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燕赵那方水土孕育出他的智慧、他的精灵。1926 年,年仅15 岁的他接触了共产党人。1927 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时,他开始了在共产党影响下的政治活动。1928 年,他当上了国民党县党部宣传部长,他一面宣传反帝、反封建,而暗中却努力宣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
他独具慧眼,毅然舍弃了县党部宣传部长的权势和每月40 块银元的优厚待遇,冒着杀头的危险秘密离开本县到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正式开始了他以无产阶级革命为职业的漫漫征程。
他在白区坚持斗争经历过太多的艰险,可他却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他对敌斗争足智多谋,勇敢坚强,为挽救民族危亡,他明知是虎穴,却硬往虎穴闯。
他被捕后在国民党法庭上侃侃而谈怒斥法官,决不失节,旁听记者们都估计可能宣告无罪,可他却被判了5 年徒刑。
他具有抗御历史风云的能力,未被风云所吹倒或湮没,这是基于他的政治智慧,他的天赋和才智,他的探索精神和坚如钢铁的政治信仰。
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更热爱劳动大众。他每到一个地方就扎根于那片热土,处处体察民情,为民爱民,因此而深得民心。
他善于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跟风,不追风,不唯上,只唯实。
他骨子里不是懦弱的人,而是坚毅如钢,百折不挠的人。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刻苦工作,努力探索,敢于创新。
他待人宽对己严,“文革”中他身陷囹圄,但他深知“文革”的原因和目的。因而他无怨无恨,他能宽容大度善待整过他的人。
他没上过大学,靠勤奋自学,却能以极大的创造性把北京一所大学管理得井井有序,稳居上游。
他10 年艰苦办学,培育英才,桃李满天下,不少学子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出色专家和骨干。
他曾不只一次身处逆境,他却愈挫愈奋,从不屈服于自己坎坷的命运和外来的罪恶压力。
他不是诗人,他却写出几百首充满革命激情、击弊扬善、极富哲理的诗。
纵观他漫长的革命生涯,无论是青年时期,还是中老年时期,他对党和人民怀有深厚的阶级情感,始终保持旺盛火热的革命激情,几十年如一日地去斗争、去创业、去写自己酸甜苦辣的人生。
他在诗中写道:“誓除‘私’魅净宇内,定教‘公’字统人间。”另有诗句:“何惧道远路坎坷,余力未尽奔不息。”
这就是我们眼中的武光同志。
这就是我们尊敬的豁达、博大、真诚的武光同志。
——《栖风沐浪——武光传》卷首语
武光,原名张青甫,1911 年生,河北深泽县人。1930 年参加革命,任红色革命互济会平市西城区委委员。1931 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 年12 月11 日——1937 年10 月底,坐了五年国民党的监狱。著有《征程漫漫——武光文集》、《不是梦——对文革年代的回忆》、《冬夜战歌》、《钢是自我炼成的——为国冒死闯敌后》、《刺梅——武光诗选》、《永怀新疆》等。历任:共青团北平市西城区委委员、中共北平市委委员、团市委书记,中共直中特委委员、团直中特委书记,中共乡吉特委书记,陕北公学干部处长,中共北平市委副书记,中共察哈尔省委组织部长,中共晋中区党委副书记,中共南下区党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委员、长沙地委书记、长沙军分区政委,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粤西区党委第一书记、粤西军区政委。1954 年调任中共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963 年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1979 年任中国社会科学副院长、党组副书记。1982 年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参加革命
武光自幼聪慧精明,酷爱读书,后来接触了一位共产党人翟少池,15 岁时成为一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16 岁时,当上了“心里红”的国民党深泽县县党部宣传部长,暗地里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还组织了一个没有名义的、在国民党内部秘密反对国民党的小组织。1930 年元旦刚过,19 岁的武光秘密离开深泽县城,来到了北平,在白色恐怖中寻觅共产党。此间,他给报纸写稿,反映穷人的困苦生活和诅咒吃人社会的罪恶。经过苦苦寻觅和等待,终于找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群众团体——红色革命互济会,并光荣地加入该组织。按照组织安排,他以拉洋车为职业掩护,在工人中开展工作。1931年,他光荣地加入共青团,并于同年转为中共党员。不久,担任了中共北平市委委员、共青团市委书记。白天,辛苦工作;夜里,他还要忙着编写和刻印小报《青工之友》、《洋车夫》。
