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选登 >> 第一卷 通讯员之路
57.第三部分 使用多种“武器”
作者:王开忠
浏览次数:
2024-11-08 14:33:1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我们通讯员是为新闻媒体写稿的,而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文体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内容来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文化、理论等各个方面;就形式来说,有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报告文学、评论、来信、杂文、散文、诗歌等等。既然新闻媒体本身是“百花齐放”的,作为新闻媒体的通讯员来说,写稿的体裁也要“百花齐放”才行。

    我搞业余报道头几年,所用的文体几乎都是消息和通讯。由于体裁单调,不仅命中率不高,而且还对报道工作产生过枯燥之感和厌烦情绪。我们单位的一位领导同志对我说:“写稿好比习武,你看过去那些武艺高强的人,哪个不是精通多种武器的?搞报道也是这样,不能‘单打一’,要学会使用‘十八般武艺’才有出息。”我感到他的话很有道理,以后,便学起了多种“武器”,朝着全能的方向努力了。失败,重写,再失败,再重写……走过一段艰辛的路程之后,小言论、读者来信、调查报告、报告文学、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终于从我的笔下,一篇一篇地走上报纸,飞向电台……

    我尝到了使用多种“武器”的甜头:其一,开拓了报道面,提高了稿件采用率。由于“刀”“枪”“棍”“棒”一齐上,根据所掌握的材料量体裁衣,得心应手地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废料”越来越少。其二,经常变换“武器”,调剂了脑筋,精神生活变得充实和丰富起来,不再对报道工作有枯燥、沉闷之感,增强了搞报道的兴趣。其三,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写作水平。比如,写一些小言论以后,思想理论水平有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写一些杂文以后,对问题的观察力逐渐敏锐起来,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有所加强;写一些诗歌、散文以后,形象思维能力和写作技巧均受到了锻炼。写作视野开阔了,写出的稿件比过去形象、精练了,增强了活力,提高了质量。

    后来,我看到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在基层采访中林业工作者教我,单一品种的树林并不一定好。不同树种长在一起的混交林有很多好处,由于所需营养不同和生活环境的互补,可以合理利用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长得更茂盛。”他还认为,“只会写几百字的‘本报讯’,是初级记者;除消息之外,通讯、评论、述评、来信、内参、调查报告等新闻的‘十八般武艺’都会,是中级记者;于新闻之外还能写点与新闻相近的文体或搞一点研究,这才算是高级记者。因为到这时,他的根才扎得深广,新闻之树也才茂盛。”所以他提倡“种一片新闻与文学的混交林”。他的观点不无道理。

    通讯员在练习“十八般武艺”中,学习文学、练习文学写作最为重要。文学和新闻是互补的。在新闻与文学的“混交”生长中,双方可以相得益彰——

    新闻对文学的补充主要是观察采访的方法和在通讯员生活中顺便积累的素材。通讯员的功夫主要在采,作家的功夫主要在写。因为通讯员求真信息,要挖得深,抓得快,作家求艺术美,要编得巧,写得美。所以优秀的通讯员常在似无新闻处挖出新闻,这就是观察、采访之功。在新闻实践中练就的这般功夫用于文学创作则立见奇效。

    文学对新闻的补充主要是语言和构思。新闻天生枯燥,文学语言的艺术美可以补其短。另外,文学作品的构思讲究形象、典型,总之以征服读者的心为目标。这就比新闻只要读者知道一件事高一筹。参照文学的笔法、立意去写新闻,总会得到一些超出新闻的新意。

    一个通讯员当他有相当的采访阅历,又掌握了语言艺术,这时就可以左右逢源,因材成文,当新闻时写新闻,当文学时写文学,就会走向一个新的天地……

    当然,我写的那些小言论、读者来信、调查报告和文学等作品,数量虽说不少,质量却不高,仅仅都是习作而已。现在,献出我“习武”中一些笨拙的“招式”,愿在同行朋友和新闻界老师们的指点下,纠正错误,以利长进。

    切中时弊 指导实际——小言论写作体会之一

    言论是媒体的旗帜、报纸的灵魂,经常出现在媒体特别是报纸上,通讯员应该参与这种体裁的写作。

    小言论是我经常写的一种文体。细算一下,我写过的小言论已有百篇之多,但被采用的连1/5都不到。即便见报的那些,大部分也是“等外品”。问题在哪里?认真分析一下,感到主要是无的放矢,缺少指导性。

