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00年5月20日韩振纪子女访问孙毅时,老将军说: “韩振纪先任红14军参谋处长,后任红13军副参谋长,为赵博生在军事上的左膀右臂。”
整编后,原红13军政治委员何长工调红军学校工作,王如痴任红13军政治委员。王如痴曾在苏联学习,参加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冬调到红1军团。
这时,中革军委任命毛泽东为红一方面军总政委,8月8日,中革军委命令“以红1、红3、红5军团为主战军,首先消灭乐安、宜黄之敌,进而威胁与争取赣江与抚河流域各中心城市。”
在乐安战斗中,林彪、聂荣臻统一指挥红1、红3军团攻城。红5军团在乐安以南担任总预备队。在宜黄战斗中,红5军团进至龙源、麻坑一带担任总预备队,彭德怀、滕代远统一指挥红1、红3军团攻城。红1、红3、红5军团并肩北上,连克宜黄、乐安等县城。
在韩振纪遗留的一篇“什记”中称: (乐安)大金竹战役,率步兵于前,冲锋于赣东水壑之间,瞬间削去帽子一角。
他的表述有两重意义,第一是说当时红5军团第13军作战地区在大金竹村一带;第二形象地说明了当时战斗激烈的程度,同时,地形恶劣。在这里,“帽子一角”为一种幽默诙谐之说,应指弹片打坏了他头上戴的军帽或斗笠,从而侥幸生存下来。像这种侥幸,在他的战斗生涯中还有几次,后文还要讲到。
1932年10月,国民党集中20多个师的兵力,准备大举进攻苏区。此时,红一方面军开始实施建(宁)黎(川)泰(宁)战役,以红1军团为中央纵队,红3军团为左纵队,以红5军团为战役预备队,发动群众,征集资材,随时准备出动支援。战役发起后,赵博生指挥红13军右翼行动。1932年10月中旬,苏区中央局撤销了毛泽东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11月2日,红军攻石沟圩不克,遂撤出战斗,转向东进,并于3日占领黎川,战役结束。
六、誓死扼守长源庙
1932年11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发起了金溪、资溪战役,红5军团一部留守泰宁,保障建宁、邵武间之交通,大部队进至资溪村和西城桥地区,配合作战。彭德怀、滕代远指挥红3军团等部担任消灭黄狮渡之敌的作战任务,红5军团、红1军团分别于左右翼配合。1933年元月1日,红军开始行动,4日至5日,彭德怀部击溃敌人,攻占黄狮渡、金溪。红5军团阻击突围之敌,获得成功。黄狮渡战斗歼敌千余,胜利结束,红军在此地区集结待命。
6日,敌吴奇伟第14师、第27师、第90师于浒湾集结,摆开与红军决战的态势。中革军委决定集中红一方面军全部兵力,将吴奇伟部消灭于浒湾地区。林彪、彭德怀、聂荣臻奉命指挥红1、红3军团、红22军及红31师为右纵队,打击敌第27师和第90师。红5军团奉命为左纵队,以主力占领长源庙、翁家坊地区,扼制敌第14师,一部进至渭水桥地区配合右翼部队阻滞南城之敌。
敌第14师向黄狮渡进攻,被红5军团阻于彭家渡、徐元地区。赵博生奉命率红13军3个团扼守长源庙一带。
战前,赵博生亲自与韩振纪带参谋人员到前沿察看地形,研究战斗部署。韩振纪建议:长源庙山脉交错,地形复杂,挖两道战壕沟,加强保障,固守阵地。赵博生采纳了这个意见,他在战斗动员会上强调:“要利用这个地形有利防守条件。这次战斗事关大局,上级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红5军团,我们誓死也要坚决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
8日上午,敌人出动飞机、大炮轰炸我军前沿阵地,然后连续发起进攻。赵博生指挥部队顽强作战,打退数倍于己的敌人,坚守住了阵地。11时左右,敌人组织又一次反扑,此时,韩振纪的军装被火烧得都是洞,浑身灼痛。他向赵博生报告:“我们的弹药剩不多了,第135团有被包围的危险!”赵博生立即命令机枪连出击。机枪连的老兵多,有作战经验,战斗力较强,迅即打退了敌人。
很快,敌人又集中大批兵力向红135团阵地轮番发起冲锋。韩振纪正在按赵博生的命令组织反击,这时,赵博生让警卫员把他找来:“第135团工事薄弱,决不能被敌人突破,我要亲自前去,这里由你负责指挥战斗!”韩振纪一听就急了:“军长居中坐镇,还是我去吧!”赵博生也不理他,亲自带领军团特务连到了红135团阵地。
赵博生和红135团的战士们并肩在一线作战。敌人越来越多,进攻越来越疯狂,红军的弹药打完了,就用石块猛砸敌人,部队伤亡越来越大,敌人多次接近了阵地。韩振纪见情况危急,立即带部队冒着凶猛的炮火,返回支援。
这时,赵博生命令全体红军干部组成突击队,向密集冲上来的敌人发起猛烈反冲锋。韩振纪赶到之后,赵博生命令他带人去攻打敌人的机枪阵地。韩振纪带领几名战士一阵手榴弹甩过去,敌机枪“哑了嗓子”,但敌指挥官不但没有收缩兵力,反而逼着成群的士兵蜂拥而上。赵博生、韩振纪又一次率领红军突击队猛扑过去,在距离敌阵地仅数十米的地方,用马刀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战斗中,赵博生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6岁。多年后,韩振纪惋叹回忆:“博生同志是我参加革命的引路人,他就牺牲在我的身边。”
赵博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鼓舞红5军团的指战员们,英勇地打退了敌人的无数次进攻,配合红1军团第3军、红3军团第7军与第3师歼敌。这时,敌第27师及第90师全线溃败,进攻红5军团之敌也退出阵地,撤回南城。1月9日凌晨,金资战役第二阶段结束。
金溪、资溪战役历时两个月,溃敌6个师,歼敌2000余,缴获大批枪支弹药,敌主力精锐部队第90师和孙连仲新组建的第27师遭到沉重打击。此役,红军伤亡、消耗也很大,未达到先发制人、打破国民党军“围剿”的目的。对于以往几次战斗的经验教训,韩振纪曾反复思索,他总结道:
战争没有损失是不可能的,但也要吃一堑长一智。指挥者应于事先将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全面。例如:敌人的计划及兵力部署是否有所改变,有无计中计,敌我增援部队数目、装备、补给以及前进方向与时间,有无特种兵袭击之可能,我军需付出多少,甚至连天气变化因素也要考虑到。当然,指挥员不是神仙,但多方争取主动十分必要,打到哪一步就想哪一步,终归不妥。
(《韩振纪自传》)
1933年1月底,蒋介石亲自指挥第四次“围剿”。红5军团在董振堂、朱瑞指挥下,奉命参加攻击南丰城。2~3月,红1军团、红3军团和红5军团参加黄陂、草台岗战斗,取得重大胜利。
红军长征时,红5军团一直担任后卫,供给困难,生活非常艰苦,为执行掩护任务,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打了不少次恶仗、硬仗。过草地之前,红5军团改称红5军。长征结束后,红5军编入西路军。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5军在甘肃高台遭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激战9昼夜,消灭敌人千余,终因寡不敌众,2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壮烈牺牲。中央红军长征后,刘伯坚奉命留在苏区坚持斗争,在江西省大余县金莲山上被敌人杀害。
红5军团建立了英勇悲壮、不朽的功勋。参加过“宁暴”的红5军团将士,大多数在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了。韩振纪和赵博生、董振堂等同志经历了难忘的岁月,结下了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他谈起那些经历的时候,内心总是感慨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