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中国信仰·太湖湾论坛暨首届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专家论文>>正文
陈启生:海外华人的中国人的信仰
2015-08-20 15:42:34
作者:陈启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摘要:海外華人孝道文化的落實推行,“不孝子”還是會被社會所拒絕,主要是華人能保留著華夏傳統“畏天”的信仰,由於敬畏“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以會有“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的精神,才能夠“克己復禮”乃至自動自發守法。父慈子孝被視為“天理”,所以“孝”是理所當然的事。
    關键詞:海外華人,信仰,畏天,宗教,道。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有一套與眾不同的“信仰”方式與內容,這個“信仰”承傳自遠古時代,是世界七大古文化,唯一延續未斷絕的“文化”。經過無數次的詮釋、栽贓、毀謗……,基本的核心體系都沒有改變;這套“信仰”被外族人形容為流淌在血液之中,其根深蒂固可見,今天海外華人身上表現,最為突出,而且保留的最完整。

    上古的聰慧先民,“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從中領悟了宇宙化育生成的“道”理;“道”法自然的認識,發現了它的規律,“無”與“有”的關係,萬物皆具靈性,並且是互相相感相通,化理為“各正性命”之說,進而“成性存存”的實踐,由於具備“好生”的原則,在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世界,保持著平衡的中庸,所以中國的人類在二百年之前的七千年中的物質發展,還能保留着“人性”理論,並得到高度提升,沒有毀掉生存空間。西洋人在物質唯一的思維之下,也有一批睿智的人們,在一九八八年正月,六十七位諾貝爾獎得主,佔當時的三分之二的得獎人,在巴黎商討人類的前途時之後所發宣言之中,竟有一條說“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繼續生存下去,要回到二千四百多年前,吸收孔子的智慧”。

    孔子是一位二千五百年前的“平民”老師,他被西方認定為第一位對人類最具影響力的偉人;孔子自己說,他的思想體系是“述而不作”,也就是說,他沒有新的創作,而只是重新(用當代的語言)敘述古人,即夏、商、周三代聖賢二千五百年的思想精華。換句話,孔子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思想中轉站,是個續承者延續者。他整理文經:有“刪《詩》《書》,定《禮》《樂》,述《周易》,作《春秋》”之說,是最好的註腳;華夏人民的思想“信仰”,因此在二千五百年前強化了,又延續多二千五百年至到二十世紀。

    海外華人很大部份是在上世紀最動盪時代,流落他鄉找生計,後來因政治原因不能再回歸故土,落地生根者有五千多萬,而約四千萬在南洋。這些沒受正統教育的貧苦者,血液中的“信仰”,在他們的子女“再窮也不能窮教育”之後,又開始茁壯成長,並企圖以微弱細小的呼籲,盼望中華大地回顧一百多年,在這之前的數千年之久,“它”一直保持著世界最文明,最燦爛的文明、最興盛的社會,也是最具“真相”的信仰。

    海外中國人的信仰

    海外“中國人”的稱呼很敏感,因為中國的政治,海外的政治都不接受有廣義“中國人”存在,雙方公開否定,所以海外“中國人”失去身份認同,只能自稱“華人”,而私底下還是照用“我是中國人”,幸好英文比較有人性,可以有廣義存在,所有“華人”都直接了當自稱“I am Chinese”。

    海外“華人”的“形狀”可以說五花八門,教育、宗教、言行、政見、文化……各展神通以適應環境而求生存。總的來說,只有一個目標,為了求生存;求生存在這兩百年來,對“華人”是唯一的一件大事,不只是用勞力換取,還要用奴額屈膝,甚至是把靈魂出賣來換取,更糟是無處不有,無所不用其極的政治強迫同化,多少人還得用生命作代價,這種處境時間不是一代人,而是以世紀計,英殖民享有的教育、經商、人權自由突然在“獨立”之後,在一些國家降到近乎零……二十一世紀的來臨,生機曙光咋現,春風吹又生;大石壓草,草會找縫生長。現在我們來解讀一下“華人”。

