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稿件,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或者说是写稿的一项基本功。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在谈到写作技巧时说过:文章“其实不在写作的技巧,而在于删除写得不好的东西的技巧”。我认为他的话,不仅适用于小说创作,同样也适用于新闻报道。
一篇报道初稿写好后,只能算是一个“毛坯”。要使其变为有用的“成品”,还需进行加工,一遍、两遍,以至许多遍的修改。古今中外,不论是文艺创作还是新闻作品,凡是写得好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在修改上狠下功夫的。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花在修改上的时间,常常比写作的时间还要多。
如何修改稿件呢?我认为,主要是善于识别稿件中的疵点,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一,要看主题鲜明不鲜明。
主题是新闻的灵魂。一般说来,初稿写好后,主题不会有多大问题的。这是因为,初稿之前往往需要打腹稿,腹稿是一个基础的东西,好像盖房子先打地基后砌墙一样,地基打得好,房子才能牢固。写稿打腹稿,主要就是打“地基”,考虑主题如何拟定,素材如何筛选。但是,写稿之前打腹稿,绝不意味着初稿写好后修改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并非所有稿件的“地基”都打得好。初稿写出后,发现“地基”不好,如主题提炼不够,开掘不深,表达不清,应当立即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再加工,有时甚至需要重打“地基”。审看主题这道工序,是相当重要的。
第二,要看观点正确不正确。
一篇稿件,主题再好,要是观点片面,观点有错误,那也是不行的。因为观点上的错误会影响内容的表达。发现观点有问题,要及时纠正。
第三,要看材料有用没有用。
稿件里,观点正确,如果没有很好的材料来说明观点,材料与观点不能有机地结合,那也会影响质量的。材料上的问题,常见的有这么几种:一是材料堆砌,二是材料不够,三是对不上号。材料堆砌,会使篇幅冗长,观点不鲜明。遇到这种情况,要忍痛割爱,除留下一两个(最好一个)能说明本质的典型事例外,其余的应全部删去;材料不够,会使文章空洞无物,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修改文章时,要增添新材料;材料与观点对不上号,就是材料说明不了观点。发现这个问题,要另换材料。
第四,要看结构严谨不严谨。
一篇稿件,如果结构紊乱,就使人摸不清头绪。因此,检查文章结构时,要看一看层次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妥当,过渡是否自然,前后照应是否周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将其理顺。
第五,要看语句通顺不通顺。
修改句子这道工序比较艰巨。句子结构常见的错误是搭配不当、语序不对、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等。这些错误,有的比较明显,有的不很明显。明显的错误单凭我们的直觉就能发现,不很明显的错误一下子不容易看出来,必须把整个句子分析一下,才能发现错误出在哪里。分析句子需要学习一些语法知识。但是,光凭书本上的知识是不行的。因为,一般语法书比较简单,许多细致的问题不一定都接触到;同时,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如果不会运用,生搬硬套,有时还会弄巧成拙,真正的错误没找到,反而在本来没有错误的地方瞎使劲。那么,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检查句子的方法呢?有的。我认为,朱德熙先生总结出的“类比法”和“简缩法”,对我们通讯员检查、修改语句很有用处。
1、类比法。这种方法就是当我们对一个句子的语法结构产生怀疑的时候,按照原句的格式仿造几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句子,放在一起比较。例如,“不愉快的一件事”,此句有没有语法错误呢?我们可仿造“不认识的一个人”、“不干净的一件衣服”、“没有插图的一本书”这几个句子来试验一下。“不认识的一个人”、“不干净的一件衣服”、“没有插图的一本书”,显然都是说不通的,可见这个格式有问题。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一个不认识的人”、“一件不干净的衣服”、“一件不愉快的事”。
2、简缩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句子的检查。其方法是,先把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区别开来。“主干”,指的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就是主语和谓语的主要部分;“枝叶”,指的是主语和谓语内部的修饰成分。分析的时候,先撇开枝叶,看主干是否有问题。抓主干,头绪较少,有无错误,很容易看出来。例如,在“让我们欢呼大型管柱基础和管柱钻孔法的诞生和它无可限量的发展吧”这句话中,“诞生”前的修饰语“大型管柱基础和管柱钻孔法的”,“发展”前的修饰语“它无可限量的”,都是枝叶,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让我们欢呼……诞生和……发展”。“让我们欢呼……”没有问题,“欢呼……诞生”、“欢呼……发展”就不对了。因此,这个句子应该说“让我们为……的诞生(发展)而欢呼吧”。我们用简缩法检查完“主干”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去检查“大枝”和“小枝”。简缩法实际上就是分层检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