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一年四月,美国乒乓球队戏剧性地被邀清访问北京。这就是导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乒乓外交”。当时,美国乒乓球员中有一位长发披肩的“嬉皮士”问周恩来对美国嬉皮士运动的想法。周恩来表示,也许今天世界上的年轻人都对现状感到不满,他们尝试各种活动,应该容许他们以不同的途径探求真理。因此,周恩来说,他了解青年人的想法,他自己年轻时也是这样。接着,他又勉励这位青年人浇,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的做法不是全然正确,他就应该懂得如何去改弦易辙。 “最后,你的想法必须和大多数人达成一致。”
以上所说,只能反映周恩来个人品德的一些小小的侧面。但即从这些小事也可以看到,能够使他个人品德如此突出的,必然有一个强大的动力。是什么使他坚持同群众联系?是什么使他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什么使他存七十多岁时还显得那么年轻,并能充分了解年轻人的想法,满腔热情地去启发年轻人探求真理?
这强大的动力必须从他的生活目标去寻求答案。如果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目标,一个人可以做到这样地无私、这样地忘我、这样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
就以统一战线来说,如果是认识到这样远大的理想,必须联结其他阶层的人士,联结世上所有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共同奋斗,才可以实现的话,一个人能有这样的胸襟、度量,求同存异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吗?
不论你是否喜欢共产主义,周恩来的一生,的确如邓小平所说的, “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是坚持继续革命的一生”。而决不是为了个人地位,为了名垂青史,或者只是如渚葛亮那样为了蜀国能战胜魏吴、如华盛顿那样为美国的独立而奋斗的一生。尽管诸葛亮、华盛顿有历史的局限,对他们也应有正面的评价,但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却更加远大,简直不可比拟。
古往今来,多少人追求不朽!但可惜人生有限。目光极其远大的人,虽然知道理想尚遥远,道路也漫长,但他既然确信这理想是正确的、美好的,他就以一个实行家的态度,尽其生命所可以贡献的一切。到了晚年,他的经历已极为丰富,而他的神态仍使人感觉到是如此纯洁,就像是一个满怀理想的青年人。他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不相信生命的不朽,但他确信他的事业后继有人。在尽其所有之后,他留下遗言,要把他的尸体化为灰烬,并把骨灰撒在他的祖国的江河里和土地上。他在这片土地上出生,他啜饮这里的江河水长大,今天,他回到江河土地中去了。
他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的重要,他也从来不追求自己的不朽。他自自然然地做着为实现他的理想所应该做的一切。结果,他将永垂不朽。
见《参考消息》1976年2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