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抗日名将——王德泰传奇》>>正文
六、明灯引路,看穿黑暗立雄心
作者:安学斌
浏览次数:
2025-02-19 10:32:1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1928年初冬,王德泰从泗水聚落来到相距不远的另一个聚落打工。这是一户姓施的大户人家,头几辈人闯荡到泗水这条沟里,开荒种地,渐渐富裕起来,家里种了几十垧地,常年雇用十几个劳金。

    王德泰在泗水聚落打短工,农活干的出色,名声传到了施家老太太的耳朵里。老太太年轻时吃过苦、出过力,见王德泰是个手脚勤快、不多言不多语的小伙子,值得信任,就打招呼让他到家里当跑腿的。王德泰平时待人接物、传话送信,闲空时干些担水、扫院子的杂活。

    偏远的山村看似平静,其实延边的革命斗争形势日趋活跃,地火在城市乡村中奔涌,随时都可能喷出烈火,将这黑暗的旧世界烧成灰烬。早在1924年,中国共产党就在北京香山慈幼院建立了地下支部,秘密发展了几十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1928年3月,为实现中央机关加强东北党组织的指示,北京党组织考虑延边靠近苏联,抓住延边各县急需小学教员的时机,将香山慈幼院40多名毕业生安排到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四个县担任小学教员,其中17人是共产党员、3人是共青团员。

    立冬到大寒,王德泰在施家待了近三个月。春节将至,东家买来一些大红纸,打发王德泰去泅水聚落求人写春联。王德泰说,写个春联何必求人,就铺开红纸、提笔挥墨,端端正正写了几幅,“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等等,上下联字字相对、大小一致,字体架构稳健、秀丽刚劲,如同印制的春联整整齐齐。

    东家没想到自己家的劳金是个高人,又曾听母亲说过王德泰的品行,就想让自己的三儿子跟着王德泰学写字。施家是祖上同治年间闯到泗水落脚,三代人五十多年才攒下一点家底。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让东家揪心的是三儿子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让奶奶惯的横草不拿、油瓶子倒了不扶,成了养尊处优的三少爷。他想让王德泰教儿子写字是一,更想让儿子学学王德泰的为人处事。

    东家让王德泰从伙计房子搬到三少爷的书屋里,每天晚上教三少爷练字,不用干外面的粗活了。三少爷16岁,正是渴望成长的年纪,王德泰21岁,是个见多识广的大哥,俩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王德泰每天赶车接送三少爷上学,认识了铜佛寺小学教员程桂珍老师。他在等三少爷放学的时候在程老师办公室阅读语文教材和报纸,引起了程老师的注意。程老师20岁出头,剪的学生发型,有着和普通青年女子不同的沉静与文雅。她觉得王德泰虽然是本地农民的衣着打扮,但是腰背挺拔、坐姿端正,眉宇间显露出英武之气,和只会苦巴苦业土里刨食的庄稼汉不大一样。

    程老师通过三少爷了解到王德泰家境贫寒,在延吉县四处打工吃了很多苦,可是为人忠厚、待人诚恳、做事认真,许多人愿意和他交往,遇上麻烦事儿愿意找他帮着拿个主意。

    1928年8月,中共东满区委在延吉成立,《民声报》副刊编辑周东郊任书记,加快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求每个党员都要注意在工人农民中发现和培养党的积极分子,教育他们认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欺压剥削劳苦大众的事实真相,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只有通过暴力革命的斗争才能推翻黑暗的社会制度,建立苏维埃,实现人人平等、人人有饭吃有衣穿。

    在征得党支部同意之后,程桂珍开始主动接近王德泰。两个人谈得来,程桂珍询问王德泰的经历,他每次都认认真真的老实回答。

    1929年6月11日是端午节,王德泰到铜佛寺学校给三少爷送鸡蛋和粽子。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程桂珍正忙着组织学生参加比赛,见王德泰来了,就让其他老师陪着学生,和王德泰一起来到学生寝室。

    屋里只有两个人了。程桂珍轻声问王德泰读了《民声报》上的文章有哪些体会,王德泰像回答老师提问似的谈了对介绍苏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情况的报道,实实在在地说要是咱们国家也是社会主义就好了,那时候穷人就不会卖儿卖女、冻死街头,老百姓就不会受人欺负、当牛做马。

    程桂珍听着王德泰的回答,高兴地点点头,接着轻声问道:“王先生听说过共产党吗?”王德泰没有直接回答,绕个弯说:“报纸上说苏俄那边有共产党,没说咱们这边有共产党。”程桂珍说:“其实中国早就有共产党了,现在还有了工农红军。南方各省的劳苦大众正在打倒地主恶霸,分田分地,成立苏维埃。”

    王德泰相信程桂珍是诚心诚意和他交流,就压低声音询问道:“程老师,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呢?”程桂珍握紧拳头,用力挥动着说道:“共产党是唤起劳苦大众同压迫者、统治者做斗争,争取工农自己当家做主人的组织。它的目的就是推翻人剥削人的旧制度,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新社会。这个目标,苏联已经实现了。在苏联,人人都是劳动者,劳动果实属于人民,不劳动者不得食,人和人之间都是平等的。”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七、仗义出头,打蛇还需打七寸
·下一篇:五、冰凌花开,百般磨砺成铁汉
·引子
·王德泰小传
·
·一、贫家得子,婴儿啼声应虎啸
·二、倾慕忠烈,男儿巧扮穆桂英
·三、品行仁义,弱肩偏敢担风雨
·四、棉被结缘,兄弟同心闯延边
·五、冰凌花开,百般磨砺成铁汉
·七、仗义出头,打蛇还需打七寸
·八、木铎震耳,乱世不甘怨命苦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王忠林专题研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
梁远启:老红军漆承藻:红色家风励后人 父子
特稿:老红军漆承藻:红色家风励后人 父子接
深切缅怀铁军将士、中央特科功臣陈昌爷爷(
特稿:小荷才露尖尖角(组图)
陈立:延安精神在襄阳这片红色土地上赓续传
特稿:延安精神在襄阳这片红色土地上赓续传
云南:纪念“扎西会议”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侧
助力乡村振兴有举措——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遵义红色研培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