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的守备司令是国民党的嫡系第三军中将军长罗历戎。这个人打仗还是有两手的,在这华北战场的国民党军方面,这位中将军长还小有名气。不论敌我双方,甚至包括附近的老百姓,都知道罗历戎这个大名。
他的兵马,加上地方保安团、还乡团,总共有四万余人。全部龟缩在市区这个圈圈里面,日夜守护着他们的防线,不敢离开碉堡和防线一步,就像只乌龟头缩进了硬壳。
朱总司令乘吉普在这市区外围视察了一圈儿。他很有兴致地欣赏着这辽阔的大平原,赞赏着这块肥沃的土地,虽然到处留有战争的痕迹,但仍不失其富绕的景象。日本侵略军不知从这里掠夺了多少棉花和粮食,可是这块土地是抢不去的,那些曾经荒芜过的田野,又长出了苗壮的庄稼。多好的一个地方啊!
他望着市内已经没有烟雾的烟囱,又琢磨起进攻方略来了。解放战争打了一年多,在头一年里,各个战场,都是敌人在进攻。我们不仅失去了延安和陕北的所有城镇,还在各个解放区丢掉了许多地方和城市。当然,这是我们宁愿丢掉的。现在,局势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敌人再不像那样耀武扬威了,解放军已经开始打进敌人占领区去作战……可是,直到现在,还没有攻过一座较大的城市,还没有打过较大的攻坚战。反攻即将开始,现在该开个先例了!
如果硬攻,当然也可以攻得下,那要花费不少力气。蜗牛出了硬壳再消灭就容易得多。
敌人的守备兵力当然不可能全部引出来。但能不能引出一部分来呢?只要出了洞就好办。先削弱它的守备力量,然后再……
可是,罗历戎不敢出来。跟一年以前的气候不同了,那时候他可以随意出入,石家庄周围的所有县城几乎全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时,石家庄一道防线不设,他也不用担心丢掉这座城市。现在除了邻近的县城,如正定、获鹿外,大都已归解放区所有了,将石家庄与平、津、保的联系切断了。
其实,罗历戎很想出来,这是军事上的需要。他要摆脱孤立无援,即将被置于死地的局面。
朱总虽然不认识这位军长,可他早把罗历戎的心思看了个透。所以,罗历戎在不自觉地听从朱总的调遣。
朱总视察回来,找到了华北野战军的总指挥聂荣臻。要他将石家庄周围的部队全部调走。
"你不是跟我讲要准备攻打石家庄吗?"
"这个计划是已经决定了的。"
"那么为什么要把部队调走?调到哪里去?"
"要调得远一些。保定周围都不必驻扎,最好调到北平外围。"朱总没说明原因。
聂荣臻没有回答。沉思了片刻,突然有所醒悟地说:"总司令,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
"你不是调我的兵,你是要调罗历戎……
朱总急忙抬起双手往下压了一下,让他莫再说下去。然后他自己接着说:"要是罗历戎也像你这么想,我就失败了!"
"总司令放心,罗历戎不会看出你的意图。他还意想不到,我们现在就攻打城市。他做梦也不会梦到,总司令来到这里,并打上了他的主意"
能不能上钩,还得看罗历戎的本事。"
"他会认为是我聂荣臻的一次失策,给了他这个难得好机会。他会不顾一切,打通这条交通线,与平津保取得联络。这是能保他生存的惟一道路!"
"果真如此的话,你要及早通知部队,能够迅速拨马而回,打一场歼灭战的准备。不管他出动多少,要全部予以消灭!"
按说,罗历戎是有"远大"眼光的。他看到了这场战争在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看当前局势,不是他们要消灭共军,而是共军即将要消灭他们。不是他们要进攻要发展,而是极力设法保住现有的地盘。要保石家庄仅靠他这几万兵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依赖平津保……
石家庄四周的解放军已经调走的情报,罗历戎迅即得到。他的将官劝他,赶快趁机而动,打通保石之间的联络。他没动。他要观察,解放军这些部队究竟要调到哪儿。如果仅是稍稍调远一点,藏在一边不动,那便是引他出洞,他决不上当。
没过两天,他便得到情报,这些共军都调到北平以西了。是不是要攻打张家口呢?那不碍他的事。他不能失去这个良机了,于是,立即整点人马——终于上了朱总设下的圈套:鱼上钩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