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秋天,老头沟东盛泉烧锅的徐管家来到施家,和施家掌柜商量收购粮食的事情。宾主畅饮闲谈,徐管家说烧锅要请个账房先生,托施家掌柜帮忙物色。施家掌柜欣赏王德泰的学识人品,一直觉得在自己家打杂委屈了,就让徐管家先看看王德泰写的字,又详细介绍王德泰在自己家里的勤快、忠厚、老实,一再说让王德泰走了觉得舍手,烧锅用王德泰当账房先生肯定错不了。
徐管家和施家多年来往,对施家人十分信任,就提出想见见王德泰。施家掌柜让王德泰到客房,徐管家端详一番,觉得面貌可亲、招人待见,适合出头露面张罗生意,就请施家掌柜让人取来纸墨笔砚,叫王德泰当场写几个字看看。
王德泰挥笔写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几个字,徐管家问王德泰出处,王德泰说这是《千家诗》里的名句,是朱熹先生写的。徐管家对王德泰长相、写字都满意,又有好友推荐,索性好人做到底,对施家掌柜说这小伙子真是难得的人选,当家的要是舍得,我可就领人了,施家掌柜当即首肯。徐管家就告诉王德泰:“小伙子,三天后,你到东盛泉烧锅找我。你得谢谢东家,他推荐你到我那儿当账房先生,到时候好好干。”
第二天,王德泰赶到铜佛寺学校和程老师道别,告诉程老师要去老头沟当烧锅的账房先生,希望程老师有空到老头沟去看看,今后多加指教。
程桂珍思忖了一下,觉得不能中断对王德泰的培养,要把他心里的斗争火焰越烧越旺。就叮嘱王德泰说:“王先生,老头沟学校里有我同学,你有什么事可以找他帮忙。”程桂珍写了一封短信,交给王德泰,让他遇上难事儿拿着信去老头沟学校找伊福海。
王德泰到老头沟当账房先生,一时间烧锅没安排住处,王德泰就拿着信去找伊福海。伊老师是个热情、开朗的年轻人,中等身材,圆脸戴眼镜,见了王德泰就说早知道他的大名。伊福海20岁,王德泰22岁,伊福海称王德泰铭山兄,得知王德泰是因为没有住处来找他,风趣地说:“我在这儿亲戚朋友都没有,盼着有个伴,你就在我那儿将就吧。”领着王德泰到自己寝室安顿下来。
王德泰在烧锅忙碌一天,回到寝室想和伊老师聊聊天,可是伊老师夜里经常外出,有时候半夜三更才回来,可回到寝室又兴奋得不能入睡,就伴着油灯写文稿到天亮。
王德泰觉得伊老师晚上神神秘秘的,问他一到晚上忙些什么,他总是笑着说外出会朋友。经常有陌生人到学校来找伊老师,他们就到寝室来交谈,这时伊老师就抱歉地请王德泰出去溜达溜达。
两人熟悉了,成了好友。伊福海发现王德泰会说一口流利的朝族话,惊叹不已。晚上有空,就让王德泰教他朝族话。不到两个月,伊福海就能和朝鲜族群众简单交谈了。伊福海晚饭喜欢喝酒解乏,王德泰就每天从烧锅给他捎点酒回来。王德泰会炒一手好菜,动手弄几样菜肴,就和伊老师一起对酌。
几杯酒下肚,伊老师的话就多了。他讲慈禧太后“宁予外邦,不予家奴”的卖国求荣;他讲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他讲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他讲日寇屠杀三千余众的“济南惨案”;他讲张学良“东北易帜”;他讲吴禄贞修筑“戍边楼”;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和英勇抗争常常让两个年轻人血脉偾张、壮怀激烈。
入冬以后,天气渐渐冷起来,烧锅生意忙碌,晚上要加班,王德泰需要随时检斤记账,这样住在离烧锅三里多路的学校就不方便了。徐管家让人腾出一间屋子,让王德泰搬到烧锅大院里住。
王德泰舍不得离开伊福海,想到以后不能朝夕相处了,就特意做了几样好菜,还拎回一小坛子酒,要和伊老师好好喝上一场。王德泰不知道的是,程桂珍是铜佛寺党支部书记,伊福海是老头沟党支部书记,在和王德泰的交往和交流中,两位书记都在审慎、沉稳地引领他走向革命的道路。现在经过反复的观察和了解,老头沟党支部决定让王德泰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同盟。
天上星光闪烁,地上白雪皑皑,伊福海寝室的窗户透进来雪亮的光芒。伊福海神情严肃地询问道:“铭山兄,我想介绍你参加反帝同盟,不知你愿不愿意参加?”王德泰听后沉吟了一下,反问道:“反帝同盟是干什么的?”伊福海习惯地用手扶扶鼻梁上的眼镜,说:“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联合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共同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反对帝国主义,需要千千万万人联合起来才能胜利,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王德泰点点头,坚定地回答道:“我参加,我要像你和程老师那样去进行斗争,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王德泰一边和伊福海喝酒,一边听他讲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王德泰满怀憧憬地说道:“咱们也会有那一天的,人人平等,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伊福海说:“这一天可不是坐着等来的,得靠我们一起去奋斗。”他小声唱起了《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