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选登 >> 第一卷 通讯员之路
45.选准群像·抓好侧面·写活人物
作者:王开忠
浏览次数:
2024-11-21 11:23:37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1985年3月,全局6个处的隧道施工全面展开,每个处都找局领导,要求把薛继连调到自己处里。这可难为了局长,1个薛继连,总不能分成6瓣吧,最后只好想了个两全齐美的办法:薛继连留在局工地指挥部,哪个处有困难就到哪个处去。

    还是5处处长脑子灵,你不给,我就来个先下手为强。这天一大早,他派了台小车,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薛继连抢了回去。当然,这也是5处处长急出来的办法。他的处在担负赵家2号隧道施工中,由于不熟悉“光面爆破”新技术,不仅安全工作出了一些问题,而且进度还落在别人后头,怎能不着急?薛继连来了以后,他向工人们传授了技术,施工不仅安全,而且进度加快了近1倍。

    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天,1处得知薛继连被5处“抢”去,马上派车准备下午去把他“抢”过来。可是,没想到2处也打听到了薛继连的下落,来了个捷足先登,中午就来车从饭桌上把正在吃饭的薛继连“抢”走了……

    薛继连过了两年的“动乱”生活,直到去年底被提升为局施工技术科的副科长后,“抢”风才稍有平静。不过,“抢”他的事还时有发生。这不,我们对他的采访还未结束,又被担负栗家湾2号隧道的4处“抢”去了。

    原载1987年2月5日《光明日报》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46.切勿“主题先行”
·下一篇:无
·46.切勿“主题先行”
·47.提炼主题要考虑到全局
·48.精心选“珍珠”
·49.当一个高明的“建筑工”
·50.着眼于“指导”二字
·51.配上美丽的“眼睛”
·52.写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53.现场采访前心中要有“底”
·54.不能满足于“一瞥”
·55.从“上头”精神里抓报道
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