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后,又在这个地区拚杀了一个月,才不得不向祁连山中转移。由于这个时候的西路军已经耗尽了自己的有生力量,在马家军的进攻下,最终被冲散。一九三七年三月中旬,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祁连山中的石窝召开会议:决定西路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回陕北向中央汇报西路军失败的情况;组成以李卓然、李先念为领导的西路军工委。而后西路军余部兵分三路,在祁连山中分散游击,西路军最终失败。
1、转战中的苦斗—西路军兵败祁连山。
西路军在从威狄(敌)堡返回倪家营子后,又激战了五昼夜,才于二月二七日深夜从倪家营子突围西行,经过沙河、三道流(柳)沟,从梨园口进入祁连山。
(1)西路军从倪家营子到祁连山战况的基本概述。
①从倪家营子到三道流(柳)沟。
西路军从倪家营子突围后,连夜西行,转移到沙河,后来又转战于威狄堡、凤凰山等地,于三月七日拂晓转移到三道流(柳)沟。[322]
从倪家营子突围后,二月二十八日二十时,西路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致电军委:
(一)二十七日电已到,我们昨夜全移威狄堡南之东西柳沟,……坚决克服一切困难,在此坚战。
(二)二十二日回倪家营,连续打到二十七日晚,五日五夜。据谍息,敌共死伤千五百余,(内有)敌旅长韩新良、团长马得胜,重伤敌骑师司令兼一旅长马朴、团长马占成,我亦伤亡三百余,虽干粮尽,饿肚子,还打了两仗。
(三)现已指定部队中详究此方敌情、地形、战术,多带子弹、炸弹、炮弹、大刀、刺刀等各器具,特别要养成耐战与顽强性,多带电料、炸药与硫磺来。[323]
在这封电报中我们看到,西路军领导人首先向军委报告了西路军于二月二十七日夜从倪家营子突围,现已到达东西柳沟,决定在这里作战抗敌。同时,又汇报了从威狄堡返回倪家营子后,敌我双方在倪家营子又激战了五昼夜后的伤亡情况,并对援西军携带的物品提出了建议。
这个时候的西路军只能是被动应战,因而他们迫切希望援西军早日出动,三月四日徐向前、陈昌浩、李特致电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一、二、四方面军领导人:
(一)西路军弹药将尽,最近战斗主要靠白刃格斗,但刀矛又少,体力亦不强,不及敌兵强悍。敌四周封锁,日夜被迫与敌血战,每次伤亡多则数百,少亦数十。卫生材料早已用完,彩病号安插后均被敌屠杀。现敌洞悉我军弹药无法接济,彩病号无法安插,及粮、水之困难,正加紧封锁并企图乘虚短期歼灭我军。马敌已派兵配合民团实行封锁要道,转移困难。
(二)在上述紧要情形下,援军早到一天,则我无上英勇红军之战士少受一天之损失。万一援军来迟,前途危险堪虑。
(三)我们坚信胜利前途,并号召全军斗争到底。现虽日食一餐,眼前无水,而绝不灰心,准备战(斗)到最后一滴血;同时恳望援军星夜奔来,或以更迅速而有效办法灭马敌,保全西路军……(以)取得甘北,奠定大计,策之上也。事急,时盼速复。[324]
我们看到这封电报是发给党中央、中革军委、红一、二、四方面军领导人的,用这样的发报方式表明西路军已到危急关头,也表明西路军领导人想以此来迫使中央早日向河西派出援军。在电报中,西路军领导人首先汇报了当时西路军面临的战况,表示与敌誓死作战的决心,急盼河东援军早日到来。
中央对此是极为重视的,三月四日中央书记处致电西路军军政委员会:
(一)中央对西路军全体同志奋斗的精神,深表嘉许,对目前西路军所处的危险境地表示深切同情。中央现在决定派队向你们增援,并利用各种其他方法帮助你们。(你们要)团结干部,激励士气,(配合)增援军,战胜当前敌人。
(二)但中央认为西路军目前所以陷入危险境地,一方面固然由于地形、给养与客观的困难条件,但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西路军的领导者没有依靠自己力量战胜一切困难,消灭敌人,完成自己的任务,自信心因而扫地,希望寄托在外力的援助上,同时对群众的关系上,特别是回民的关系与战略战术上的错误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为据敌我力量对比结果,我们是有完全可能战胜二马。
(三)、中央认为西路军领导者的这种错误,是同过去四方面军成立第二中央时,采取右倾的退却机会主义,因此遇到新困难时,又发生这种情况。
(四)因此中央极诚恳地希望你们深刻检查此次西路军受到重大的损失的经验与教训,彻底揭发对过去与现在的错误,以布尔什维克的自我批评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中央过去的一切指示与方法,西路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得到彻底的转变,及(只)有这种转变,才能保证西路军最后的胜利。[325]
