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它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就无法取得好的效果,甚至无法和采访对象“谈得来”。
我在这方面也是有过教训的。开始搞报道时,由于不懂得采访知识和技巧,两次采访都失败了。第一次,我听说有个连队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啥都没准备,就急匆匆地去采访。忙了一整天,弄回来的材料什么都用不上。稿子,自然没法写了;第二次,采访全团施工生产的标兵班。我到这个班开座谈会,请他们介绍一下经验,足足半个小时,全班几乎鸦雀无声,什么经验也没谈出来。这次采访,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开始,我认为两次采访失败的责任都在采访对象身上,怨他们会干不会说、文化水平低。可是不久,师里的一位新闻干事来我们营。他带着我再找他们采访,设想到采访都成功了,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事迹材料,两件事都见了报。我这才明白,不是别人“会干不会说”、“文化水平低”,而是自己采访无术。
后来,我注意从实践中摸索采访经验,渐渐摸到了采访的一些基本规律:
第一条,要做好准备工作。
风云世界的“政治采访之母”——意大利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视为像“学生准备大考一样”。这是她对自己采访前的大量准备工作的形象比喻。每次采访前,法拉奇总是要花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进行准备,翻阅大量有关资料,了解被采访者的专长、履历和其他情况。正因为如此,她的采访几乎次次获得成功,成为“创造新闻丰收的政治采访专家”。法拉奇的这一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采访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收集有关资料,了解采访对象。如果采访先进人物,采访对象确定以后,最好先学习与这次采访有关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了解领导部门有何见解、主张。其次,设法了解或查阅有关采访对象的资料,如个人简历和主要工作成绩,以及特长、性格和爱好。如果采访对象是一个单位,则要看一下这个单位的总结和有关汇报材料。这样,在采访之前就能做到对采访对象心中有数。如果仓促上阵,往往会弄个半生不熟,甚至一无所获。
二要有一个采访计划和提纲。除对突发性事件的采访外,都应力求避免打无准备之仗。拟好采访计划和提纲,不仅能够掌握采访的主动权,而且能使采访按自己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少说废话,节省时间。当然,在采访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死抱原定计划和提纲不放,有时出现不曾料到的新情况,可另辟蹊径。
三要事先约定采访时间。采访之前,一般都要预先约定时间,把采访的中心大意告诉采访对象。这样,既可使采访按期进行,又可使采访对象心中有数,有所准备,增强采访效果。
第二条,注意采访方法。
采访往往使用两种方法,一是直接采访,二是间接采访。直接采访,即对新闻事件的主角进行采访。这是新闻采访中最主要、最关键的一步;间接采访,即对新闻事件的目击者、知情者以及有某种关联的人作访问。如果直接采访一次成功,往往不需要间接采访。直接采访和间接采访通常都用个别访问的形式。有时,还采用开调查会的形式。开调查会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3—5人,多了则难以谈透。
谈话方法如何,是采访成败的关键。由于采访对象的年龄、性别、职务、性格的差异,以及采访环境、时机的不同,采访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是开门见山。如果采访对象有社交经验或同自己熟悉,谈话时不必过多寒暄,应直截了当。过多地讲一些客套话,往往浪费了时间。
二是放下架子。采访时必须有一个无拘无束、生动活泼的气氛。在采访中,遇到采访对象比较拘束时,采访者要主动缩短自己同采访对象之间的感情距离,做到以诚相待,平易近人,像拉家常那样,使对方视采访者为知己。
三是抛砖引玉。有的采访对象不善言谈,还有的想说但不知道说什么。遇到这种情况,采访者要耐心、温和地加以诱导。有时,还可举一两个事例。这样,对方受到启发,有可能打开思路,“开闸放水”。
四是善于提问。采访者在采访中提问题很重要,经常提出问题,对方就能按采访者所提的问题“答”下去。提问时,问题不要提得太大,要细一点、小一点,使对方有话可说,讲到点子上。
五是先打外围。有的采访对象不愿意让自己的事迹报道出去,守口如瓶。遇到这种情况,不能“硬攻”,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采取“先打外围,再攻主堡”的方法:先找熟悉采访对象的领导和周围的同志谈谈,待掌握采访对象的一些基本情况后,再从具体事情入手,找他本人了解细节情况。
六是接触现场。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采访实践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深入现场,接触实际。无论采访什么人、什么事,凡是能够到事情发生现场去的,一定要亲自去感受一番,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或亲手摸一摸,直接、真切地体验一下要报道的事实。这样,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加深对事情的具体印象,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引起新的联想,写出的报道才能生动、感人。
第三条,做好记录。
做记录,也是采访中的一门学问。
如何做好记录,很难用简单的模式来回答。因为采访的对象、环境、方式以及采访者的习惯、素质各不相同,其方法也就各有不同。有一些老记者,从不妨碍别人说话情绪等方面考虑,或当场不用笔记,用心记,事后再追记;或当场简要地记,事后再补记。这种方法往往不适用于我们初学写稿的通讯员。我们通讯员应该用笔记。从我个人的实践看,最好是笔记、心记同时进行,以笔记为主。谈话时,边听、边问、边记。记录方式,可分详记、简记和补记。
详记,就是对重要事实和情节,包括数字、时间、人名等,要尽量全部记下来;
简记,就是拣重要的东西记;
补记,对方有所准备,滔滔不绝,正谈到点子上时,切记不要插话,让他不中断地讲下去,自己能记多少记多少。记不下来的留一些空白,待对方谈完后再补问,将内容记入其中。
这几种记录方式,在采访中往往需要结合使用。
采访结束之前,最好将重要材料的记录复核一下,或将有关内容念给对方听一遍,或找旁人核实。其目的是保证材料完全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