    華人人人都祭拜祖先,以祖先為“神”,祖先是家的一份子。從前的祖廟、宗祠在海外沒有了,所以簡化為“祖先神牌”設在家中,每天早晚上三支香,是孝道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不拜祖先,孝道鏈等於斷絕,連累“文化信仰”也斷絕。好像耶教徒只向上帝負責而要把“祖先”毀掉,不重視祖先者的父慈子孝觀念因此大為打折扣,或置老父老母於不顧,以華人看來,是違“道”行為;家中子女不顧父母,何嘗不是一種天譴報應。

    人死為神;有功稱神,無功稱鬼的認知是自然性的。祖先於“我”有功,當然是“神”,所以那些“一神”性的宗教,不可能讓“祖先”與祂平等同坐,非消滅不可,沒有“祖先”我們等同消滅了文化;沒有了或不信祖先,中華文化的家中心就無以為續了。

    華人的鬼神觀,對世界來說是獨一無二的,除了上述所闡明,鬼神界線也很模糊,基本上以“人”為陽界者,“鬼神”為陰界者,“神”為有功者,如在世立言、立功、立德,可以設廟安像祭拜祂,而“鬼”也祭拜,但性質上卻帶有“超度”義。視人、鬼、神和萬物都是天地的一部份,“人”還能夠以“誠”和祂們相應相感呢?

    華人對鬼神很有“意境”能力,舉說祭拜祖先一事,記得在父親那個極貧窮的年代,人們用毛筆在紅紙上寫“祖先”兩字,有的未學過書法者,真得寫得不太像“字”。貼在牆上,弄個小架子,用個空牛奶罐,早晚上香,祈禱紀念一番。當時年小思想幼稚,覺得很可笑,後來年紀漸漸長大,當奉三支香時,腦海中念起無數的素未謀面的“祖先”!居然還出現一種濃郁的歷代祖先情感!完全沒有紅紙、自己筆寫、醜字、鐵罐子……的念頭。我想這只有具備高度文化的“中國人”才能做到“借物傳神”的“祭神如神在”智慧。

    從“祭祖”習俗再往前閱讀,我們就會明白,當華人面對困難無奈時,甚至走投無路的時候,衝口而出是“天啊”──無語問蒼天;在華夏文化“天”是另有代表的,“蒼天”是一個抽象的形象,不是頭頂上的天空,而是“道”的形象化。

    華人祖先為生計而流落海外,絕大多數人都非知識份子,而且還是勞工佔多數,實在稱不上認識“道”理,但內在這份信仰卻是堅定不移;對於《老子》51章所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的“道” 可能想不通,但符合“乾,元、亨、利、貞”“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的“君子以自強不息”配“厚德載物”的“天理”要求卻很肯定!   

    民間的華人宗教繁多,道教、一貫道、天空教、儒教、德教……,無論是從什麼地方切入,都不離開這麼一個內容,大約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道、德、禮”,這三者又不是獨立的。

    “道”是自然如是“存在”,蓋涵了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德” 是“道”的本性,中國人的“德”目,儒家最多,有:仁、義、禮、孝、弟(悌)、智、信、忠、恕、直、勇、節、溫、良、謙、恭、儉、讓、寬、敏、惠、誠、廉、恥、和、平……等不下二十六項內容。但有一個原則,“德”要以“道”為基礎,不合者皆不“道德”了,而“德”也不是實體,有者還很抽象。三千五百年的聖哲就明白,所以那時便已完整齊備設制了“禮”。孔子最尊敬周公,我想是有相應的智慧吧,因此華人對於“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另一番超越性的體會。

    中國人的“禮”含蓋面很大,包括有今天所謂的守則、規則、約法規章、節、戒、律……都屬於這個範圍,行“禮”不是用死刑、坐牢、罰款可以達到的,而是因為具備“敬於內,而禮於外”條件,這個“敬”就是敬畏,中國人敬畏“道”而執“禮”,所以“道、德、禮”又是一體的。