狱中斗争
1932 年12 月11 日上午,特委秘书长鲁勤良来向武光汇报工作,武光正在给他写指示信时,突遇一警察破门而入,武光掩护鲁勤良脱身后,不幸被捕。武光在关押中,没有丝毫暴露自己的政治身份和党的组织,显示出一个共产党人对党的忠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结束了近50 天的看守所非人的生活,他被押到天津高等法院,经简单审讯后关进法院看守所。当看到很多熟悉的同志如王振世、王锦佩、赵杏村等都关在这里时,他感到很惊诧。武光被冠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的有关条款而起诉。1933 年3 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他被押出看守所上了囚车。他从容地挺起胸膛,无所畏惧地走向法庭,同国民党法官斗智斗勇,驳得法官哑口无言。很多记者走到他面前伸出大拇指,夸他辩得好,一定会宣告无罪。但几天后,审判长竟然不顾事实,没有证据,没有口供,以推测的方法强加给他莫须有的罪名,判决“以危害民国为目的而组织团体处有期徒刑五年,剥夺公民权利五年。”
1933年3月的一天,武光被河北省天津高等法院看守所送到河北省天津第三监狱,开始了漫长的监狱铁窗生活。他用纸条写下了“座右铭”贴在墙上:“监狱是熔炉,要把自己当做一块碎铁,铁可以炼成钢。”他还和难友们酝酿发动绝食斗争,被狱方获悉。不久,他被押解到“河北省第一模范监狱”。他被囚在这牢笼之中,每天只能仰望天花板,过着死寂苦闷的生活。他和难友们经过同狱方不懈斗争,终于迫使狱方同意了政治犯的一些要求,可以阅读《国闻周报》、《东方杂志》和一般性的社会科学书籍。他还巧妙地弄到钢笔尖,用粥汤当墨水,写在《农民运动大纲》和《现实文学》刊物的天头或字行的空白处,待米汤干后,用碘酒刷出字体。他在这两本书上写满了旧体诗词,这些诗词反映了他几年铁窗生活的心声,既有对党组织的挚爱之情,更有对敌人残暴的憎恨和坚定出狱后对敌斗争的钢铁意志。武光把国民党监狱当成学校,学到了一些在过去的革命斗争中没有时间学习的东西。除政治和文学的书以外,他还学过日语和英语,当时已能粗读日文小说,还能把英语小说《茵梦湖》和《伦敦塔》翻译成汉语。
武光除了学习外,还不断与监狱当局进行斗争。他联络武竞天、王振世、赵杏志等同志,建立了狱中秘密的中共党支部,被推为第一任狱中党支部书记。之后,同志们感到斗争的力量更大了,信心更足了,更有计划了。武光还琢磨出利用囚室内暖气管“打电话”联络同志的方法,打破了监狱对政治犯的孤立封闭。
武光将监狱当成钢厂:进狱时是铁,出狱时是钢。他在狱中写了一首诗:“敌靠监狱逞凶顽,我将敌狱当乐园。冰山高寒育雪莲,生铁喜得炉中炼。谢敌对我苦煎熬,炼我骨硬志更坚。来日出狱去决战,定灭蒋朝换新天。”此诗折射出他无比高洁的思想境界,显示出他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强不屈的钢铁意志。
武光除创造“打电话”等联络方法外,还通过精心学习《百科全书》,创作了自己的“速记术”,用以记录秘密。他在狱中始终坚持每天日出而起、日落而寝,还常练习伸腿、弯腰、曲臂、转动,每次活动到身体发热为止。他这样日复一日坚持锻炼,既炼出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又保持了健康的体魄。
1937年8月4日, 北平被日军占领。1937年10月的一天,武光终于在余剩刑期不足一月的时候被释放。
千难万险找母亲
武光出狱后,他的心情本应舒畅高兴,然而他却感到困难重重。尽管他在狱中曾任政治犯中的支部书记,但他毕竟已经离开党组织将近6年了。北平已经是日本军队的天下,党在哪里呢?他试着去找先于他出狱的郭达、荣高棠同志,但他们都已经离开北平。于是,武光在自己的记忆里努力寻找着当时党组织关系的蛛丝马迹。就这样,他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找到王锦佩同志的哥哥(王锦佩同志当时已经不在北平),通过他间接打听到了党组织的消息。
在党组织联系人的帮助下,武光化装成平津流亡学生从北平乘火车到天津,又从天津海港冒着空中的飞机轰炸乘船到青岛,尔后继续乘火车到济南。然而不巧,此时日军正抢渡黄河,济南师范学院已经人去楼空。至此,武光没有找到党组织在济南的联系人。
找党,一定要找党!武光用尽全身力气扒上了南下的火车,冒充平津流亡学生,在日本飞机不断扫射的情况下,从济南经徐州辗转来到西安。日本飞机追着火车,不停地用机枪低空扫射,乘客有死有伤,武光未被机枪射准,幸免于难。他自言自地说: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就是走到天涯海角,遇到刀山火海也一定要找到党组织。
