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曾数度到武汉,为武汉的历史乃至这座城市增添了许多光彩。伟人留给武汉的,不仅有万人景仰的红色旅游景观,更有两阕脍炙人口的不朽词章《菩萨蛮•黄鹤楼》和《水调歌头•游泳》。今年是毛主席诞生12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世界伟人,特尝试重新赏析《水调歌头•游泳》。
原词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墙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是词牌,是一种曲子。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成宫廷乐舞大曲,由许多段乐曲组成,“头”是开头,即序曲,据此填写的词叫“水调歌头”。这阕词1956年6月初写时原题为《长江》,可见长江在诗人心中的地位。1957年1月《诗刊》发表时改为《游泳》。全词围绕长江上的特定物事,上阕抒情,情中有景,下阕写景,景中见情。“全词融现实与理想,神话与人间,古人与今人于一体,使绘景、叙事、抒情、说理浑然天成。①”读后余音绕梁,十分耐人寻味。逐句赏析如下: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长沙城东有一口“白沙井”,俗称长沙水。古武昌(今鄂州)樊口出产的鳊鱼,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闻名而称武昌鱼。《三国志•吴书》记载,吴主孙皓打算从建业(今南京)迁都武昌,时人不愿,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诗人开篇就用抒情的手法和幽默的语调活化典故,妙成此诗,对仗工整,极富诗情画意。诗中巧妙借用“水”、“鱼”两种富有特定含义的湘鄂之物,形象地指称两大省会城市,妙趣横生,典雅自然,让人有种特殊的亲切感,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才情博学和睿智。“才”和“又”两个副词一气连贯,显得轻松欢快,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也许正是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感染了视察中的诗人,才欣然挥毫写下了这千古词章。一“才”一“又”对衬极佳,不仅真切地反映了诗人一贯雷厉风行的革命家风范,更凸显出诗人的无限感叹:交通真快呀,一眨眼功夫,用长沙水泡的茶还未凉就吃上了武昌鱼;时间真快呀,想起当年填写《菩萨蛮•黄鹤楼》时的情形,仿佛昨日之事,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真是光阴似箭!诗人这种对时间的感怀,几乎贯串了全词。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全长6400公里,号称万里长江。此句既点出了游泳的地点长江,及长江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壮丽气势,也写出了诗人那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壮举——横渡。这是景,更是情,情景交触,极为矫健有力。楚天,长江以南古属楚国,故言。舒,伸展,欢畅。一个“舒”字,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万里长江与广袤楚天构成的浩瀚无尽、生机勃勃的景色带给诗人的快乐与自信。现在,极目望去,都是共和国的阳光,人民的家园,此一舒也;诗人此行,曾于6月1日、3日、4日三次横渡长江。第三次渡江时被群众发现,热情的武汉市民群情激扬,迅速涌向江堤,雷鸣般连连高呼“毛主席万岁!”诗人直身踩水,高兴地一边挥手示意,一边用独特韵味的湘音高声回答“人民万岁!”此二舒也。尤其是诗人刚刚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对工业、农业、商业等34个国民经济部门作了视察和调研,结论是:国民经济运行良好,“一五”计划即将提前完成。极目楚天,武钢、武重、武船、武锅、武汉肉联、武汉长江大桥等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的骨干工程,都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到处呈现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繁忙的社会主义建设景象,诗人的心情岂能不“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语调轻松、幽默、自信,用三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抒情,酣畅淋漓地表达出诗人满怀信心征服了长江风浪,其实也是人世间风浪后的豪情壮志。“风吹浪打”与“闲庭信步”,一动一静形式鲜明对比,描写的是游泳时的镇定从容、潇洒自如,展示的却是诗人从容不迫的伟人风范和藐视人世间大风大浪的超人胆识。建国之初,敌人曾口出狂言:“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就能置上海于死地。”妄图通过“银元之战”、“粮棉之战”一举扼杀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帝国主义在朝鲜挑起战争,也是直指新中国。敌人的阴谋最后虽然彻底失败了,但亡我之心不死,而且这种险恶的“风浪”至今都未止息。不过,不管何种“风吹浪打”,在党和人民面前,在诗人眼中都能“闲庭信步”战而胜之。这是何等的自信与豪迈!这正是伟人的博大胸怀和超乎常人的气魄使然,并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人们,长江的风浪可以战胜,长江的洪水也同样可以战胜。(毛主席曾为武汉题词:庆祝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今日得宽余”,许多词评家都认为是在叙述诗人在繁忙的国事中抽空游泳这件事。其实不然。诗人学养丰富,胸藏锦绣万千,连续渡江后的深思熟虑之作,怎么可能仅仅叙述这种肤浅的表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这是个格外发人深省的话题。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向往和平的呼声日高,诗人敏锐地觉察到,敌人所叫嚣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暂时打不起来,这正是难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诗人一系列的视察和调研,也应该是缘于此故吧。既然今日的“宽余”得来不易,当然就该抢抓机遇。暗寓一个“快”字,既与开篇相呼应,也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上阕结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此句出自《论语•子罕》,意为“日月不居,有如流水”。皇侃疏:“逝,往去之辞也。孔子在川水之上,见川流迅迈,未尝停止,故叹人年往去,亦复如此,旧我非今我,故云逝者如斯夫者也。”“诗人在这里引用孔子原话入词,不仅十分自然,而且将古代文人骚客对时间流逝感受推向伟大极峰,强调要抓紧时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搞好社会主义建设。②”当代著名诗人张永健也说:“意在暗示时间如江水逝去,历史在不停向前,人们应珍惜时间,争分夺秒,抓住大好的历史机遇。③”这就与上句的“今日得宽余”意思紧扣,滴水不漏,抒情自然贴切,说理不着痕迹。表明诗人“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索;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又有对峥嵘岁月的怀念;即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是感情的憧憬,又是只争朝夕、催人奋进的号角④”。读之令人十分震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