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抗日名将——王德泰传奇》>>正文
八、木铎震耳,乱世不甘怨命苦
作者:安学斌
浏览次数:
2025-02-19 10:27:5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铎”大约起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以木为舌者称为木铎,以金为舌者则称金铎。古代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政,官府有了新的政令,先派人摇木铎四方巡走,以引起大家注意,然后召集起来宣示政令。

    孔子曾以木铎自况,说自己是上天派来教化民众的。因为孔子长年从事教育,“木铎”就成了教师的别名,木铎的木舌就可被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因此又把木铎比喻为宣扬某种学说、思想观念或政教的人。

    富商关俊彦被延边各界誉为“民之木铎”,以称赞他创办《民声报》启发民智、反映民意、宣传先进思想所做的贡献。1927年春,关俊彦同姜渭清等各界知名人士商榷,提出创办一份报纸。办报一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同。关于办报的宗旨,大家共同议定将要问世的报纸需代表民意、反映民之心声,故定名为《民声报》。

    关俊彥随即投入到报社的筹建工作当中。为了筹款,他带领延吉县一校的师生,在和龙、龙井、延吉等进行歌舞、话剧义演,他自己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还动员他的两个儿子也参加演出,积极组织募捐,报纸没有印刷已经引起了民众的关注。

    关俊彦在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四县筹得大笔捐款。他用筹集的资金购买了办公用房,添置了印刷机和其它办报设备,成立报社,自任社长。为了办好《民声报》,关俊彦到奉天招聘编辑人员。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临时委员会书记陈为人指示周东郊应聘,趁此时机到延边开展建党工作。关俊彦聘任安怀音为总编、聘任孙佐民、陈涛为编辑,聘任周东郊为文艺版责任编辑,印刷《民声报》向社会公开发行。在周东郊的努力下,《民声报》主要编辑人员逐渐都由中共党员出任,《民声报》成为党的秘密喉舌。

    有一次,《民声报》以《自由的钟声震醒了黑暗的东北》为大字标题刊登北伐军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犹如黑暗中的闪电瞬间照亮了大众的心灵,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都喜欢唱这首激昂的战歌,报纸发行量大增。

    《民声报》秉笔直书,敢于刊发有关日本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侵略的新闻,敢于评论时政呼吁延边各界同舟共济,共御外侮。还开辟“文艺”、“工人园地”、“妇女”、“儿童”等专栏,发表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文章。《民声报》是当时延边地区唯一公开发行的进步报纸。《民声报》的读者开阔了视野,振奋了精神,吸收了新的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纷纷赞誉《民声报》是“民之喉舌”。日本人所办的《间岛新报》惊呼:“《民声报》和北平香山慈幼院来的教师是两大魔影。”

    王德泰在铜佛寺小学程桂珍老师办公桌上偶然看到一张《民声报》,随手拿起来阅读,其中的文章让他大开眼界。那时候,偏僻的山村、炭窑和饭馆,找不到一张报纸,甚至没有一张纸,王德泰虽有文化却很少有读书读报的机会。程桂珍老师见过王德泰写的毛笔字,称他王先生,见他聚精会神的阅读报纸,就让他带回家去看,还把以前的旧报纸也让王德泰拿回去细看。

    王德泰阅读《民声报》非常认真,遇到不解的问题就在与程老师见面时认真请教,直到弄懂为止。《民声报》报道了蒋桂战争的消息,蒋介石指挥国民革命军击退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所部,迫使桂系进行和谈。王德泰就向程老师询问蒋介石发动战争的背景,蒋介石是个什么样的人,同是国民革命军的番号为什么双方要兵戎相见,桂系反对蒋介石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有的程老师也回答不上来,就想办法找其他人询问答案。

    王德泰一身庄稼汉打扮,却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动态,他思索社会问题、敢于表达见解,一点不在乎自己的身份和穿戴,像朋友一样和程桂珍交流,让程桂珍对他刮目相看。为了加快王德泰的思想进步,程老师有意提几篇报纸上的文章和他讨论,听取他的见解。有时像出考试题一样让他注意阅读某一篇文章,然后再像考试一样听他的读后感,潜移默化提高王德泰的思想认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强行关停了《民声报》社,报纸被迫停刊。年底,关俊彦在最后一期报纸上发表《停刊词》:“……同仁等明知覆巢之下势无完卵,然犹与敌抗争,坚持数月,其间摒却敌人种种威胁利诱。同仁等志在宁为玉碎、不求瓦全,决不甘心俯首事敌也!”

    《民声报》不仅让王德泰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让他从个人命运中认识到听天由命只能一辈子受地主老财的压榨,老实肯干在黑暗的社会制度下只是听话的奴隶。他在《民声报》副刊读到了许多文学作品,这让他沉闷的打工生活多了一点青春的气息。1929年,民国政府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有人在文章中说新的一年就是新天地的开始,意味着中华民族将迎来新的光明与幸福、新的耕耘与丰收。王德泰深有感触,他在阅读《民声报》和程老师的培养下思想不断进步,已经从一个打工的农夫成长为进步青年,已经不甘于命运的捉弄,已经有了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有了伟大的思想,才有伟大的行动。”王德泰跃跃欲试,要做一个像程老师那样的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九、酒逢知己,国际悲歌振心扉
·下一篇:七、仗义出头,打蛇还需打七寸
·引子
·王德泰小传
·
·一、贫家得子,婴儿啼声应虎啸
·二、倾慕忠烈,男儿巧扮穆桂英
·三、品行仁义,弱肩偏敢担风雨
·四、棉被结缘,兄弟同心闯延边
·五、冰凌花开,百般磨砺成铁汉
·六、明灯引路,看穿黑暗立雄心
·七、仗义出头,打蛇还需打七寸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王忠林专题研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
梁远启:老红军漆承藻:红色家风励后人 父子
特稿:老红军漆承藻:红色家风励后人 父子接
深切缅怀铁军将士、中央特科功臣陈昌爷爷(
特稿:小荷才露尖尖角(组图)
陈立:延安精神在襄阳这片红色土地上赓续传
特稿:延安精神在襄阳这片红色土地上赓续传
云南:纪念“扎西会议”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侧
助力乡村振兴有举措——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遵义红色研培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