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家境稍微宽松一点,十三岁的王德泰进了詹家屯小学堂。这所学堂学制4年,是一所初级小学,在詹家屯学习两年,要念高级小学就得去博洛浦镇。
詹家屯小学堂,座落在村东南角龙王庙的左侧,校舍由两排整齐的9间土平房组成,晴天敞亮、阴天昏暗,课桌是一条宽木板钉在几根木桩上,椅子是一条窄木板钉在几根木桩上,虽然简陋,却给村庄增添了朗朗的读书声。
小学堂共有学生150余人,分甲乙丙丁4个班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学堂内有两位教员,一名杂役。校长兼教员,名叫耿显益,50多岁,是位正派求真的忠厚学者,教国文、常识等课程;另一位教员名叫张继森,字茂林,20多岁,是位意气风发的好学青年,教算术、体操、音乐等课程。
王德泰十分珍惜学习机会,上课认真听讲,从不交头接耳,从不偷偷溜号,两位老师都喜欢他的聪颖和认真。他心疼爷爷和父母,知道一家人是从牙缝里挤出钱来让他读书识字,放学回家就赶紧拾柴、捡粪、干零活,帮家里一把。
等到晚上,他就在一盏小油灯下一笔一画的用毛笔写作业,每张纸都是先写大楷,然后在缝隙间写小楷,写完了正面再翻过来写背面,直至正反两面密密麻麻没一点缝隙。白天帮家里干活,晚上一直写到深夜,几经父母催劝才吹灭油灯休息。
王德泰读书识字,毛笔字写得端正流利,成了村里的小先生。上学的第一个新年,村里邻里亲戚就拿着红纸求他帮着写对联、春条。王德泰写下“肥猪满圈”的春条,看着邻居大叔拿着高兴地离去,知道他家猪杀了,可是年后买小猪仔的钱都没有,暗暗叹一口气。王德泰写下“向阳门第春常在 勤俭人家庆有余”的春联,看着亲戚贴在门两旁,可是亲戚家连一顿白面饺子都吃不起,觉得这副对联许愿是没用的。为什么年年期盼好日子,忙碌一年一场空呢?为什么穷人家吃苦受累越过越穷,地主家吃香喝辣越过越有呢?
读书改变了王德泰,让他从单纯的少年开始发现和思考一些不公平的社会问题。他找不到答案,就到处借书,阅读能找到的各种书籍,读了一本又一本,那些和评书故事相似的侠义公案小说、长篇章回小说他读的很快,而义和团杀洋人、孙中山推翻清朝、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等现实事件,他却读得很仔细,还经常讲给同学和村民们听。虽然当时的辽南农村中尚见不到新文艺之类的书籍,大城市中为数很少的报纸杂志也传不到村里,但时代的疾风已经悄然吹进了村庄。
“日本小鬼真正坏,夺我旅顺大连湾,搞欺骗,不交还,得寸进尺耍无赖。”这首童谣是张继森老师教给同学们唱的。张老师告诉同学们: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盖平、营口、大石桥等地都成了战场。7月9 日,日军占领盖平县城,俄军退守大石桥。随后,日俄两军南北对峙,一度胶着。俄军从大石桥南面的迷镇山到周屯东南的红旗屯一线,摆开几十里的连营,日军则以青石岭至神树山一线为前哨阵地。
7月17日,双方在太平山一带展开激战,大炮轰鸣,山河震撼,百姓纷纷逃亡,家园尽成废墟。可是,两只野兽厮杀在中国土地上,羸弱的清政府竟无力制止。这时,日军另遣一队人马由东面的汤池斜攻俄军,将俄军击败,于7月24日占领了大石桥。7月25日,日军又占领了营口。此后,日军在营口等地盘踞达两年半之久,千方百计地吸吮当地百姓的血汗,无孔不入地榨取当地百姓的脂膏,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日俄战争害苦了盖平、营口和大石桥,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惨遭浩劫。据载,当时日俄军队交战之地,菽黍高粱均被强割以作为马料。辽南纵横千里,几同赤地。所在残破,粒米无收,被难人民,幸逃炮火之厄者,居仍无庐,食仍无粟,嗷嗷待哺,不可终日。陷入食无粟、居无屋、进无路、退无门的苦难之中。
据统计,仅盖平一县,就有214村、5267户直接受害;禾苗被踏毁者4.36万余垧,房屋被毁损者173间,树木被砍伐者2.8万余株,全部损失折合白银则为64.2万两。人口被难者为184屯、4252户,成年人12138 人,儿童8817人。营口收治的伤员便有2.6万人之多。俄日军队占领期间,还分别发行过“羌帖”和“军票”,强迫老百姓承认和使用。他们撤走之后,新的占领者概不承认,清朝政府也不承认,便行同废物,不如一张干净的手纸,实际上就是明抢。
张老师悲愤的告诉同学们:“咱们东面有个小日本,北面有个老毛子(沙俄),他们都欺负中国,都想先从东北下手。日俄战争后,东北的大门敞开,他们已经占了关东不少地方,还要瓜分整个东三省,你们这些后生学子要好好读书,争一口气,使中国早日强盛起来。”
耿显益校长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述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皇帝的事迹,介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他为学生们讲述震惊辽宁的盖州起义。1912年1月18日,舒天民、郭俊臣、朴雨琴等率众起事。义军占领了盖平县城东南方的万福庄镇自治会,扣押了镇的总董冯庆澜、议长郭春藻等11人,并组成革命政权,队伍发展到二百余人。
是年1月23日,革命军遭到前来镇压的巡防营马龙潭所部第四营的围攻。革命军战士们奋勇抵抗,给敌人以不小杀伤。但在战斗中,善于射击的朴雨琴不幸中弹身亡,郭俊臣、刘绪堂、张金标等人被俘下狱,四五日后便在盖平县的城隍庙前英勇就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