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选登 >> 第一卷 通讯员之路
72.注意积累
作者:王开忠
浏览次数:
2024-11-08 13:59:0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同作家没有积累就难以进行文学创作一样,记者、通讯员没有积累也难以进行新闻写作。只有平时注意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到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所以说,积累知识,是我们通讯员的一项基本建设。

    讲到积累,我自然就想起邓拓的话。他曾把知识和材料的积累比作农民拾粪,这个比喻太形象、准确了。过去农民出门,随手带个粪筐,见粪就捡。地里施肥多,庄稼长得好。我们通讯员也应该有农民拾粪的精神。平时,注意积累各种知识,不管它是“牛粪”、“马粪”,还是“猪粪”、“人粪”,都拣进来,日积月累,它们将会变成我们写稿中非常有用的“肥料”。有的同志瞧不起一点一滴的材料。其实,涓涓之水,可以成河,丰富的知识正是由点点滴滴的积累而获得的。鲁迅为了写《小说旧闻钞》,翻阅了1500多卷书。他说在收集这些材料时,“废寝忘食,锐意穷搜”。我们写报道虽不同于创作,但平时注意积累各种知识,对写报道同样是非常有用的。

    从哪些方面积累知识呢?根据我的实践,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积累素材

    有的新闻工作者讲过:“观点是文章的骨骼,素材是文章的血肉。”这个譬喻很有道理。一篇稿件,即使主题很好,观点也正确,如果素材贫乏,也不能算好稿。所以,对我们通讯员来说,积累素材非常重要。平时积累一些新闻素材,写稿时就能信手拈来,就可以成为布店里的裁缝——要什么料有什么料。

    我搞报道不久,就准备了一个收集新闻素材的本子,随身携带,看到一些好的线索和新鲜的事情,都把它们记下来。里面积累的素材,当时不一定都可以写成稿子,但以后常常可以用上。

    1987年10月30日,我得到消息,大兴安岭塔韩铁路已于当天正式交付国家使用,领导上催我马上发个消息。由于我以前注意到这条铁路的建设情况,已收集了全线概况、投资金额、开工日期、施工人数等有关资料,并不断地积累施工中的各种情况,包括一些感人事迹,发消息所需的素材,本子里基本上都有了。因此,当时只作了简单调查,用很短时间就写出了消息,第二天就被《人民日报》采用了。事后我想,如果我平时不注意积累这条铁路的有关素材,写作时再跑到千里之外的施工现场去了解情况,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这样一来,这条新闻可能就“黄”了。

    二、积累资料

    要搞好报道,除了积累新闻素材外,还要积累各种资料。因为我们不论是写消息、通讯,还是写特写、报告文学,都想把它们写得生动一点,精彩一点,感人一点。要做到这“三点”,仅靠平铺的事实、枯燥的数字和简单的背景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一些古今史料、中外典故和各种知识。这样,才能使文章活起来。

    在这方面,我也是吃过苦头之后才有这个感受的。有一次,我从一本军内刊物上看到铁道兵部队的一段史料。后来,我在采写一篇通讯时想把它用上,但记不清这段史料登在哪一本上了,只得将保存的所有刊物拿出来翻阅,整整找了一天才找到。当时我想,如果在看到这段史料时就把它摘抄下来,就不会有这个麻烦了。打那以后,我又准备了一个资料本。平时阅读报刊和中外书籍,遇到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就顺手摘抄到资料本里,不断充实自己的“资料仓库”。以后,我写稿需用某些资料时,打开“资料仓库”,很快便可得到所需的东西。此外,我还做报刊索引。每天看报、读书时,不一定都有时间摘抄里面的资料,做报刊索引用不了多少时间。长期坚持下去,等到要用有关资料时,根据索引,翻一下有关报刊书籍或走进资料室,马上就可获得。

    三、积累语言

    积累语言,对我们写活报道也是很有作用的。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外衣。”他把语言列为“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我们写报道也是这样,虽然不能把语言列为“第一个要素”,但可以这样说,语言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同是一条新闻,一个语言贫乏的人去写,往往干巴无味,而换一个语言丰富的人去写,往往能写得有声有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语言呢?主要靠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这种积累可以有3种渠道,一是从人民群众中学习,二是从古人语言中学习,三是从外国语言中学习。在这当中,向人民群众学习最为重要。因为人民群众的语言最丰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好多精彩的群众口语,略加整理,就是“闪光”的语言,有些口语不加整理也很“闪光”,把它们用到我们的稿子里,就会使文章生动活泼。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73.学会修改稿件
·下一篇:无
·73.学会修改稿件
·74.不要写错别字
·75.不可小瞧标点符号
·76.注意引文的使用
·77.数字要准确、规范
·78.时间——要写具体日期
·79.不能把名称搞错
·80.学会使用工具书
·81.记住一些重要节日和纪念日
·82.研究媒体特色 做到投稿对路
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王开忠作品选与写作谈”。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