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9月14日,中共东满特委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改组了特委,童长荣、李相默、王中山、王德泰、梁成龙被选为特委委员。童长荣连任特委书记,李相默任组织部长,王中山任宣传部长,王德泰任军事部长,朱云光任秘书长。
当选军事部长,王德泰的内心很不平静,组织的信任、同志的推举,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责任与使命。从1933年1月担任第四中队长,到1933年9月担任东满特委军事部长,一次次的浴血战斗中牺牲了那么多的好战友、好兄弟,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王德泰暗暗告诉自己,要学习他们、告慰他们,继承他们的遗志,要用胜利的捷报祭奠牺牲的烈士。
1933年1月20日,延吉县游击大队在三道湾张芝营与数百名日军“讨伐”队激战,击毙敌人70余名。2月13日,延吉县游击大队50余人在三道湾张芝营草甸子与日伪军“讨伐”队激战。3月,延吉县游击大队一部经两天战斗,在烟集岗袭击伪军,击退敌军,歼敌数十名,缴获枪8支。是年4月,延吉县游击大队在王隅沟以北吉青岭袭击伪军,毙伤多人,接着又在石人沟附近的东沟,伏击伪军“讨伐”队,毙伤敌20余人。是年6月,延吉县游击大队在八道沟长胜村西沟七户洞伏击日伪军“讨伐”队,击毙日军12人,随后延吉县游击大队30余人袭击了铜佛寺西北的日军岗楼,击毙日军2人,接着在八道沟西北王八脖子伏击伪军,毙伤敌70余人。7月12日,延吉县游击大队在依兰沟九龙坪,截击满载军用品的日军汽车,缴获了车上的军用品。7月21日,60余名游击队员袭击依兰沟日伪军据点。8月,日伪“讨伐”队在八道沟伪警察署的引导下,向八道沟抗日根据地腹地富岩村进犯,延吉县抗日游击大队进行伏击,击毙12名敌人,缴获步枪17支。
1933年7月21日,延吉县游击大队与救国军集结兵力100多人,联合袭击了依兰沟日本警察署。8月初,延吉游击大队又与救国军集结兵力80余人,在老头沟镇北苇子沟屯,经两次激战,击退了老头沟日伪警备队和日本警察的“讨伐”。8月3日,延吉县游击大队与山林队共300余人联合袭击了延吉县倒木沟(今安图县明月镇福兴村)伪武装自卫团。8月8日,延吉县游击大队与救国军部队80余人又在苇子沟联合反击日伪“讨伐”队的进攻。
战事频仍,连续苦斗,延吉县游击大队越战越强是全体指战员用热血和生命赢得的,荣誉属于每一个游击队员。王德泰没有一丝一毫的得意,而是感到了战友们殷切的期望,感到了根据地军民的信赖和托付。殚精竭虑,去争取胜利,去到战火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去缴获敌人的枪支弹药,去彻底驱赶日寇出中国。他的心中奔涌着战斗的豪情,握紧两个拳头按在胸前,默默在心头积蓄着力量。
做为军事部长,主要任务是协助童长荣书记指挥军事斗争,发展抗日武装力量,联合救国军和反日部队协同作战,指导四县游击队打击敌人、加强军事训练、保障军需供给、搞好军民关系。
王德泰到汪清抗日游击大队巡视,对攻打东宁县城战斗非常重视,做为重要战例分析和研究。是年9月初,汪清县抗日游击大队决定联合抗日救国军柴世荣、史忠恒部及反日山林队“金山”部等一起攻打东宁县城。(今东宁县三岔口镇)
9月6日,各部集结兵力1500余人,于当晚9时,将东宁县城三面包围,用猛烈的火力向敌人炮台射击。由于敌人西山碉堡修筑坚固、工事完备,我军进攻受阻。敌人发现我军没有重炮,气焰嚣张,利用有利地形,接连击退我军进攻。
我军采用游击战术分散敌人火力,减轻进攻部队压力,组织前沿部队寻找新的突破口。在几次试探进攻后,我军以强大火力压住敌人,组织部队向新的突破口发起猛烈冲击,打乱了敌人的防御,成功攻破敌人碉堡,占领西门,突入城内,与从南门和东门冲进的救国军会合。
敌人不甘失败,逐屋逐室进行争夺,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由于战前觉得我军兵力强大,士气高昂,没有考虑巷战,救国军部队一拥而进,战斗组织混乱,接连有人伤亡,救国军因此动摇决心,先行后撤,这就使战斗在最前沿的汪清游击大队和救国军史忠恒部侧翼暴露,遭到敌人反击,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境地。
激战中,史忠恒身负重伤,情况十分危急。汪清县游击大队第三中队长黄海龙冒着生命危险,冲上去背着史忠恒撤了下来,救了史忠恒一命。此战毙伤日伪军120人,我军各部死伤52人。
东宁战斗后,抗日游击大队与各反日部队的关系更加密切。“尤以东宁之役,游击队中坚作用,其影响北至宁安,南至安图,给民众极大兴奋,影响着反日兵愈走坚决道路。”
王德泰从战例中看到了联合作战的优势,认识到应尽快加强党对反日部队的领导,向特委领导提出在救国军优秀将领中发展党员的建议。柴世荣、史忠恒等在与抗日游击大队的协同作战中成长起来,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忠诚战士。
王德泰从战例中看到了攻城作战的问题,认为敌强我弱,攻城是以我之短对敌之长,胜算不大,消耗过多,一旦与敌纠缠时间过长就可能子弹用尽,敌人援兵一到,向我反击,则有被敌人消灭的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