我们看到在这封电报中,首先中央表示正在派出援军,设法帮助西路军,对他们当时的处境表示深切同情,对他们的战斗精神,深表嘉许。但随后指出西路军之所以陷入当前困境的原因固然有地形、给养等客观方面的困难,但是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西路军领导人没有确立依靠自我奋斗战胜敌人的信心,另外战略战术的错误,与群众关系方面的错误也是重要原因。中央把西路军领导人存在的这些错误与张国焘南下时的错误联系起来,指出西路军领导人只有改变这种错误,才能取得胜利。关于中央的这个判断到底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呢?因为我们以后还要对此作出评论,此处从略。
三月四日张国焘致电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诸同志:
甲、希望你们能够依照中央三月二日电示,发展自我批评,从克服错误中求得胜利。
乙、你们上次来电谈到你们所受的损失,应由军委负责,那是错误的。
丙、谈和平不可靠,红军主力应当西移,这是对于统一战线的成就有不正确的估计。
丁、要求四军、三十一军归还建制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戊、希望你们坚决拥护中央,在中央领导之下,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克服困难,战胜敌人。不要从自己手里失去了党和红军的光荣呀![326]
这是一封重要的电报。在这封电报中提到中央三月二日致西路军领导人的电报,现在还尚未公布。张国焘在这封电报中提到的西路军领导人的上次来电,现在也尚未公布。从这封电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央在三月四日致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电报中,指出造成西路军困境的主要原因及对西路军领导人路线错误的批评,是在西路军领导人致中央的电报中首先挑起了西路军损失责任的争论的情况下才提出的。否则的话,在西路军处于危难之际,从鼓舞西路军的士气和维护团结的角度考虑,显然中央是不会在这个时候讨论西路军失败的责任问题的。
虽然西路军领导人与中央争论西路军损失的电报尚未公开,但是我们可以从这封电报中看到西路军领导人上次来电的若干内容。西路军领导人在上次来电中提出西路军损失应该由军委负责,同时这封电报也证实在这个时候西路军领导人还主张河东红军主力西移(也就是西渡黄河,向河西发展)。
我们看到,在西路军失败之际,西路军领导人就开始和中央争论西路军失败的责任问题了,至于他们提出的全军西渡,恰恰就是张国焘所主张的西退路线。我们还看到,张国焘在这封电报中还批评了西路军要求红四军、三十一军归还建制的观点。
我们认为这封电报可能是张国焘应中央的要求拍发的。因为鉴于张国焘在西路军的影响,因而中央还是想通过张国焘来说服西路军领导人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摆脱当前困境。
三月五日十三时,毛泽东、朱德、张国焘致电西路军领导人:(甲)想尽一切办法,至少支持三十天,就有办法。(乙)顾祝同或可答应派飞机送款子与你们,有何办法接收。[327]
我们看到,中央要西路军坚守三十天,正在想方设法地援助西路军。
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西路军在倪家营子坚守了五昼夜后,在外援无着的情况下,才从倪家营子突围,转移到三道流沟。这个时候,西路军领导人迫切要求河东红军主力援助,特别是红四军、三十一军归还建制,在要求难以满足的时候,他们就认为西路军损失应该由军委负责,而中央认为西路军陷于危险境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领导人没有形成以自我奋斗战胜敌人的决心。这样我们就看到西路军领导人和中央在西路军失败问题上的争论趋于激化。
②三道流(柳)沟的战斗。
西路军于三月七日拂晓,经过一天戈壁滩的急行军,抵达三道流(柳)沟。到达三道流(柳)沟后,西路军总部命令红九军扼守村东南,总部直属队驻村中央,西北方面由红三十军驻守,此时的西路军只有三十军的损失比较小些,但是也仅有三千多人。在三道流沟,西路军近八千人被围困在狭长的地带里,与敌人经过了四天的连续恶战,部队伤亡严重。战斗后期,西路军各部被敌人层层分割包围,形势异常严峻。[328]
三月十日西路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致电军委:
昨晚敌以几个团兵力抢占我南、西柳沟野外中间地带,我集兵出攻,激战一夜未得出,因火力太弱,伤亡大,出击不易,敌占野外沙滩,层层筑工事,已将三十军、九军联系截断,现已无粮,仍战中。附近地区均无粮缺水,转移不易,只有坚决死战,三百米内亦用电台联系,请明天与我们通报。[329]
在这封电报中我们看到,西路军已经外于极为危险的境地,这个时候只有继续向祁连山中突围,以求保存实力,避免全军覆没的命运。 ③梨园口阻击战
梨园口是青海通往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也是进入祁连山腹地的路口。突围的西路军只有经过梨园口才能进入祁连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