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通讯是一种比较直接地反映和指导实际工作的新闻文体。它所介绍的经验,反映的事情,往往是当前实际工作中比较重要、具有普遍意义、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中亟须回答的问题,因而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基于这一点,我们在选题时,就应该注意抓一些能够指导全局的新东西、新做法和新经验,一句话,要着眼于“指导”二字。
1979年,全党工作的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部队工作的重点同样需要转移到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上来,同时要为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积极贡献力量。铁道兵这支施工部队,是直接参加祖国铁路建设的,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好施工这方面。但在当时,有些施工部队的党委和领导同志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不敢放开手脚抓施工,有的虽然放开了手脚,却缺少抓施工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我和杨占开、危文炎、戴普忠同志一同采写了89317部队党委抓施工的通讯。这个部队从1976年到1978年,年年超额完成施工任务。1978年,工效达到国家定额的百分之176.9,这在全军施工部队中是罕见的。我们了解到,他们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是因为党委敢于抓施工、善于抓施工,具体表现在科学组织施工、“一班人”的团结、大力采用新技术、调动群众积极性等几个方面。而他们的这些做法和经验,正是一些施工部队的党委和领导同志所缺少的,把他们的事迹报道出来,对面上的工作将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开始,我们准备写一篇长通讯,后来考虑到,如果将这个党委抓施工的几条经验,分成几个篇幅来介绍,一个篇幅介绍一条经验,效果显然会更理想一些。于是,连续采写了4篇“纪事”,《铁道兵》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以后,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89317部队采访纪事》共4篇,现将前两篇原文附后:
附:
“走一步,看两步,想到第三步”——89317部队采访纪事(一)
89317部队自1975年底进入太(原)岚(县)铁路施工以来,年年超额完成任务。 1976年尽管有“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仍提前完成年度施工计划,工效达到国家定额的百分之98; 1977年提前42天完成年度计划的百分之106.5,工效达到国家定额的百分之123.1 ;1978年提前120天完成年度计划的百分之120。工效达到 国家定额的百分之176.9,全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铁道兵历史最高水平。
这个部队在施工中一步一层楼,3年迈出3大步,原因何在?最近,我们到该部进行采访,感受最深的是:他们有一个集中精力抓施工的好党委。
当前,在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时候,各级党委应该从他们的实践中借鉴哪些经验呢?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分别介绍。
“走一步,看两步,想到第三步。”这是89317部队党委领导同志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这个部队的党委在组织指挥施工中,尊重客观规律,讲究科学性,始终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认为,客观规律存在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坐在办公室里,守在电话机旁,是摸不到的。因此,他们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每当接受一项施工任务,总要先摸清与施工有关联的天时、地利、材料来源、部队战斗力等情况,从客观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施工部署。
1975年,部队进入太(原)岚(县)铁路施工之前,党委的几个主要成员就带领先遣组,背着水壶、干粮,跋山涉水,对管区内的每座隧道和桥梁的位置、地形环境、施工条件,以及气候变化规律等作了周密的调查,对各个工点的工程量作了精确的计算,并根据各单位特长和各工序间的相互衔接情况,将兵力一次部署就绪。部队投入施工后,他们一般不轻易调动。
横岭1、2号隧道,是全线控制工期的重点工程。开始,这个部队党委部署了两个营的兵力。但开工后,有的同志看到一时工程进度比较慢,担心不能按时贯通,主张把担任其它两座隧道和一座大桥施工的1营调来,集中攻打横岭1、2号隧道。党委经过分析认为,部队搬迁、安家,劳民伤财。再说横岭1、2号隧道中间是峡谷,仅一孔桥相连,工作面窄,互相干扰,再增加1个营的兵力,容易造成窝工。因此仍按原来的部署不变,只从原部署的兵力中抽出1个连队,让他们在悬崖绝壁上落脚,从2号隧道进口右侧打横洞进去,向两头扩展,开辟工作面。这样,兵力虽未增加,但由于多了两个工作面,工程进度显著上升,扭转了被动局面。
在兵力部署上,这个部队党委能统筹考虑,善于用兵,在驾驭和运用自然规律上,他们更能演出有声有色的戏来。
