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旅游理论建设 促进旅游发展创新 |
2006-04-21 17:36:34 |
来源:红色旅游网 |
作者:刘筱秋 |
浏览次数: |
|
|
|
|
对旅游理论工作现状的认识
中国现代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经济产业,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起来的,是一项新兴产业,如果从1978年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正式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算起,历史总共不到30年。加上旅游业起步发展的背景是中国社会政治动乱刚刚结束,党的工作的着重点刚刚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国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因此,当时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单位的注意力集中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和实践活动上,理论建设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尽管如此,在我国旅游业起步阶段,国务院仍然组织了一批相关专家学者就我国旅游业的产业性质、发展战略、工作思路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形成了基本一致意见,为当时中央对旅游业的产业定位和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在全国旅游理论工作状况有很大改变,旅游理论研究中进行了一些很重要的探索,出现了一批旅游理论研究卓有成效的专家学者和有相当深度的旅游理论研究成果和论著,也触及了旅游业发展中一些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为中国特色现代旅游理论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毋庸讳言,旅游业特别是关于中国特色现代旅游业的理论研究,总体上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跟进不及时,可以说仍然是一个弱项。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整体上对旅游理论建设重视不够,谋划不力。从国家管理层面讲,与其它产业和领域相比,缺乏对旅游理论建设的总体规划,无论是机构设置、经费保障、队伍建设、人才储备,还是课题规划设计、分层组织指导、推广研究成果、激励机制措施等诸多方面,都缺乏战略考虑和部署。
二是旅游理论研究脉络不清。在我国,旅游科学基本上还应该属于引领新兴产业的一门全新学科。旅游基础理论方面应该研究什么,应用理论应该研究什么,需要认真规划。基础理论方面,作为中国现代旅游业的一些基本理念、基础概念、产业界定和衔接、产业运行程序和基本规律等;应用理论方面,关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课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创新思路等等,都有很多急需解决的战略问题。总的看,从旅游发展实践的战略需求来讲,旅游理论研究不同时期的主攻方向不明确,课题懵懂,对指导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不强,理论体系不成型,涉猎的范围不平衡,有些方面属于理论贫瘠区,有些方面则属于密集区。有些研究过于宏观空泛;而有些则过于微观,在一些技术层面的细节上纠缠。
三是理论队伍建设薄弱。现在国内公认的、在旅游界有一定影响的旅游专家学者,主要是三部分人:一是院校和科研单位相关学科转过来从事旅游研究的专家学者,一是这些单位最近十数年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再就是从旅游行政管理和经营实践中成长起来热心于理论研究工作的实践工作者。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支旅游理论研究的核心力量。但,从国家管理层面,对现有旅游理论研究人力资源整合不够,组织指导不力;对建立一支以此为核心的全国旅游系统上下形成网络的理论科研队伍,意识不强,认识不足。因此,整体上看,旅游界还没有形成一支适应发展需要、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前瞻眼光和较强攻坚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阶梯型骨干旅游理论研究队伍,甚至对于作为独立学科的旅游界专家学者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基本的界定。
加强旅游科研和理论建设的建议
1、充分认识旅游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实践。旅游科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现代旅游科学,总的体系虽然是国际整个旅游科学的组成部分,也与其它很多学科理论密不可分。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