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利与文化宣传
毛泽东曾指出:“没有一批能干而专职的妇女干部,要开展妇女运动是不可能的。”“将来女同志的比例至少要和男同志一样,各占50%。如果女同志的比例超过了男同志,也没有什么坏处。”民主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就已经卓有成效,在中共各根据地、解放区以及游击区内,女工农妇代表会、妇抗会、妇救会、妇联会等妇女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在国统区我们也大力发展妇女统一战线。1939年,延安专门成立了中国女子大学,用于培养妇女干部。1949 年,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从此我国建立起统一的妇女组织。
1953 年2 月11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6 年全国共有75 万6 千多个农业合作社,当中70%—80% 的社有女正副社长,约有50 余万人。
文革是中国妇女参政的第二个高峰期。以江苏为例,据非正式统计,1968 年各地革委会成立后,江苏省各级革委会有20% 的妇女,到文革中后期,妇女干部比例达到了顶峰,高达30%左右。这个比例在全世界看都是相当高的。
文化宣传方面,从电影中可以较为清楚看到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男女平等的良苦用心。1956年出品的电影《马兰花开》讲述了女主角马兰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由一名家庭妇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推土机手的故事。1975 年出品的电影《春苗》反应了女赤脚医生田春苗如何为农村的贫下中农进行医疗服务的故事。1976 年出品的电影《青春似火》反映了女工梁东霞在工厂中为开展技术革新而斗争的故事。中国老电影的特点之一,就是特意突出女性在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光辉形象。
结语
妇女问题的根源是私有制和阶级剥削。随着私有制产生,家庭外生产胜过家庭内生产,两性间的分工呈现出新的社会意义,男子的劳动和生产变得重要起来,妇女的劳动和生产及社会地位随之下降。男性统治根源于是他而不是她掌握财产的事实。只有妇女对男子经济依赖的消失,才会允许两性关系建立在平等和“真正的”爱情基础之上。
如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妇女相关的问题日益严重起来,比如男女不平等的家庭观念回潮(“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婚姻日趋市场化,爱情日益成为奢侈品,离婚率明显上升,娼妓的复活与二奶现象的普遍,还有家暴问题突出,女性就业难、收入低、职业风险高,不一而足。
历史曾经丰满,现实如此骨感。中国妇女状况的变迁折射的是社会经济的沧桑巨变。理解了这个基础的巨变,才能找到妇女问题解决的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