    小言论同其他新闻体裁一样,时效性要强,而且所“言”所“论”的,要切中时弊,指导实际,对当前社会现实中发生的某种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发出声音。如果不从当前实际出发,因袭他人话题做文章,人云亦云,就会给人一种空泛之感,失去了小言论应有的作用。

    1984年,改革大潮在各行各业迅速涌起。工业战线上,很多单位纷纷运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种错误的说法:“改革是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辛辛苦苦搞思想教育,不如多发几元奖金管用,在改革中用不着做多少思想政治工作了。”我认为,这是一种带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这种思想不破除,必将有碍于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于是,我以《改革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为题,从改革需用思想政治工作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广大职工掌握好改革方向;改革需用思想政治工作开路,清除“左”的思想干扰和习惯势力束缚,扫除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改革需用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们觉悟,自觉地用共产主义精神去工作和生活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铁道工程报》的编辑接到稿子后说:“你这一小‘炮’打得及时,我们正需要这方面的东西。”第三天,此稿就在报眼上刊登了。

    附:改革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有人说,改革是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辛辛苦苦搞教育,不如多发几元奖金管用,在改革中用不着做多少思想政治工作了。

    这种看法不对。

    首先,我国面临的这场改革,广泛而深刻,它涉及整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几乎波及国民经济的每个领域。要搞好这样的改革,如果没有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引,就有可能看不清改革方向,甚至于会使改革走到邪路上去。就拿铁路施工企业来说,改革不仅涉及管理体制、组织编制,而且还涉及施工组织、队伍建设和人员组合等方面的问题,要是没有正确的方针指引,就可能抓不住重点,甚至于打乱仗,造成工作的被动。因此,在当前改革中,“紧箍咒”不能要,“笼子”还要有。要搞好改革,就需要用思想政治工作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广大职工掌握好改革的前进方向,把党的方针、政策变为改革的实际行动。

    其次,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要进行改革,打破旧框框的束缚,必然会遇到习惯势力的阻挡和“左”的思想的干扰,因此,改革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决不是对立的。只有用思想政治工作为之开路,清除“左”的思想的干扰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才能使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当前,有的同志在思想上还拖着一条“左”的尾巴,认为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变,求稳怕乱,迈不开步,这种思想不正需要我们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铁扫帚”去扫除吗?

    我们认为,每个职工固然生活在一个具体企业中,他们所接触的也往往是本企业的一些改革情况,但是,决定他们是否积极投身改革,首先在于他们是否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认识改革对我们国家、民族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只有对中国改革的必要性这个大形势、大道理认识清楚了,才能积极投身改革,才会看准前进方向。这个大道理不是像有人说的是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大道理必须弄清楚。大道理不清楚,小道理也就不清楚。多少年来,很多企业都吃“大锅饭”,把人养懒了,所以现在一说企业要改革,一些同志便想不通。对这些同志,在宣传“只有改革才有出路”的同时,还必须联系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比分析算细账,使大家弄清楚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如把本企业与先进企业对比分析,把本企业现状与过去对比分析,把本企业的产品与市场需求对比分析,这样一笔一笔地对比分析,才能使大家认识到:企业只有改革才有出路,才能前进。

    再次,改革是为了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体制。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以调动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主要任务。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其基本素质、精神状态、价值取向,都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及改革的进程。在改革中,要以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觉悟为出发点,鼓励大家用正确的态度、高尚的觉悟进行工作。如果单用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那是不能奏效的。我听说有这样一件事,有个工程队星期天拉来十几吨水泥,干部提出卸一袋给2角钱,结果无人理睬。工人说:“好不容易过上一个星期天,这活儿又脏又累,谁稀罕那2角钱?”结果,水泥在车上待了一天。这类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在当前,我们必须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广大职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培养主人翁精神,使他们能够自觉地用高尚的觉悟去工作和生活。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58.缩小“光圈” 选好“聚光点”——小言论写作体会之二
·下一篇:56.用英雄的精神写英雄
·56.用英雄的精神写英雄
·58.缩小“光圈” 选好“聚光点”——小言论写作体会之二
·59.揭批谬误 澄清是非——小言论写作体会之三
·60.从“众人”的角度上“来信”——读者来信写作体会之一
·61.赋“小”题材以“大”意义——散文写作体会之一
·62.要有真情实感——散文写作体会之二
·63.立足实践 敢于创新——边缘文体的写作体会
·64.第四部分 注意知识修养
·65.基础知识要不断扩大
·66.要了解国内外形势
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