 

    雖然今天有說是“二十一世紀是西化完成”的世紀,暗示華夏文化被子孫們唾棄了。這一套流行久遠,與西方阿伯拉罕式宗教大異其趣的中國人方式“宗教”,大概還會有一千萬海外華人做如此模糊認識和信仰,為華夏文化保存最後的掙扎。

    舉一例談信仰

    我就抄錄一篇短短“經典”文章,說明海外華人如何採用古代的信仰體系,用現代語言來描述。

“縷縷清香繞聖空,香繞聖空神人通,神人相通惟心感,心感信香化蒼穹。……陰陽分曉日月尊,渾渾五行合乾坤,帝德玄黃參化育,訂立慧緣修真根。……慈念塵土末劫,發大悲心,揚大教化,渡一切苦厄,救一切蒼生。眾善子!教不離德,德不離身,天命為性,率性歸真,是故有諸行藏,不欺不偽、不貪不妄、不驕不怠,塵世無魅,無侵損相害,無是非訟擾。赤心古樸,積精為神,水火刀兵不見,災疫疾厄不遇,恬愉自得,慧志潔淨,常持聖典,正覺開智,超凡化真,心廣體胖,家室安寧,以增天爵,以邀吉亨。至誠無物,至妙至精,道化成理,虔感至靈。……義氣貫乾坤,忠心如赤日,紫德訂道軒,願以此教典,普化於世間,同登極樂土,共躋天堂歡。”

    上述這一段文是“德教”的《心典》。《心典》是一部很短的經典,減去聖師名號,只有二百五十三個字。可以分六個部份來說明:“啟敬”“明道”“敬畏”“慈心”“履行”“立志” 。“啟敬”“明道”是用四句偈書寫。《心典》最難能可貴之處是上下首尾相承相應,言簡意駭的文典,其表達的內涵,智行具備廣大,每句話有典有故,採用了多部華夏經典的思想精華;若要深入《心典》典義,非皓首窮經不可!

    如“香繞聖空、神人通、惟心感、信香化蒼穹、參化育、慧緣、修真根、天命為性、率性歸真、赤心古樸、積精為神、恬愉自得、慧志潔淨、正覺開智、超凡化真、心廣體胖、天爵吉亨、至誠無物、至妙至精、道化成理、虔感至靈……”每句字都包含涵義深邃。真是應了“不說不知`道'”的話。!

    《心典》源自潮州人,開始是用潮語唸唱,很有韻律感,現在普及,為了方便誦唸,用華語讀誦。華人讀書(經典)不多,卻明白“讀書百遍,其意自現”的方法。也真是有人唸了幾十年,天天誦唸幾次,再痴的人,十年八年之後,也善良了起來。

    綜觀全章經文,採用儒家經典的思想文句佔大部份,有道家經典的,有佛家經典的,是三家融合為一套的修學理論。仔細分析,他又是回到孔老之前的“信仰”,卻是大有庇益於對治今天華人的弊病,最低限度鼓勵了容易沉溺在偉論清談的“儒學”者,去思考落實實踐為“學儒”,具備儒教意識;有換醒淪落只有“拜拜”的道教徒的作用。

    海外華人的信仰可以分為三類型,一種是有宗教的信仰,一種是free-thinker,一種是無神論者。有宗教信仰的,非常多樣化,卻有絕對自己否定別人的“迷信”弊端。free-thinker者是新型的信仰,很難拿捏摸清,自由基吧!無神論的信仰者,有大無畏的想法和行為,卻是另一種嚴重的“迷信”,暴烈方式“不允有宗教”。若以上古“效天法地”相似的《心典》所述作為信仰,何嘗不是未來人類之福。