在这方面,只要看着他们围绕“凉”字所打的两场歼灭战就可见一斑。在汾河1号特大桥两侧3公里多长的线路上,共有21座涵渠, 5座大、中、小桥,整个施工地段全部处在地势低洼的河道和水稻田中。对这段复杂的线路,党委在抓隧道施工的同时,就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必须抓住冬季河道干涸、稻田无水这个有利时机,及时组织施工。不然,春季一到,大地解冻,稻田积水,材料运送困难,机械不好展开作业。特别是汾河1号大桥有7个桥墩位于主河道中,3月过后,上游水库放水,桥墩位置被淹没,有劲使不开。党委看到这一着棋,预先作了安排,先抽出两个连队把涵渠施工所需的沙石料备足。去年春节刚过,就集中7个连队的兵力和一部分机械大打歼灭战。党委主要领导同志,带领指挥组吃住在工地,和干部战士一起顶风冒雪施工。经过艰苦奋战,终于抢在解冻前做完了全部桥涵工程;位于主河道中的7个桥墩,也抢在放水前3天把水下工程突击完了。
同样一个“冻”字,在另一种情况下,他们又灵活运用,打了一个漂亮仗。土堂拉沟施工量大,如不抢在入冬前搞完,待上冻后,土层坚硬,施工难度增加,很可能延误工期。党委对这一点早就心中有数。去年10月,他们抽调了几个连队,同时动员了机关、勤务连和卫生队的同志展开了大会战,仅用13天时间,就干净利落地完成了5万多立方土的施工任务。
在组织指挥施工中,这个党委从实际出发,对下不搞瞎指挥,对上不盲目服从。前年5至8月,横岭1号隧道连续4个月创造单口百米成洞后,上级有关部门要求他们趁这个热乎劲再创几个月百米成洞的好成绩。但党委考虑到,隧道施工已经打开了局面,来年春天施工重点将转移到路基、桥涵上,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果只顾去拿几个月百米成洞,放弃准备工作,就会给下一步施工造成被动。因此,他们及时抽出部分兵力为涵渠施工备料。抽出一些兵力后,洞内虽然人少了,但干扰小,工效更高,每月仍然保持了成洞百米的水平。
组织指挥是一门科学。为了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这个部队党委正在努力探索。
原载1979年2月6日《铁道兵》报,当年6月1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摘播
“一拳砸下去就是一个窝”——89317部队采访纪事(二)
89317部队施工任务完成得好,除了党委善于科学组织指挥外,还在于“一班人”能够团结协作、分工负责。用这个部队一位机关干部的话说:“党委像一个攥紧的拳头,一拳砸下去就是一个窝。”
这个部队党委成员中,资历有长有短,能力有强有弱,但他们都能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书记和委员、军事干部和政工干部之间,协调一致,分工不分家。党委书记、政委钟天增负责全面工作,他不仅善于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一班人”的思想认识,把大家拧成一股绳,而且熟悉工程,积极协助其他同志抓好施工。在一次会议上,党委分工副书记、部队长屈文明抓涵渠施工备料工作。钟天增同志考虑到涵渠工点分布在15公里的线路上,必须选择好料源和沙石的存放点,点多线长,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冒着凛冽的寒风,和屈文明同志分段勘察地形,及时选好了料源和沙石的存放点。
党委“一班人”齐心协力抓好施工,还表现在委员们处理问题时,既维护党委的集体领导,又敢于大胆负责,从不互相”踢皮球”。党委委员、副部队长吴承礼负责路基施工和后勤工作。他既努力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又过问“份外”事。一次,2营向他请示隧道衬砌问题,这本不是他“份内”的事,但他考虑到衬砌如不抓紧,就会影响到下一步施工,于是主动把这件事揽了过来,及时向党委作了汇报,并告诉2营马上进行衬砌。
吴副部队长积极揽事干,其他同志也帮他的忙。去年10月,生产基地的500多亩水稻成熟了,需要立即收割。按分工,这件事应由吴副部队长负责,但他当时正在忙于指挥路基施工,党委常委、副政委杨英林为了不分散他的精力,就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及时组织机关和直属分队进行抢收,避免了损失。
当然,事物总是有矛盾的。这个党委也不是没有意见分歧的时候,有时研究工作也会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憋气。但一经形成决议,大家都坚决执行,从不因自己的意见被否决而采取消极态度。
一次,在研究填筑路基取土问题时,党委常委、副部队长陈伯悦认为,机关西南高地土层厚,运输方便,主张在那里取土。而有的同志主张在机关西北的高坡上取土,虽然在那里运输有些困难,但可以平整场地,将来盖家属房,一举两得。最后,会议采纳了后一种意见。陈伯悦同志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意见被否决而想不通。事后,他在负责这项工作时,积极和有关部门研究,并经常到现场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这个部队党委“一班人”攥起来是个拳头,“五指”伸出个个有劲。部队管区的5个重点工程,都有党委主要成员分头把守。
党委副书记、部队长屈文明,是个特等功荣立者,已年过半百,他经常蹲在基层,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同志们夸他是“实干家”。去年他3次到3连蹲点,3连3次创高产。元月份,3连隧道施工遇到了坚硬的石层,施工进度上不去。屈文明到3连后,天天深入到掌子面上,和干部战士一起研究施工技术,亲自布眼装药,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了新的钻爆方法,使每排炮由原来的0.6米上升到1.5米,提高工效1倍多。这个月3连取得了下导坑掘进161米的好成绩。3月份,屈文明同志又来到3连,帮助他们进一步改进施工组织指挥,使下导坑掘进达到200.3米。9月份,屈文明再次来到3连,帮助他们推广光面爆破新技术。这个月,3连1个连队取得了单口月成洞100.75米的好成绩,每米仅用37个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