必修课。
一、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
坚持党的理想信念。大革命失败后,很多革命者脱离了革命队伍,甚至走向反革命,但我们党始终肩负起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洒热血、抛头颅,从南昌到井岗,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建立新中国,始终坚持党的崇高信仰。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理想。谱写出共产党人彪炳青史的革命篇章,就是因为他们将对党的忠诚,对信仰的忠诚融入了血液,深入了骨髓,永不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克服任何困难。
坚持革命的奋斗目标。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反动面目再次充分暴露,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疯狂地进犯革命红都延安。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守陕北,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实行外线作战,并选择开展由自卫战争转向人民解放战争的立足点和指挥部。按照中央的要求,刘少奇同志的思路是:要考虑最后指挥大决战的适当位置;朱老总的思路是:要选跟全国各地联系较为方便的地方,也就是交通比较畅通,却又不在大平原上。经过勘查,最终选定了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这个村庄。朱老总在西柏坡,亲赴前线,组织指挥城市攻坚战,一举攻克石家庄,为我军攻打大城市提供了典范,为“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8年9月,毛主席、党中央又在西柏坡召开会议,确立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目标。
坚持人民民主制度。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同党外人士黄炎培等有过一次对话,黄炎培提出,共产党怎么样才能跳出周期律的问题,毛泽东肯定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949年3月5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全会认为:“此会是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的转变点。”坚持人民民主制度,就是坚持在中共党的正确领导下,联合各民主党派,成立人民民主政府这一具体方针。召开有各个阶层参加,有不同党派参与,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联合新政协会议,组建民主政府。再次坚持和创新了我们党历来提倡的民主主义制度。与国民党的独裁政权形成了本质区别。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性质和宗旨同广大的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革命战争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和成功。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搞土地改革,纠正过去在土改中群众反映意见较多的问题,总结过去土改工作中的经验,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第一次提出了解放区进行未来理想社会从平均地权开始的政策,并通过了第一部《中国土地法大纲》,极大地激发了解放区的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将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得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支援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使我们党领导的以土地斗争和军事斗争两种方式取得了建立革命政权的胜利。
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革命战争中,我们党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光荣传统。在西柏坡,我们党在面临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时候,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再次立规立法立制,明确提出以“两个敢于”和“两个务必”为核心内容的西柏坡精神和“赶考”精神,为我们党夺取政权、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提供了有力保障。朱老总终身坚持党的优良传统,为人表率,在晚年时,他的一位秘书因瞒着首长,欺骗组织,申购稀缺商品,搞特殊化受到朱老总的严厉批评和组织处理。
二、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展现了共产党杰出领导人的优秀品质和领袖风范
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和革命战争的大浪淘沙,经过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千锤百炼,形成了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五大书记的领袖集团。
毛泽东有着坚定政治理想、对党的理论与路线、方针的把握及组织指挥的才能,统揽全局的领袖风范;
朱德有着为党的事业坚决斗争和必胜的信念,以及丰富的军事斗争实践经验,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和顾全大局、善于团结同志的实干精神;
刘少奇有着坚忍不拔、呕心沥血的革命奋斗精神和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首倡毛泽东思想并通过革命实践不断丰富我们党的领导革命斗争的理论创新精神;
周恩来有着丰富的领导革命斗争经验,善于组织协调、善于解决内外矛盾,特别是同志之间、民主党派之间,在抗战的关键时刻促成了广泛的民族团结统一战线,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任弼时有着踏踏实实的实干精神,任劳任怨、不计报酬、不讲价钱、不怕死,坚持原则、敢于批评、敢于担当的舍我其谁的骆驼精神。
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比喻为“进京赶考”,并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十分重视李自成失败的教训,早在1944年就把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列为整风学习文件,要全党引以为戒。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在胜利面前,要防止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他还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议:不给党的领导者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毛泽东的这个提议得到一致拥护,被作为六条重要规定。当年的“赶考”正因为有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我们的党才能向广大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