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现代社会结构巨变也是中国人对孝信仰淡化的客观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剧。从人口的城市化来看,201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52.6%的城市化率(国家统计口径称城镇化率),还有虽然已经进城但尚未真正取得同等的市民待遇的2.6亿农民工。这种现象的发生,又导致广大农村被空心化。农村除了老人就是留守儿童。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各人都生活在被钢筋水泥围城的房子中,彼此没有多少交流,人们生活在陌生人社会之中,难以按照传统习惯学习孝道。生活在城里的人不太关注孝道,孝信仰也难以形成。农村的留守儿童和老人缺少关键的青壮年人的关心和保护,孝道教育和演示难以进行。为此,长大成人的前留守儿童根本不知道孝道,更谈不上对孝的信仰。
六、中国人孝信仰的重新构建 中国人确立对孝的信仰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传承几千年。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总量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总量第二。与此相反,中国人对孝的信仰却逐渐淡化,已经到了历史底线。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重构中国人对孝的信仰成为当今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强化中国人孝信仰的认识,让“孝信仰”成为国家意识 现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是景气,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文化建设应当成为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但是,全国多数地方仍然在全身心地追求经济,根本没心思进行社会文化建设。其中的原因在于许多人没有认识到孝道对社会的重大意义,不知道孝的真正含义。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明确提出“人民信仰”问题,且在多种场所反复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孝信仰的重要性。这为增强中国人孝信仰提供了基础。但是,经过近200年的破坏,中国人对孝的信仰已经非常淡化,要想重构中国人对孝的信仰,还需要学习中国历代执政者的作法,从国家层面上来强化人们对孝的认识,强调孝对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促进中国人对孝的信仰 中国历朝历代的法律都弘扬孝道,表彰孝子。汉朝的“举孝廉”制度,就是通过举荐孝子担任朝廷官职的形式强调了“孝信仰”的国家意识。这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孝的重视,鼓励了人们对孝的信仰。现在,我国不一定要采取“举孝廉”制度,选拔领导干部,但将是否“信仰孝”作为提拔领导干部的一项前提条件应该是可行的。同时,对于不孝的人,即缺乏对孝信仰的领导干部一定不能提拔,甚至要罢免、撤职。 另外,我国应当将孝信仰写入宪法,通过宪法来倡导中国人信仰孝。民法调整家庭人员之间法律关系,在民法典中加入关于“孝”的规定对重构中国人对孝的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如规定“对于不孝敬父母的配偶,另一方可以提出离婚。”“不孝敬父母的子女不能继承父母的遗产。”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典中加入关于“孝”的规定也能够促进中国人对孝的信仰,如规定“不孝敬父母的人犯罪的可以从重处罚。” (三)建设“孝信仰”课程,并将其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 总结多少年的教训,我们发现我们忽视了“孝信仰”教育,直接导致中国人对孝信仰淡化。为此,应当亡羊补牢,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建设“孝信仰”课程,让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认真学习孝道,理解孝的真正含义,由衷地信仰孝。学校教育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阵地,如果孝信仰教育没有在学校教育中有一席之地,孝信仰就无法真正在中国人中构建。其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教育体系也相当发达,通过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对中国人进行教育,开展孝信仰教育,对于重构中国人孝信仰至关重要。 (四)鼓励、规范民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孝信仰推广活动 尽管孝信仰已经跌入低谷,但近年来民间出现了推广孝信仰的热潮。许多地方在大兴土木修建姓氏祠堂,重修家谱活动也热火朝天,各类姓氏宗亲联谊会也在迅速成立。参加的人员不但有年龄较大的长者,也有许多年轻人加入。有些地方政府也在推广孝道文化,开展孝道论坛。还有些企业投入巨资建设孝道主题公园,推广孝道文化。有些学校也在进行有关孝的讲座。这说明中国人的孝信仰并没有断,孝信仰还有很好的基础。国家应当鼓励民间开展促进中国人孝信仰的活动,为他们提供保障。同时,由于国家没有出台明确的相关政策,民间的各种活动也存在许多问题,甚至被人利用,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为此,政府不能以旁观者心态来看待民间推广“孝信仰”活动,而应当积极参与,规范、引导民间推广“孝信仰”活动。
参考文献: [1]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298. [2]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30. [3]现代汉语词典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520. [4]水寒轩.信仰的讲解意义[EB\OL].http:\\cloud8377,blog,nnsky,com.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6卷,1994:89. [6]马中.中国哲人的大思路[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92. [7]邓晓芒.“理性、信仰和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6-11. [8]二程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14. [9]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