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这是唐代诗人杜甫赞誉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的两句诗。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诗赠给老革命家韩西雅同志,也不为过誉。
前段时间,《旗帜文萃》刊登了韩老2012年五六月间结合当今国际国内社会实际所创作的三首新诗。这不,最近以来,韩老虽生病住院,但心中仍未休战,而是放心不下现实社会诸多问题、联想历史兴衰曲折递进、心系“旗帜网”、“红色中国网”、《红色年华》等宣传阵地,壮心不已,于9 月1 日又作《自度古风• 归去来兮》一首。(见图)
烈士暮年肺气栓, 灌注显像胸旷然。 心火足以燃犀角, 战炬会有后人传。 照将灵怪现原形, 狰狞毕露无处钻。 红色年华重返日, 凯歌归去唱得欢。
并自跋曰:
(1)7 月29 日,突然患病,头晕,住同仁医院,查脑、心、肺。做“肺气通灌注显像”检查。进入90 高龄,该有病,然革命心火尚存。
(2)“心火足以燃犀角。”按《晋书• 温峤传》:“(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出,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毁,焚烧。按此为古时一种传说,借用为洞察奸邪的意思,见《辞海》。
(3)年轻同志办《红色年华》,丰富、生动、机动、灵活,令人爱读,中国人的“红色年华”就是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战炬会有后人传,归去自当无遗憾,凯歌应能唱得欢。
诗中借用“犀角烛怪”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决心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照妖镜,使得一切打着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旗号、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修正主义货色现出原形。“心火足以燃犀角”一句则充分表达了作者虽至暮年但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
矶,指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我们比较熟悉的有“万里长江第一矶”燕子矶(位于南京市),还有曾云集历代诗翁的采石矶(位于安徽马鞍山市)。牛渚矶在什么地方?尚待考证,一说在武汉,还有一说是采石矶原名牛渚矶。李白曾作《牛渚矶》诗一首:
绝壁临巨川, 连峰势相向。 乱石流洑间, 回波自成浪。 但惊群木秀, 莫测精灵状。 更听猿夜啼, 忧心醉江上。
牛渚矶,乱石套叠、回波涌起、雪浪拍岸,加上形态奇异、夜猿啼叫,自然使游人感觉精灵莫测,神秘之感油生。晋代人温峤来到牛渚矶,听说这里水中多有鬼怪,温峤就点燃犀角,照亮深水,水中的那些妖魔鬼怪,有穿着红衣服的,有坐着马车的,纷纷现出原形。相传犀牛角放入水中会发光,后人用此典故比喻洞察事理、明鉴幽微,由此衍生出“犀照牛渚”、“犀燃烛照”、“犀角烛怪”、“烧犀观火”等一系列成语。
韩老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坚信马列毛主义作为我们赖以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一定能够照出一切假马克思主义、假社会主义的原形,即使他们现在“乘马车”、“著赤衣”,乔装打扮、悠然自得,也免不了被马列毛主义的冲天红光照出原形,也免不了被历史的滔天巨浪冲入历史的垃圾堆。
当然,问题还在于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人去点燃犀角、举起火炬,才可能“照将灵怪现原形,狰狞毕露无处钻”。韩老年届九十高龄,自觉“心火足以燃犀角”,更希望“战炬会有后人传”,希冀年轻一代跟上来,把革命的火炬接过去。
前些天,旗帜网、《红色年华》编辑部的同志们去探望病中的韩老,韩老语重心长地说:“我可以点燃火炬,但是举火炬的,却要年轻人。”韩老还向年轻人提出希望:“年轻人要多写文章,要胆子大,不要光靠我们这些老家伙。”韩老具体指点道:“要写好文章,就要有历史知识。因此,年轻人要多看书,上网不能代替看书,网上的知识是零碎的,书本知识则是系统的。要多看毛主席的文章和鲁迅的文章,要学习毛主席那种气派和文风;鲁迅的文章不长,但都很精练。”韩老进一步指出:“要写好文章,还要搜集素材。”说着,韩老拿出自己最近剪下来的两份《中国青年报》文章,一篇是9 月4 日“中青评论”《清醒爱国,别上了石原们的当》,一篇是9 月5 日“中青评论”《媒体别拿“爱国”当生意做》,这两篇文章在兜售同一种论调,即指责中国青年人保卫钓鱼岛是“不清醒”、“不理智”,指责媒体上弘扬爱国精神是在“散布战争情绪”。韩老气愤地说,这两篇文章展示的,就是蒋介石的“不抵抗”幽灵。韩老说:“我这两份简报可以赠给你们年轻人,你们去写批判文章。”
韩老还意味深长地谈到,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李清照、文天祥、岳飞,他们当时的处境,都可以说是暂时失败了、国破家亡了,人也老了、将要死了,但是上千年来,他们的诗作都传给了后人,他们的精神为人们所景仰。
这时,博闻强记的韩老一口气给我们背诵出陆游的《示儿》、李清照的《乌江》、文天祥的《正气歌》。他说:“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句多么壮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是多么豪迈!”韩老还问我们:“北京有个文天祥祠,你们知道在哪里吗?”我们表示不太清楚,韩老接着说:“在交道口,原来是关押文天祥的地方,后人把它变成了文天祥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