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梁远启:老红军漆承藻:红色家风励后人 父子接力为人民
作者:梁远启
浏览次数:
2025-02-19 17:09:2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漆承藻,1905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后在成都军区后勤部工作,1958年因病离职休养,1963年2月4日在成都病逝。

    一、九死一生的革命生涯

    1929年5月,漆承藻参加了著名的商南立夏节起义,后加入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红三十二师是红四方军三支源头部队(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之一,从此开始了戎马一生的革命生涯。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后,漆承藻所在部队改编为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先后任该团二营五连班长、排长、副连长,后升任十一师师部特务连连长,参加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和潢(川)光(山)四大战役,亲历了鄂豫皖苏区第一到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漆承藻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大别山,西行转战三千里,于1932年12月下旬翻越大巴山进入四川,随部队开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3月,担任红四军十师三十团供给处处长的漆承藻,随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根据地长征,期间三过草地,两越雪山,历尽艰险,九死一生。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漆承藻所在的红四军十师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漆承藻先后任一营副官、团部管理主任等职,参加了著名的夜袭阳明堡机场以及百团大战等一系列战役战斗。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他长期带病工作,直到1944年4月因身体实在无法支撑,才奉令赴延安休养。

    解放战争时期,漆承藻先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纵队新兵团供给处长、二十三团供给处长等职。1947年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吹响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号角。1948年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随第二野战军解放大西南,入川后先是任酉阳军分区供给处长,后调成都军区后期部工作。此后,他一直在四川工作、生活。

    漆承藻作战十分勇敢,先后六次负伤。特别是在1934年4月的万源保卫战中,时任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六团特务连连长的漆承藻,腿部和胸部均负重伤,留下终生残疾,后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

    纵观漆承藻的革命生涯,其在红军时期便担任团供给处处长,是正营级干部,但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十几年过去了,职务依旧是团供给处处长,可谓原地踏步。而此时的部队与红军时期相比,已经扩大数十倍。相比之下,他当年的许多战友和下属,都已从基层指战员成长为高级领导干部。

    1955年授衔时,漆承藻任成都军区后勤部管理科科长,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尽管其很早便参加革命,但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加之伤病缠身,职务上一直没有多大提升。因此授街时仅获得少校军衔,并在1958年就因病离职休养。

    二、令人敬佩的红色家风

    漆承藻虽然没有耀眼的职务和军衔,但他崇高的革命风范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人生财富。一是淡泊名利。尽管许多与漆承藻同期参加革命甚至是他的下级,职务军衔都远在其之上,但漆承藻却看得十分平淡,他常说干革命不是为了当官发财,能看到全国胜利就很幸运了,与牺牲的战友相比还有什么不满足呢?二是艰苦朴索。漆承藻职务虽然不高,但因为参加革命时间很早,资格很老,因此享受的待遇比较高,军龄补贴远高出同级干部,还有二等甲级残废的伤残津贴,各项收入加起来在当时并不算低。但漆承藻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保持着农民本色。吃饭时,家人撒在地上的饭粒,他都要捡起来吃掉。夏天,他常光脚穿一双草鞋,宛如一个普通百姓。在漆承藻的影响下,其几名子女都一直保持着节俭的习惯,受益终生。三是认真负责。漆承藻工作十分勤勉,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身体不好,年纪又大,同志们经常劝他少干一些,但他只要身体允许,就一定会出现在办公室,最后实在支撑不住了,才办理病休。四是廉洁自律。漆承藻长期从事后勤工作,经常与钱打交道。他自我要求十分严格,公私分明,经手的款项明明白白,绝不占公家一点便宜。这一点深深影响了子女。他的几名子女后来都通过个人努力走上重要岗位,却没有一人在经济问题上犯过错误。五是重视教育。漆承藻年少时由于家贫无力上学,参加革命后因环境动荡缺乏条件学习,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头,深感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全国解放后,尽管他已近五旬,而且文化基础很差,但仍然积极参加文化补习,还上了西南军区速成中学,各科成绩都在4分以上(当时实行苏联的5分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年代里,他便对子女的教育抓得很紧,对孩子们的学习特别关注。他的几个孩子成绩都十分优秀,后来都发展得很好。

    三、代代相传的为民情怀

    尽管漆承藻去世时儿女尚幼,还不太懂事,但在他的悉心教育培养下,几名子女都以父亲为榜样,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勤勉敬业,清正廉洁,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不俗成绩,为党为人民做出了贡献,显示了红军后代的本色。

    特别是漆承藻长子漆先望,父亲去世时还不满12岁。成年后,他先是参军,后转业到地方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从普通工作人员志为领导干部。漆先望曾两次在漆承藻战斗过的地方担任领导职务。在那里,他继承父亲革命遗志,努力工作,千方百计为人民谋福利。漆承藻当年让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终于在儿子手里变成现实。

    1994年到1996年,漆先望挂职下派四川省梓潼县任副县长。他查阅史料后得知,红四方面军当年强渡嘉陵江后攻占梓潼的部队,正是父亲当年所在的红四军。感慨之余,也进一步增强了为梓潼人民干实事的决心。他把挂职当作任职,全身心投入工作,积极帮助争取项目资金,有力推动了梓潼县经济社会发展。

    1997到2000年,漆先望任巴中行署副专员。巴中地区所属通江、南通、巴中几个县,正是当年父亲参与创建的川陕根据地的核心区。在父亲当年流血战斗过的地方,漆先望多次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木门会议旧址,瞻仰全国最大的红军将帅碑林。巴中既是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红色土地,又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当年红四方面军之所以退出川陕根据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过长年战火,当地受到极大摧残,人力物力财力已无力支撑庞大的主力红军。作为巴中地区主管工业的副专员,漆先望为巴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电网建设和工业发展竭尽全力,使巴中地区工业和电力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他自我要求严格,在梓潼和巴中工作的前后六年时间,没有利用职权谋过任何私利,没有收过任何一个红包,得到当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2001年回到省级机关后,漆先望长期在省发改委工作。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经济专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漆先望对四川经济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建议,先后受到两任省委书记的高度重视。作为厅级干部,他长期坚持骑电动车和乘公交车上下班。2012年退休后,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继续为四川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为四川日报和省级经济杂志撰写专栏文章。不论在任还是退休,漆先望都始终牢记自己是红军的儿子,应该追随父亲的足迹,为党和人民发光发热,决不辜负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陈立:延安精神在襄阳这片红色土地上赓续传承(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老红军漆承藻:红色家风励后人 父子接力为人民
·红色家风丨萧锋少将之女萧南溪:父亲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组图)
·中红网-金党妍:精心研究红色文化 大力传承红色家风——记中华好家风讲师胡遵远
·红色家风永不褪色
·戴伟国:千里追思太行山!红色家风代代传(组图)
·特稿:千里追思太行山!红色家风代代传(组图)
·毛泽东之孙毛新宇:把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家风永远传承下去(组图)
·牡丹江吴奇烈士红色家风馆揭牌(组图)
·红色头条:牡丹江吴奇烈士红色家风馆揭牌(组图)
·中红网:牡丹江吴奇烈士红色家风馆揭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王忠林专题研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
梁远启:老红军漆承藻:红色家风励后人 父子
特稿:老红军漆承藻:红色家风励后人 父子接
深切缅怀铁军将士、中央特科功臣陈昌爷爷(
特稿:小荷才露尖尖角(组图)
陈立:延安精神在襄阳这片红色土地上赓续传
特稿:延安精神在襄阳这片红色土地上赓续传
云南:纪念“扎西会议”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侧
助力乡村振兴有举措——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遵义红色研培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