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讯员不像专业记者那样给一家新闻单位撰稿,是吃“四海饭”的,写稿投稿一定要“产销对路”。因为我们国家报纸、电台很多,但每家报纸、电台都有自己特定的报道范围,而且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报道中心。如果我们不考虑各家报纸、电台特点,盲目乱投,甚至抱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侥幸心理,一稿多投,想碰运气,那是很难收到好的效果的。因此,我们写稿时,首先要考虑报道的内容和报、台的特点,有的放矢写给、投给不同类型的报纸、电台。只有这样,才能使稿件成为“畅销货”。
1987年10月下旬,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第六届“大路画展”。我是《中国青年报》的特约通讯员,准备为该报写一篇报道。开始,想写个“万金油”(投给哪个新闻单位都行)消息。忽儿一想,这样不行,给《中国青年报》写稿,应该针对该报的特点,写出一点“青年”味来。我发现,这次“大路画展”中展出的作品,绝大多数出自青年工人之手。于是,我在稿子里面突出了青年工人进行业余美术创作的特点。稿件发出后,很快被刊用。
附:第六届“大路画展”在京展出
本报讯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铁道部工程指挥部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大路画展”于10月20日至25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铁道部工程指挥部的前身是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1984年“兵改工”以后,主要担负我国铁路建设任务,以及国家和地方其他工程的施工任务,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次画展是自1979年铁道兵时期创办展览以来的第六届。多年来,这个系统的新老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艺术上不断求索进取。本届展出的油画、版画、中国画等作品共173件,是这个系统的专业和业余美术工作者近年来深入大秦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工地所创作的新成果。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多数出自施工第一线的青年工人之手。他们既是铁路建设的主人,又是业余美术创作的骨干。植根于生活之中的青年作者们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挥笔洒墨,勤奋创作。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老铁”们在祖国的戈壁、荒野、高山、密林中,开山劈岭、修路架桥的精神风貌。
原载1987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