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4月,中共和龙县抗日游击大队改编为独立师第二团,团长孟昭祥,政委车龙德。5月,独立师从一、三、四团各抽出一个连,组成独立团,团长刘长久,政委朱云光。7月上旬,王德泰率独立团来到安图车厂子与二团会合。
车厂子,(今和龙县卧龙乡和安村)位于安图与和龙两县交界处,地处华集岭西侧、古洞河上游河谷盆地,因“木帮”人马车辆常于此驻留而得名。这里山高林密,远离城镇,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
1933年冬,和龙县委书记金日焕根据东满特委指示,到车厂子发动群众,成立了反日会、农民协会等反日组织,在当地群众和驻扎的救国军中建立了较好的基础。和龙县委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粮食、军服和其它生活必需品,为建立车厂子根据地做好了前期准备。
从1934年7月上旬起,王德泰率领二军第一独立师二团和独立团,与当地义勇军联合,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安图县境内连战连捷,迅速完成了对车厂子、大甸子、太平沟一带偏远山区的控制,东满党和军队掌握了抗日游击斗争的主动权。第二军独立师师部,第一、二团团部设在车厂子,以此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
随着车厂子根据地的发展,1934年秋,和龙县委带领抗日军民转移到车厂子,安图区委也将驻地迁移到了车厂子,并临时隶属于和龙县委。1934年末开始,延吉、和龙、安图等县的各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群众团体、军民l 000多人,相继转移到车厂子。1935年2月,瓮声砬子区委、瓮声砬子区人民革命政府也迁移到车厂子。
从王隅沟、八道沟、瓮声砬子转来的人民革命政府是根据地的领导机构,下设经济部、粮食部、通讯部、青年部。根据地成立了反日会、农民委员会和妇女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还组织有六七十人的农民武装自卫队。根据地开设了兵工厂、被服厂、印刷处和后方医院。兵工厂有6名工人和各种锻冶工具,可以制造和修理枪支弹药。被服厂有7名工人、4台缝纫机,专门为人民革命军和一些反日部队缝制军装。根据地还开办了有60名少年儿童就读的学校。
王德泰喜欢孩子们,经常到学校给孩子们讲战斗故事,讲得最多的是少年英雄金锦女。1922年,金锦女生于延吉市依兰镇春兴村。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三个哥哥、两个姐姐都是抗日积极分子,分别参加了农民协会、妇女会、青年团、少先队和儿童团等抗日组织,投身抗日斗争,金锦女也因此从小受到抗日思想的熏陶。
金锦女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能歌善舞,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可爱的小布谷鸟”。有一次,敌人进行疯狂“讨伐”,金锦女父亲和哥哥遇害。金锦女虽小,可是对凶残的日寇怀着无比仇恨,发誓要为惨死的亲人们报仇。当她得知童长荣在汪清县马村开办学校,专门培养抗日英才时,就天天盼着到童长荣开办的学校学习。1933年初,她给家里留下一张纸条,独自翻山越岭走了100多里路,来到了东满特委所在地马村。
金锦女来到马村之后,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的汪清县妇女部长崔今淑收留了她。崔今淑问明她的情况后,及时派人和她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家人都表示支持她到抗日学校学习。金锦女被马村浓厚的抗日氛围所感染,每当抗日部队路过村子时,她都要跑到部队前头用悦耳的童声演唱抗日歌曲,鼓舞战士们的抗日斗志。因此,大家都非常喜爱这个聪明活泼的小姑娘。
有一天,日寇出动“讨伐队”,悄悄包围了村庄和学校,金锦女没来得及撤退,不幸被日寇抓住。敌人如获至宝,以为只要吓唬吓唬她,就能通过这个小女孩获得有价值的情报。敌人先是用甜言蜜语哄她,金锦女一言不发。敌人见哄骗不行,又开始拷打她。在酷刑面前,年幼的金锦女忍受着成人也难以忍受的痛苦,始终一声不吭。
这时,一个日本军官一手握着枪,一手攥着糖果,对金锦女说道:“小孩,共产党、游击队、粮食哪边的有?统统地说出来。说出来糖的吃,不说啦死啦的,你的明白?”
金锦女狠狠地瞪着日本军官,斩钉截铁地说:“狗东西,你想吓唬我,诱骗我,想从我嘴里得到半点情报,办不到!你们是我不共戴天的仇敌,我早就知道你们要杀我,要杀就杀吧。”她咬紧牙关,紧握双拳,猛地低头向日本军官撞去。恼羞成怒的敌人开始疯狂地毒打她。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强盗”,直至被敌人活活打死。金锦女牺牲时年仅12岁。
敌人撤退后,小汪清抗日游击区党组织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召开追悼会,缅怀她的英雄事迹。金锦女怒斥敌人,宁愿被打死也不泄露党组织和游击队的秘密,她年小志坚、英勇顽强,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要求将金锦女列为重点宣传对象进行宣传,教育人民,揭露日寇的暴行。金锦女的事迹被刊载到东满特委的各种刊物上,许多国外报刊都以《小烈女传略》为题,转载介绍金锦女的生平事迹。
|