    第一段:“縷縷清香繞聖空,香繞聖空神人通,神人相通惟心感,心感信香化蒼穹。”四句偈“神道設教”開章明義,清楚闡明德教是以華夏民族的信仰思維,直指與西教不符,卻有具備其“宗教”廣義性質。信徒首先應有“信仰”的虔誠情操,是“起敬論”,“敬”是中國人的道德先決條件;“敬”的內在才有行“禮”於外;內敬外禮形成“敬畏”,這也是世界所有人類向上向善的基礎。

    外族人用的方法是“宗教”。雖然“宗教”勸人向善是局限於內部自己人,至今還是人類史上最有效、維持最長久,可以引導人類盡量減少獸性殘暴,培植人性溫馨的法門。可惜為了創造“起敬”效果,而絕對化了“自己”,必然出頊排外的副作用。當集團日漸龐大後,小集團消失了,彼此的對抗更加白熱化,突顯出和擴大了災難性。

    《心典》這四句話的理解,不是獨立的,必需和後面文言相呼應,若不能周圓相承相輔,那就是解釋上有不足之處了。不僅這句話如此,全文皆如此。

    手奉上香,香煙縷縷融入空中,心中的虔誠“信香”如是一絲絲融入無邊無界之聖潔的虛空;虔誠化的“信香”進入聖界;“誠” 要如“清香”一般可以有形表現在“禮”上,可以無形表現在“仁”上,兩者都能充滿虛空中的“聖”空。

    天人合一或天德合一就是神人的感通,“心”與“靈”的相應,是以至虔至誠如赤日之純潔所成就;人心不“靈”,是受到塵蒙明夷,塵埃者就是:欺、偽、貪、妄、驕、怠...... ,要用“信香”至虔至誠來拭抹,純真明鏡才能顯露。“誠”是“祝香辭”的中心,唯有“誠”能“虔感至靈”,是“神人相通”的不二法門。神人通是德教最密集的活動,德教會“扶鸞”是其中佼佼者。

    神人通(乩)符合西方“人與神再接觸”的宗教定義,又超越了各宗教,人人可以依靠自己修行得到的。擁有虔誠謙虛的心靈,自然可以人神感通的接觸(靈感)!

    第二個四句偈“陰陽分曉日月尊,渾渾五行合乾坤,帝德玄黃參化育,訂立慧緣修真根。”稱為“起贊”,以《易經》名相“陰陽、日月、五行、乾坤、帝德、玄黃”等詞來闡述萬物宇宙化育生成之理,德生以“參化育”的方法來了悟眾玅之門──“道”的真根。因此德教令信徒修十德履八戒都是以《易經》之教為根基──元亨利貞,各正性命,萬物相亨通,成性存存的“好生”觀

    第三個部份是六句“聖名”,從宗教認識上來講,具有“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你知我知,莫以為人不知”的警戒,若從字面的用字分析,內涵可深刻呢!這兒從略。

    《心典》內文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部份,皆以“道化成理”來說明。講述目的是要信修行,早日入“道”。

    第四個部份“發大悲心,揚大教化,渡一切苦厄,救一切蒼生。教不離德,德不離身。天命為性,率性歸真,是故有諸行藏。”

    做人基本要求是要有一顆憐憫之心,以憐憫心擴大為大悲心;而最大的功德是進行宣教教化,唯有具備大愛之心進行宣教教化,才能做到“救渡所有蒼生”。是信徒累德積功、積德累功的途徑。

    德教會以德為旨要,不可須臾離開。德生要講德、習德、傳德、證德,身體力行!十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智”是互相輔承,不可孤獨起來。舉說修行“孝”德,“百善孝為先”,行善首要先行孝道,“為先”一詞為關鍵;不可把“孝”當成包含一切 “德”。一個孝親的孩子,可能會是社會的惡人歹徒,所以孝者要以“仁”為本,具備憐憫之心,“仁者愛人”,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又要有“智”德,親親不當,一昧溺愛,反而害了他;沒有“智”行德,恐怕會好心做了壞事!

