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朱先树散文集》>>正文
朱先树:看重诗的真纯
2013-04-10 16:56:03
作者:赵德水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关于诗风

    朱先树、阿红、吕进、叶橹等著名诗评家,对新诗文体规律的总结和新时期诗歌创作与研究卓有成效。在我的印象里,朱先树先生主张诗应当为大众接受。作为《诗刊》编委、诗刊社原理论室主任的朱先树先生,曾在1997年第10期《诗刊》扉页的《编委论坛》中鲜明地亮出观点,即“提倡明朗健康的诗风”。他说:“新诗发展到今天,在内容上更需要有现实生活的实感和生活韵味、生活情趣,才能为多数读者所喜闻乐见。而现在的许多诗,或者文人气重、书斋味浓,但又未真正达到文人学者的见识深度和艺术功力的深厚,而有的诗只在追求一种隐秘、深奥、抽象、玄虚,实际是故作高深,使许多读者难于接受。”

    2001年11月中旬,我赴江苏连云港市参加花果山金秋诗会,有幸第二次和朱先树先生相见。朱先生应邀为我题写的留言是:“诗是心灵的感应,也是心灵的创造,让诗成为连接人们心灵的桥梁。”这次留言话虽不多,却表述了朱先生作为一名诗评家的诗观念,其核心是“让诗成为连接人们心灵的桥梁”,而产生这种效果的基础,当然是叫人们接受诗,接受诗的前提自然是看懂诗。这使我得出这样一点认识,朱先树作为一名有威望的诗歌理论家,他不是站在诗坛某个小圈里表态,说些让某些人高兴的话,而是从诗的本质和诗应该具有的作用阐述见解。

    关于诗意

    1978年起,朱先树先生开始到诗刊社担任理论编辑,至今已二十四年,编发大量的诗歌评论,理论探索的稿件,这是他的业务;研究撰写了大量诗歌现状和发展范畴的理论文章;还为一些诗作者出版诗集作序或写评。这期间也出版了《诗歌的流派创作与发展》、《诗的基础理论与技巧》,《诗歌创作技巧百例》、《追寻诗人的脚印》、《80年代中国新诗创作年度概评》等专著。我们从刊物上读到朱先生很少一部分文章,不过重要的观点也许一两篇文章就说明白了。1997年第5期《诗刊》上有一篇朱先树读《中华正气歌》一书的评论,他就诗的语言作了如下精辟阐述:“诗无论是旧体或新诗,如果离开了内容的诗意发掘,而只在语言形式上盲目求新,即使在所谓语言的解构或建构方面进行多深的探索,我以为也是没有意义的。诗的创作,只要有了诗意的新鲜和深刻的发现,在民族语言的运用上遵从语言规律,能为更多读者所接受,那么诗的艺术创造才是有前途的。”在这里,朱先生讲了诗的语言与诗意的关系,很明白,语言辅佐诗意。一些只抓住在语言上下功夫的诗作者应该思索一下,捕捉和开掘令读者兴奋的诗意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怎样开掘诗意呢?我读过朱先生为黄河清同志的《秋歌集》写的评论,有几句话可拿到这里,基本可以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他说:“作品已不再是生活的具体事象的描摹和实写,而注意了对生活中诗意提纯,但又不是离开生活实际的空泛的抒情。每首诗都选取富有诗意的形象加以开掘,于单纯中见丰富。”

    诗评家对诗作者的告诫和启迪是善意的。当然朱先生并不是说语言在诗创作中无足轻重。在2001年11月中旬花果山诗会上,朱先生发言中,以较多的篇幅又一次阐述了诗意和诗歌语言的关系,他指出.有人太会写诗了,从诗的表达方式、技巧、语育上挑不出什么毛病,但读后没有什么真情和味道,这样的诗说他好吧,也说不出来,最多也是个一般吧。朱先生还举古人陈子昂的诗、现代人舒婷的诗,说明也是靠独特真纯的诗意取悦于人的。在语言运用上他并不是说诗的语言不重要,而希望诗作者从生活中汲取鲜活的语言,勿造作和肢解语言,好的语言增加诗的灵动性、可读性。

    关于新人

    年轻的诗人或新诗人首次出版自己的诗集,总希望请名家作序,既有提高自己诗集身价的意图,也出于获得名家高手的指点,对优点和不足能说到点子上。朱先树先生作为著名诗评家,自然少不了承接为新、老诗人作序或写评这种本职业务外的任务。他在花果山诗会上发言中说了一大段话,留给我的印象比较深,而且仔细琢磨,诗评家为新、老诗人的作品作序或写评,也是衡量诗评家文品、人品好与否,或者说在诗坛上影响力的大与小的一个方面。因此,越是有名望的诗评家,不可能放弃或轻视这种工作。朱先生在国内诗坛受人尊敬,新、老诗人都愿请他作序写评。他自己说:“只要可能,我基本上答应,人家喜欢请我写序,我不就很高兴吗。我这些年搜集了一下给诗作者出版诗集写了一百多篇序文,够出版一本书了。”那次诗会上朱先生说到这里时与会者很兴奋。他又说了几句与此相关的话:“大家都爱诗是好事。包括不太熟悉的朋友,真正爱诗,互相尊重,是一种友情的交往。那么在共同为诗这个前提下作个朋友,那有什么不好呢!”1984年开始创办诗刊社全国青年诗歌刊授学院,朱先生集中精力主持编辑《未名诗人》,为发现和培养青年诗歌作者做了不少工作,受到大家的好评和尊敬。

    我和朱先树先生有过两次诗会相见的机会,算是熟悉的朋友了。当我提出要求,请朱先生为我提供点儿个人诗论生涯资料时,他选了一位南方某市青年女诗人高立宪写他的一文复印寄给我。那篇文章比较长,但我不能大段借助她的文字。我在这里分别引两小段话,一段话是高立宪从恩师朱先生那里得到的“潜心于自己的写作,广涉博取,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眼色,否则太累,也难于成就自己”的教诲。一位成熟的理论家,对新人的关怀、爱护不是单单地讲几句好听的话,要严在关键处,说出方向来。朱先生在花果山诗会发言中没有回避当编辑为友人关照性推荐发诗,但他随后对诗作者提出希望,还是要下功夫写出更好的诗,才能被别人承认。我以为朱先生的做法可取,为新人能推荐发表一点作品是鼓励的一种方式,也是必要的;而提出要求和希望,使新人有努力方向也是一种必要的鼓励。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为年轻人点一盏灯——访著名诗评家朱先树先生
·下一篇:朱先树与诗歌的一世情缘
·目录
·走进大瀑布
·冰山记行
·天池
·山不在高
·故乡的河流
·荔乡散记
·北海印象
·访台散记
·谒韩文公祠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