到了西安,武光找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由办事处介绍到云阳青训班。凡是要求到延安去的,必须先到云阳镇,那里有中央办的青训班,先在那里学习,然后经他们同意才能介绍到延安去。武光听说后兴奋不已。受过千辛万苦,经过千难万险,武光终于到家了,找到了母亲——亲爱的党。
可是,在青训班里,他受到了冷遇,不被理解,甚至被怀疑。青训班负责人说,按有关规定,凡是从国民党监狱出来的人,必须有党组织或有关同志证明方可准许到延安去,但没有人能证明武光是否坐过国民党的监狱,或在狱中的表现如何,就是在北平一起做过白区工作的胡乔木这时也无法为他作证。虽然当时还有在北平为了掩护革命工作曾经与他做过“假夫妻”的朱凝同志,这时也在青训班,但她是从南京国民党监狱出来的,也不可能为他作证。此刻,他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1936 年从北平出狱后去了延安的武竞天同志。他向青训班提出,现在已在延安的武竞天同志完全可以作证,并且他已给武竞天和党中央写了信,可否再等几天。青训班表示不同意他在这里等,要求他立即离开。
他不辞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为了回到党的怀抱,在敌人机枪的扫射下,冒着生死危险,来到党中央的大门口,竟然遭到伤透心的冷遇。如果不是他那坚毅如钢的信仰,他会做出什么选择呢?他忍受住了委屈,擦干了眼泪,愤然离开了青训班。他决心到抗战前线去,用铁与火来证明自己是无私无畏的真正共产党员。
武光随着平津流亡学生又来到山西临汾,找到八路军山西办事处。办事处根据武光自述的情况,将他介绍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那里,武光见到了1931 年同在北平开展地下工作的林枫同志。林枫高兴地对武光说:“你放心,我们已接到中共北平市委的电报,把你在狱中的表现和出狱的情况已清楚地告诉我们了,从今天起,你就回到了党的怀抱。”
1937 年12 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任命武光为中共乡吉特委书记。武光于1938 年1月到山西乡宁县开展建党工作,在乡宁县马王庙秘密建立了乡宁县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乡宁县支部。他在乡吉特委工作期间,对党的发展不仅抓得紧,而且十分谨慎,采取积极、慎重、隐蔽、稳妥地发展党的方针。当时曾有人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他的作法是不放手,手工业方式,有地下党的作风,不适合抗战形势大发展的客观要求。后来在“晋西事变”发生后,其他不少地区的党组织垮掉了,而乡吉地区的党组织经受住了考验。1941 年武光从延安奔赴敌后,途经中共晋西北区党委见到林枫同志时,他对武光说:“经过残酷的‘晋西事变’,证明了当年你在乡吉地区的建党方针是正确的。”
武光还在乡吉地区创建抗日革命根据地。1938 年2 月临汾失守后,在乡吉地区首先建立了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队。武光于1939 年春离开乡吉特委前,将汾河南北各县的抗日基干武装自卫队分别编为两个正规旅。1939 年3月底,武光离开乡吉地区,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当时,马列学院的物质生活是艰苦的,但精神生活是愉快的,武光视马列学院为冶炼人才的“熔炉”。
冒死穿越火线
1941 年,日寇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诱降政策”和“蚕食政策”, 抗日军民和各级干部死伤惨重,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大大缩小,抗战到了极其严重的紧急关头。
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坚持持久抗战,党中央、毛主席做出重大决策。一是实行精兵简政,包括将延安的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二是为保存革命力量、保存领导干部,将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干部留下少数人坚持领导斗争,抽调大批领导干部到延安学习,借以保存干部,以待时机。
这时候,时任陕北公学干部处长的武光却想:敌后抗日吃紧、困难严重,正是需要干部、需要人的时候,我应该向组织要求到敌后抗日前线去,实现自己为民族解放、为党献身、争取抗日战争早日胜利的宿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