    《中庸》開章便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要知“道”,行教要以道性“元、享、利、貞”為本,天性則啟,方有反璞歸真的一天。

     此句讓人敬服的是“行藏”二字,前面提了“道”,講了“德”,都是有些輕描淡寫一語帶過,而後面就全講“禮”了;禮古字為履,“禮”“履”讀音相同,指落實實踐的行為;禮是“行”也,這個“禮”行不是獨存在外,而是本來含藏在“德”裡面。“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的性是“德”;含藏在“德”之中是“禮”。

    孔子“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雖然有導與道之爭,其意還是傳神。如此“道、德、禮”教化,人民就會知羞恥有人格。倒過來說:人能盡禮,其德就成就了,德成就了也達“道”了。《心典》大篇幅皆在闡明“履禮”,及“履禮”後的效果。

    行“禮”是最容易講得明白,最容易實踐,可說、可解、可行、可體驗、可悟、可證。從“禮”入門,約定成俗,相設成習,移風易俗,日用常行而不知(成為“無為”的狀態)。這是師尊的苦口婆心。

    第五個部份,講履行及履行後的效果。最難能可貴是把個人的修行與社會結合在一起;個人修行要長進,必須也要讓社會安靖,否則無法獨善其身;要社會和諧安寧,非“發大悲心,揚大教化。” 不可了──個人與群體同步,結合在一起的精神,大異於其他宗教的學。

    “不欺、不偽、不貪、不妄、不驕、不怠”、不怨、不惡八則,換為戒是:欺、偽、貪、妄、驕、怠、怨、惡。《心典》說:人們若履行八則,漸進和出現層次不同的效果,人也因為環境的提昇,相應地可以進修至更高境界;表達了宇宙萬物在“道”化育之下,生成的相互感應。(水在人心善惡感應後的結冰晶體觀察試驗,証明萬物相感)

    “塵世無魅,無侵損相害,無是非訟擾。”人們修行八則,世間沒有魑魅魍魎,人與人之間就不會互相侵犯損害,也沒有是是非非的諍吵爭訟的困擾。

    “赤心古樸,積精為神”,有了這樣的周匝環境,人心就可以回到“赤心古樸”;沒有污染的赤子之心,就如古代的純樸,這兒的 “樸”含有與大自然合一之義,那就能“身以集精為德” (參考《韓非子‧解老》)。“積精為神”,《韩非子‧解老》:“身以積精為德,家以資財為德,鄉國天下皆以民為德”。 漢朝班固 《白虎通‧情性》:“脾之为言,辨也,所以積精禀氣也”。《黄庭内景經‧仙人》:“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為真”。宋朝蘇軾《南華寺》詩:“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鍊。”。

    “水火刀兵不見,災疫疾厄不遇”,有了這樣的人心,我們的社會就看不到相殘的戰爭,拐搶矇騙、災難疾病也不會來臨。(理解這個道理,要回到宇宙萬物的各正性命和萬物靈性相感的道理上,才能知其玄妙之處。)

    “恬愉自得,慧志潔淨”,悅愉是人的精神狀態。《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以恬愉為務”,提出的精神的一項重要原則。恬,安静也;愉,即愉快樂觀、開朗;務,任務。“以恬愉“為務” ;“外不勞形於事,内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弊,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在外不受外境所勞,在内不受思想煩惱,以恬静快樂為根本,以悠然自得為目的,形體不易衰老,精神就不易耗散。如此可以進一步“慧志潔淨”。人們一定要以精神樂觀為務,人才能“自得”,智慧、心志便可以達到純潔清淨,這是修行的另一個境界了!

