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抗日名将——王德泰传奇》>>正文
二、倾慕忠烈,男儿巧扮穆桂英
作者:安学斌
浏览次数:
2025-02-19 10:39:3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戎马蹂躏无净土,里社为墟荒庭户。米薪抛弃金丧埋,颠沛路途忍饥苦。父老子幼转沟壑,十室九空人远出。一路州郡尽荒凉,寇贼揭杆断商贾。风声鹤唳日数惊,尘土飞空鸣战鼓。哀鸿遍野惨难闻,尸骸填壑不忍睹。”

    爱国人士王晓岚写下的这首诗作,读来令人毛骨悚然。1912年,民国成立,随之而来的不是天下太平,而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宁当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动荡年代的人们命如蝼蚁。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与直系军阀吴佩孚争抢地盘,兵燹成灾,招兵、派款、要粮,恨不得从老百姓骨头里熬出油来。加上日本、俄国在辽南争夺势力范围,老百姓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儿子长大了,该读书了,可是父亲王永德苦苦辛劳,还是挣不出来儿子的读书钱。让王永德高兴的是儿子不嫌家穷,刚懂事儿就跟着爷爷侍弄庄稼,捡粪、选种、施肥、拔草、浇水,样样农活都能干,孝顺爷爷,和爷爷隔辈亲;平时见了长辈恭敬有礼,和外人说话得体实在,和姐妹兄弟知冷知热,亲朋好友都夸铭山是个好孩子。

    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新型的苏维埃政权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革命思想在辽南悄然传播。“山雨欲来风满楼”,生活在山村的王德泰虽然不知道外面世界的风云,但是时代的变化已经影响着每个人的命运。

    儿子10岁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王永德让儿子吃饱饭都很难了。经人介绍作保,王永德让儿子给西北邻村姓孙的地主家放牛,当半拉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德泰早早就开始为父母分忧,成了小大人。

    当“半拉子”,就是给地主家当童工,多为放牛、放猪还要干些零活。王德泰放牛风里来雨里去,每天的工钱只有半角小洋票,一个月一分钱不花也只能领到15角小洋票的工钱。那时,城市里一个力工每月工钱大约180角小洋票,一磅半玉米面粉时价一角五分小洋票,王德泰一个月挣的工钱可以买十五磅玉米面粉,一磅约合9两,大约13斤玉米面粉,扣去饭钱,也就所剩无几。

    儿子小小年纪就出去干活,王永德心疼可是嘴上不说。其实挣个仨瓜俩枣王永德没有指望,儿子放牛关键是带出去一张嘴,还可以吃口饱饭,给家里节省下一个人的口粮。

    秋天庄稼成熟了,牛不能散放;冬天牛觅食不易,担心走丢或被偷,也不能散放。不放牛的时候。王德泰最大的喜好是听评书。他是小孩,书场不要钱,他不声不响,站在角落里听得和大人一样认真。包公案、大八义、瓦岗寨、杨家将、精忠说岳、三国演义等等,听过都能记个大概。行侠仗义、杀富济贫的草莽英豪;正邪分明、嫉恶如仇的开封府包大人;灵动机智的南侠展昭,鬼灵精怪的小侠艾虎;精忠报国的岳武穆;怒撞李陵碑的杨令公,少年英雄杨宗保;都让他由衷的钦佩。这些英雄豪杰在他的心中播下了勇敢和担当的种子,给予他豪迈、仗义的气质,使他少年心性增添了要有一番作为的渴望。

    他特别敬佩女中豪杰穆桂英,喜欢讲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故事,常常讲给姐妹弟弟们听。冬夜闲话,爷爷和父母也都喜欢听他讲评书里的那些英雄好汉。

    辽南人无论男女老幼,既喜爱东北二人转南派的唢呐喧嚣聒噪、又钟爱于用笛子伴奏唱起来文绉绉的“辽南戏”。每到节日,村里演皮影戏、野台戏,他就成了追剧的孩子,不但喜欢看,还有模有样的模仿。他学着唱道:“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有心战胜之日责当尽,寸土怎能够属于他人。番王小丑何足论,我一剑能挡百万兵。”

    有一年的农历二月,后王家庄的北村大房身屯唱野台戏,周围几个村屯的群众纷纷组成秧歌队前往“上会”,这是各村秧歌队展示的机会,也是各村互相竞争的舞台。

    詹家屯与后王家庄的秧歌队中,最为出彩的是“竹马队”,就是用竹子做支架围以彩色布帘做成“竹马”,演员根据角色穿上代表不同人物的戏装,分别骑上“竹马”按着剧情进行表演,把扭秧歌演成了秧歌剧。演员们一边表演着骑“竹马”,一边互相配合演绎情节。

    这次“竹马”队表演的内容是《辕门斩子》,讲的是辽邦摆下“天门阵”以赌输赢,杨宗保去取降龙木,与穆桂英成婚,父亲杨延昭大怒,要将杨宗保绑在辕门斩首,穆桂英献上降龙木,救下丈夫杨宗保,与杨宗保一起大破“天门阵”的故事。

    王德泰是“竹马”队的小演员,在戏中扮演少年女将穆桂英,深受乡亲们喜爱。其他五名青壮年分别扮演戏中的八千岁、杨六郎、孟良、焦赞和杨宗保。戏中杨六郎唱道:“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太宰,石敬瑭十三岁拜将登台;三国中周公瑾名扬四海,十岁上学兵法颇有将才,十二岁掌东吴水军元帅,他看着曹孟德缺少英才,在赤壁用火攻神鬼难解,烧曹兵八十万无处葬埋。”王德泰扮演的少年穆桂英在戏中英气勃勃,颇有几分女将军的风采。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三、品行仁义,弱肩偏敢担风雨
·下一篇:一、贫家得子,婴儿啼声应虎啸
·引子
·王德泰小传
·
·一、贫家得子,婴儿啼声应虎啸
·三、品行仁义,弱肩偏敢担风雨
·四、棉被结缘,兄弟同心闯延边
·五、冰凌花开,百般磨砺成铁汉
·六、明灯引路,看穿黑暗立雄心
·七、仗义出头,打蛇还需打七寸
·八、木铎震耳,乱世不甘怨命苦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王忠林专题研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
梁远启:老红军漆承藻:红色家风励后人 父子
特稿:老红军漆承藻:红色家风励后人 父子接
深切缅怀铁军将士、中央特科功臣陈昌爷爷(
特稿:小荷才露尖尖角(组图)
陈立:延安精神在襄阳这片红色土地上赓续传
特稿:延安精神在襄阳这片红色土地上赓续传
云南:纪念“扎西会议”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侧
助力乡村振兴有举措——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遵义红色研培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