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有事实为证。第一个例子是在对待朱德入党问题上。在这一件事情上可以对比周恩来和陈独秀的差别。起初。朱德找到陈独秀要求入党,陈独秀说.像你这样“行伍出身的军人.没有资格革命”。后来朱德到德国找到周恩来,周思来细心地倾听他的讲述.他们在柏林的小屋里整整长谈了一夜.周恩来毫不犹豫地介绍朱德入党。为什么陈独秀那么像《水浒传》里王伦一样不能广纳人才.而周恩来的心胸却是那么开阔和豪爽?这同周恩来的见识肯定大有关系。一个人的经历和见识是丰富宽阔还是单一狭窄.是大不相同的。后来陈独秀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大量事实面前,听不进正确意见。仍然固执地继续推行右倾投降路线,足见其心胸狭窄、固执和见识短浅。而在欧洲四年的周恩来,一下子把眼光从中国扩展到全世界,该会对他个人有多大帮助.我们今天这些经历过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的人。不是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吗?
第二个例子是对领袖的看法。1922年8月。周恩来在欧洲写了《宗教精神与共产主义》一文,说:“教徒对于神父牧师只有迷信。即心知其非,口亦不敢言。至于共产党人,一方服从领袖的指挥,一方时时监督其行动。”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逐步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之后经过长征胜利、延安整风、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胜利.毛泽东的威望如日中天,人们对毛泽东的赞扬日盛。1949年5月7日周恩来则说了如下一段话:“在座的朋友们向全国青年宣传的时候,或者是自己学习的时候.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如果这样,我们承认的领袖就成了空谈。既然是谁也不能学习,那么毛泽东不就被大家孤立起来了吗?我们不就把毛泽东当成了一个孤立的神了吗?那是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所宣传的领袖。‘他又说:“毛主席也是封建社会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也曾经迷信过,也曾经读过古书,也曾经研究问题开始只注意一个方面。他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能够从迷信中觉悟过来,否定旧的东西;他之所以伟大.更在于他敢于承认旧的过去。”周恩来为什么说这些话?笔者认为肯定是针对当时有人神化毛泽东的现象,否则他说这些不是无的放矢吗?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周恩来还说过今天看来不能不让人叹息的这样的话:“我们看到在旧社会里有这样的人,乃至在人民统治的社会里也有这样的人。一旦有了进步就觉得自己过去什么都了不起。是‘天上的圣人’,把自己说得简直什么错误都没有。人家这样说他.他也喜欢听。那就危险之至。”周恩来在说这话时绝不会料到毛泽东后来会搞个人迷信.这里绝无指毛泽东的意思.但现在看这些话.却不能不使我们有所联想,使我们产生周恩来当年不幸而言中的感觉。即使在对毛泽东迷信最严重的“文革”中间,周恩来的头脑也是清醒的。当“文革”期间滥造毛泽东像章时.周恩来以保证重要战略物资为由.把一大批准备制造毛泽东像章的铝收回。周恩来自己也佩带毛泽东像章.但一定同“为人民服务”条章一起佩带.直到去世,这说明他尊敬毛泽东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是出于个人迷信。谷牧还说过:“对于林彪提出的‘顶峰’、‘最高最活’、‘最高指示’这一类言辞.周总理也是听不顺、看不惯的。在(1966年)7月26目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总理曾说,对于这些提法.他同主席谈过.也同林彪交换过意见.认为这些词‘应当力求科学、准确、恰当’。”(《我们的周总理》第17页)这贯穿一生的正确对待领袖的态度,是不是从在欧洲的时候起就开始形成的从上述他在欧洲说过的那些话,我们有理由这样认为。不管资本主义有多少罪恶.欧洲的民主传统、风气却是不可否认的。在那里各种意见都可以发表,各种主义都能存在,不同的人们可以互相容忍,什么话都能听下去。这不能不对年轻的周恩来产生影响。请看周恩来一生多么实事求是,让人讲话,对人宽容。讲究民主,在听取不同意见上远比其他同志强。周恩来之所以如此,固然是源于各种因素,但决不能排除在欧洲那一段“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熏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