    “常持聖典,正覺開智,超凡化真”,常常依聖(心)典所指導的法門努力修行,會更上達一層“正覺開智”階段。“正覺開智”是佛教的修行高境界,佛法的緣起緣滅理論,相對說有點接近“道”理,其“人間佛教”修行法門與德教相近似,只是條目有別(可參閱一字一法門的《心經》)。行者便可以超越了庸俗迷糊、轉化為真性。

    “心廣體胖,家室安寧”,“心廣體胖(傍音)”,明白此句話含義,要參讀《大學》,了解並落實其修行方法,能“富潤屋,德潤身”者,心胸廣大,則 “心廣體胖”,家室才能安寧。唸錯了,變成了身體發胖,那可差別大了;胖人恐怕會多病,可能造成家人擔心,煩惱叢生呢!

    “以增天爵,以邀吉亨。至誠無物,至妙至精,道化成理,虔感至靈”。修行者的進階要求“天爵”,不是停留在人間福報吧了。明白“天爵”含義(參閱《孟子‧告子上》),到了這個階段,才是圓了人間吉祥福祉。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并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人性本然希望有好“人爵”,古往今來,有智慧的人們要求物質生活富足、優越的社會地位和名望,同時也渴望精神世界的祥和,内心安寧,追求“天爵”的期望從未放棄過。自己能有五福具足,福蔭世世代代子孫,還能留芳遺世,這才是人活著最大的期望、

    “至誠無物”,再高一層者可修至“至誠無物”,“誠”是修行必備的條件,“至誠”是修行的高境地:了解“至誠” 要深讀《中庸》,“無物”也是來自《中庸》。

    “誠者,天之道也 ;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唯天下至誠能化。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簡單的來說,“誠”是天生的道理,是一切的根本,是化育萬有的基礎。唯有內心真誠,才能盡心地發揮自我的本性,能夠盡心地發揮自我的本性,就能完全認識世人的本性。內心真誠,能明白宇宙的真理,明白宇宙的真理,內心的真誠就會更加堅定,所以君子把真誠視為最寶貴的情操。唯有天下最真誠的人,才能總結出“天、地、君、親、師、人”六倫的關係,才能確立天下根本的大德,也才能認識天地運行和萬物生滅的道理。然而若失去了“誠”,終將失去一切,因為“不誠無物;不誠,未有能動者也”,由此可見“誠”的重要性。

    《禮記‧中庸》中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認為“誠”,是天的根本屬性,努力求誠以達到合乎誠的境界,則是為人之道。又說:“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認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賴於“誠”。孟子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離婁》上)。又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盡心》上)。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黄育华、温如昌、江山:汉字一统 时不我待
·下一篇:曹瑞冬:关于共筑中国梦力量凝聚问题的探索——观《百年潮•中国梦》有感
·曹永康、殷小梅、乔英:实践成就梦想,信仰点亮人生——井冈山大学“让红色基因世代相
·特稿:实践成就梦想,信仰点亮人生——井冈山大学“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口述史学团队
·特稿:革命领袖孝道情——在《首届中国信仰常州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上的书
·江山:革命领袖孝道情——在《首届中国信仰常州太湖湾论坛暨中国孝慈文化峰会》上的书
·黄育华、温如昌、江山:透视汉字形义 感悟中华文化——在首届中国信仰论坛上的讲话
·余忠良:传统家风家训与中华民族信仰
·王凯全:弘扬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王二路:坚定正确的信仰是民族兴盛国家强大的精神基石
·朱荣智:伦理道德是中国人的信仰
·缪向东: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信仰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湖南: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
陕西:陕西抗战旧址年接待观众一千万人次
曹永康、殷小梅、乔英:实践成就梦想,信仰点亮人生
特稿:实践成就梦想,信仰点亮人生——井冈山大学“
从习老的“一哭一护” 看习书记的“三严三实”
洪根荣:从习老的“一哭一护” 看习书记的“三严三实
特稿:从习老的“一哭一护” 看习书记的“三严三实”
尹红旗:红色征途之走遍麻城(组图)
特稿:红色征途之走遍麻城(组图)
井冈山将可坐直升飞机空中游览(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