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小言论,以揭批谬误为主,有人称它为揭批性小言论,也有人认为它是杂文的一种,称它为杂文。
揭批性小言论,其基调是揭露、讽刺、批判某种社会现象,某些错误、腐朽、反动的言论。一切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切阻碍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的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卑劣的、反动的东西,都是揭批的对象。如秦牧的《鬣狗的风格》,揭批的是跟在有权势的坏人后面亦步亦趋以求分得一杯羹的卑劣小人。刘征的《“上纲法”》,揭批的是“四人帮”一类的坏人无限上纲陷害好人的种种手法。揭批性小言论在整个言论写作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太大。
揭批性小言论不仅仅针对敌对性的东西,它也针对人民内部一切错误的东西。当然,对不同性质的矛盾,在写法上应有所区别,在感情色彩上也应有所不同。
写揭批性小言论,重点在揭露与批判。鲁迅曾把杂文比作“匕首”与“投枪”,指的正是它的尖锐性和战斗性。鲁迅所处的时代,是黑暗的时代,以揭露、批判为主是理所当然的。在新社会,时代是光明的,应以正面宣传为主,揭批性言论的比重有所减少,即使开展揭露、批判,它的对象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旧社会,揭露、批判的主要对象是剥削制度和“三大敌人”;而在新社会,揭露、批判的对象主要是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在各个方面的残余及影响,包括各种不适应新经济基础的旧制度、旧道德、旧观念、旧文化、旧习俗、旧风气等等。
揭批性小言论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一般的言论,重在“以理服人”,强调推理的逻辑性,其感情色彩相对较弱,有的文章甚至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而揭批性言论不同,重在“以情感人”,用作者强烈的爱憎去引发读者的共鸣。
揭批性小言论的感情色彩多半是通过字里行间的行文直接表现出来的。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友邦惊诧”论》,秦牧的《鬣狗的风格》,等等。请看秦牧的《鬣狗的风格》中的这段议论:“鬣狗式的人物,自然有相当一部分是‘四人帮’的亲信和死党,但也未必个个到头来都被算做亲信和死觉。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确没有亲自操刀杀人,未能下命令胡乱捕人。只是远远地蹲着,看到气候差不多的时候就奔上前来咬点骨头。而当‘远方的轮船冒出海平线’的时候,他们也会立刻装成个文明人、没事人的样儿。正因为这样,报纸上奉劝‘震派’、‘风派’、‘溜派’人物改恶从善的文章就越发显得语重心长了。我们要向这类具有鬣狗性格的人物(不管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清算起来到头来还是人民内部矛盾也罢)大喝一声:这一套是卑鄙的!什么叫做资产阶级思想?你们这一套,就是不折不扣的丑恶的资产阶级思想淋漓尽致的体现!”我们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多么的鲜明与强烈!
我们在报刊上常常看到,不少揭批性小言论,不仅是针对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卑劣的、反动的行为进行揭批,而且还针对别有用心人的言论进行揭批,这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对林彪“四人帮”言论的批判表现得最为明显。
20世纪70年代,我曾写过《王洪文的“听”与“不听”》《党的领导是我军一切胜利的源泉》等十多篇揭批性言论,都是针对“四人帮”蛊惑人心的一些讲话或文章进行批驳,通过澄清事实、辨明是非,让人看清他们制造舆论、篡党夺权的真面目(这些文章,本书均未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