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省港罢工委员会置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直接领导之下
在香港工人酝酿罢工期间,香港学生在共青团香港地委的大力发动和在蓝裕业、周文雍等人的协助下,也积极酝酿罢课。6月10日,香港学生联合会成立,发表援助沪案宣言。经过林昌炽、李义宝、彭粤生等人的积极发动,皇仁学院学生首先举行罢课。全港工团联合会宣布罢工后,于6月21日公开发表罢工宣言。香港工人举行罢工后,在各工会领导人组织和带领下,相继离开香港,撤回广州。邓中夏等亦离港返粤。6月23日,广州各界10万余人举行集会游行,游行队伍行至沙基西桥之际,突遭英军警开枪射击,震惊中外的“沙基惨案”发生。
从6月19日起至23日止,香港方面已罢工者有电车工会、汉字排字公社、车衣工会、联福工会、理发工会、集贤工会、革履工会、酒楼工会、洋务工会、内河船工会、海陆理货工会、茶居工会、腊味工会、油业工会、脚货管理工会、同德总工会、焕然工会、牛羊业工会等数万人。
罢工伊始,在酝酿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过程中,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香港区委明确指出:一定要将省港罢工委员会置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直接领导之下;罢工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应由两方面人员组成,即中华全国总工会、香港罢工工人和沙面罢工工人方面,各派出代表若干人组成。罢工委员会一定要建设成为维护广大罢工工人利益,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坚决与帝国主义作斗争的战斗司令部。
7月3日,省港罢工委员会正式成立,全称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表明它是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的反帝政治罢工斗争的革命群众组织。省港罢工委员会共由13名委员组成,即林伟民、李森(以上二人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曾子严、黎福畴、梁德礼、陈瑞楠(以上四人代表沙面方面罢工工会团体)、苏兆征、何耀全、麦捷成、陈锦泉、张锡三、李堂、麦扬波(以上七人代表香港方面罢工工会)。当天,林伟民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的身份,主持了第一次会议,选举罢工委员会委员长和副委员长,财政委员会委员5人和干事局局长、副局长等人。苏兆征当选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何耀全、曾子严当选为副委员长,杨始开任秘书长。罢工委员会决定聘请廖仲恺、汪精卫、邓中夏、黄平、杨匏安等为顾问。罢工委员会下面,还设置罢工工人纠察队、保管拍卖处、会审处、工人医院、宣传学校、水路调查队、劝捐办事处、筑路委员会等机构。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为适应斗争的需要,还及时增设了一些机构。
成立罢工党团,在罢工工人中大力发展党的组织
为了加强党对罢工斗争的领导,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在罢工委员会中成立中国共产党党团委员会(以下简称罢工党团),作为罢工斗争的领导核心。开始,“指定冯菊坡、刘尔嵩、施卜、林伟民、李森、陈延年六人组织党团,以李森为书记;邓中夏、黄平、苏兆征等先后由港返省,我们党团亦随之扩大,每晚开会一次,所有一切进行策略,皆取决于此”。“凡罢工中一切重大问题,都先在党团里商议,统一思想后再贯彻执行”,“罢工委员会成立后,共产党员在委员中虽然占少数,但还是起了实际领导作用的”。
7月15日,省港罢工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出席代表300人。苏兆征主持,廖仲恺到会祝贺,并作政治报告。罢工工人代表大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各行业罢工工人按人数比例普选出来。工人代表接受群众的委托,将群众的意见与要求带到代表大会;会后则将会议的决议带回去向群众报告。
省港大罢工爆发后,罢工领导人在筹建罢工组织机构过程中,及时组建了一支罢工工人纠察队。7月5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在东园主持召开大会,宣布罢工工人纠察队正式成立。纠察队成立初期,设第一、二大队,分别由香港和沙面罢工工人代表任大队长。值得指出的是,罢工工人纠察队对外执行封锁任务时做到了立场坚定、勇敢无畏,对于内部管理也同样做到了组织纪律严明、雷厉风行。为使广大队员做到遵纪守法,并有章可循,省港罢工委员会法制局特制定了《纠察队纪律》共10条,要求干部和队员都要毫无例外地严格遵守。
随着反帝罢工斗争的不断深入和广东局势的不断变化发展,省港罢工期间,特别是罢工转入1926 年以后,在中共广东区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具体领导和帮助下,省港罢工委员会付出巨大的精力,加强罢工队伍的建设工作,在罢工工人中大力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不断壮大党的队伍。
北伐战争后,鉴于港英当局拒绝与罢工委员会直接进行谈判,罢工委员会通过广东国民政府,由广东国民政府出面与港英当局进行谈判解决罢工问题,但并没有取得任何直接的结果。
当机立断,结束罢工
省港大罢工爆发以来,广大罢工工人在罢工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与港英当局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执行了罢工封锁的政策,特别是执行了“单独对英”的斗争策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给予港英当局以沉重打击。香港主要工业如船舶修造、制糖、水泥、卷烟、玻璃及加工工业等,都无例外地受到了省港大罢工的打击。航运业和工商业的衰落也直接影响到银行、股票、地价等方面。
而罢工工人本身,由于长期进行罢工封锁斗争,疲于奋斗,劳累不堪,生活也十分困苦。罢工期间,罢工工人在执行封锁任务,支援广东革命战争以及北伐战争等斗争中不幸牺牲的,计有800 多人。在香港,港英当局为了应付罢工工人长期坚持罢工封锁而带来的困难局面,后来陆续从东南亚一带招募了大批工人迁往香港做工,以维持企业的日常生产。因此,相对地说,如罢工封锁再继续坚持下去,对其直接威胁打击已不如罢工初期那样起作用了。
鉴于上述国内外形势所发生的重要变化,以及罢工封锁斗争过程中所出现的新动向,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广东区委经过研究和考虑,认为罢工封锁斗争已经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中共广东区委与罢工委员会于是毅然作出了取消封锁香港、结束罢工的决定。1926年10月10日,广州各阶层群众30 万人联合举行规模盛大的集会,一致拥护省港罢工委员会关于结束罢工封锁,将反帝斗争变为经常性的、扩大到全国人民中去的运动的决定。10月11 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向驻地罢工工人纠察队发出命令,传达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关于“将各海口纠察一律撤回,暂行停止封锁”的决定,命令“纠察队务必按时集中收队,撤防回省”。至此,省港大罢工宣告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